转载:不思议!中国60%的人口住在0.24%的国土上
(2018-06-05 10:24:20)
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 |
不思议!中国60%的人口住在0.24%的国土上
原创: 周建高
东亚都邑研究院 昨天
(北京的居住区,密度达到了极限)
根据最新统计公报,迄2016年年末,全国县城以上城市城区人口共6.32亿人(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合计),建成区面积共7.38万km2,即全国45.7%的人口生活在0.77%的国土上。如果算上建制镇,建成区面积共11.35万km2,其上居住人口共8.27亿人,即1.18%的国土面积上生活了60%的人口。
建成区面积,就是通常讲的市区面积。按照土地分类,其中包括居住用地、交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居住用地不是按照一栋一栋楼房计算的,而是按照居住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这样的单位计算的,即连片统计的。例如居住区,城市规划上规范的定义是“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用地指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根据现状研究,在中国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所占比重,在1/4—1/3之间。我们按照1/3计算,则2016年底我国城镇居住用地在国土面积中只占0.4%不到。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住宅用地在国土面积中所占的比重。住宅用地只是居住区用地的一部分,规划界的规范定义是“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如果讲人多地少,日本的土地资源比中国紧张得多。当前日本城市化率是90%,如果按照英国的统计方法,则城市化率已经是100%。日本住宅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3.1%。
中国是多少呢?城镇居住用地占国土的近0.4%。居住用地中住宅用地的比重,按照相关的规范,居住区为50-60%,小区为55-65%,组团为70-80%。我们取中位数,以小区代表各类城镇居住区,小区中住宅用地比重按60%计算,则2016年底中国所有城镇面积中住宅用地占国土面积的0.236%。
就是说,中国14亿人口中的六成,所用住宅土地面积仅为全国土地面积的0.24%。
不可思议吧!但这是事实!
按照目前的标准,中国城镇化达到百分百的时候,全部城镇占用的土地是国土面积的1.97%。住宅用地只是国土面积的0.4%。
(北京马路上的汽车洪流)
有些人喜欢住高楼,有的人觉得城市就应该高楼林立,才是现代化。高密度居住节省土地、节省建材,统一规划建设也便于管理,这是显然的。但是也存在许多弊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交通拥堵拥挤。在西方国家,只是低收入者、公租房才是集合住宅的公寓,多数中产阶级都住低密度的独立住宅。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存在了数十年,千方百计,不知花了多少钱、牺牲了多少脑细胞,但是至今没有找出一个根本解决办法。事实上,交通拥堵的根源在于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可惜,这点中国人大多数没有认识到!大家一边苦恼于交通拥堵拥挤,很多官员、学者还在研究怎样提高城市密度。
(1980年代初北京街道。在家用小汽车出现之前,我们城市早就有拥堵了。)
当今中国,城市不论大中小,不论沿海内地,住宅全部是集合住宅,居住密度达到极限,才是在城市化率、小汽车普及率不很高的情况下,拥堵如此严重、普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