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他们在历史上被称为“流浪者”,或是吉普赛人、茨冈人 罗姆人。那些生活在欧州大城市边缘的吉普赛部落也往往声名狼藉。但是谁又真正了解他们呢?
吉普赛人为何一直引人争议
如同历史上犹太人的遭遇一样,他们受到了很多苦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把50万吉普赛人送进了集中营加以杀害。1979年,联合国正式承认吉普赛人(即吉普赛人)为一个民族。冷战结束之后,中欧和东欧的吉普赛人又受到了严重的排挤,他们的身份得不到承认,生存受到威胁。
而吉普赛人得不到世界承认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份问题。
追寻吉普赛人的前世今身
还记得《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个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当然小说中她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吉普赛人)和她的悲惨遭遇吧?在某些社会的传统中,吉普赛人被视为小偷和不祥的象征。长期以来,因为“游牧”的身份,他们得不到社会公正的对待。那么,吉普赛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民族?

几百年来,国际民族学界热衷于研究浪迹天涯的吉卜赛人,特别是有关这个与众不同的民族的起源,迁徙路线更作为一种专门学问进行探讨。然而,对于吉卜赛人的发源地、迁徙时间、流浪路线等的研究,由于历史资料十分贫乏,各国学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往往沉溺在各种彼此争议的设想或口头传说上,而不是面对历史的现实。在研究中,他们以其各自掌握的不十分充足的资料为依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因而难免有不足之处或带有片面性。他仍各抒己见,议论纷纷,却不能用充分的历史证据来得出一个统一的、正确的结论,有人甚至得出许多错误的结论。最普遍的一种错误看法是把他们当作埃及人,这种说法流传了好几百年,甚至连部分吉卜赛人自己也用这种以讹传讹的理论去妄谈他们的祖先,如公元1427年冬到达巴黎的一批吉卜赛人就说他们的原籍是埃及。
吉卜赛这个名字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吉卜人(Gypsy或Gypsies)是从英语埃及人(Egyptian)一词演变而来的,这是英国人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他们的传统称呼。这是由于15世纪时欧洲人对于流浪到他们那里的异乡人不太了解,误以为他们来自埃及,所以就称他们为“埃及人”,慢慢就变成“吉卜赛人”了。吉卜赛人自称罗姆人(Rom),这个名字在吉卜赛人的语言中,原意是“人”的意思。1965年成立的吉卜赛人国际组织——罗姆人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Internation
Rom)就使用了罗姆人一词,而且现在正得到国际的承认和尊重。不道由于习惯和传统的称谓,多数仍称他们为吉卜赛人。
把罗姆人称作吉卜赛人,既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这个民族的起源、历史不了解所致,同时,在对吉卜赛人的研究过程中,又缺乏足够的文字资料。因此,对其起源、迁徙及其他历史的探讨中,总是以某些设想为依据,或先入为主地离不开前人所得出的错误结论。
除英国人认为他们源出于埃及之外,法国人认为他们很可能来自波希米亚,就叫他们波希米亚人(Bohemian),同时也称他们为吉卜赛人,吉坦人(Gitan)、金加利人(Zingari)等十余今名字;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吉卜赛人、波希米亚人的同时,还称他们茨冈人(Atsigano)或希腊人,认为他们来自希腊,原苏联也称他们为茨冈人。总之,吉卜赛人有许许多多的名称,但这都是其他民族强加给他们的,而且根据主观臆断确定了他们的族源,编纂了他们的历史。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几百年,直到18世纪末期,对于吉卜赛的研究工作才有了突破。

各国学者在对吉卜赛人的起源进行研究、推测和探讨了几百年之后,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考证出吉卜赛人的发源地既不是埃及,也不是波希米亚、希腊或波斯,而是印度。作出这一杰出贡献的是18世纪末期的两位德国学者鲁迪格和格雷尔曼,以及英国学者雅各布•布赖恩。他们三人都是语言学家,在18世纪80年代通过对吉卜赛人方言的研究,他们各自而几乎又是同时期考证出欧洲吉卜赛人的语言来自印度,其中很多词汇与印度的梵文极为相似,也与印度语族的印地语十分相似。
此后,英国学者桑普逊对吉卜赛人的语言又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前人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有所发现。他系统地整理了威尼斯吉卜赛人方言,在研究道程中,桑普逊发现这种语言含有多种外来语汇,取得许多数据;从而为吉卜赛人源自印度的学说找到充分的证据。桑普逊对威尼斯吉卜赛人的方言中所含有的外来词汇迸行了统汁计,其中意大利语词汇有36个,借用英语的词汇有150个,来自波斯至威尼斯之间各种语言词汇共有430个,而源出于印地语词汇竟达518个,从而看出当时印度的语言对于吉卜赛人的语言的重大影响;以后又有许多学者从事对于吉卜赛人的语言的研究,他们还发现同欧洲吉卜赛人的语言一样,亚洲吉卜赛人的语言也含有大量印度语言的词汇,在书面文字中,语法上也同印度的语言有相似之处。
各国学者通过吉卜赛人的语言的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吉卜赛人的语言源出于印度的语言;吉卜赛人的发源地是在印度。学者们不再沉浸于幻想、臆测和传说之中,而是面对现实,发掘历史资料去进行研究,从而不断获得丰硕的成果。但光从语言学角度去研究吉卜赛人的起源似乎仍有其不足之处,还应该对这个民族的历史进行研究,追溯其族源,证明该民族的发源地是在印度。
为了进一步论证吉卜赛人起源于印度,必须对这一古老民族的社会制度、文化和习俗进行研究。在古代的印度有一个分布很广,众所周知的民族——多姆族。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这个民族以及他们的古老文化和殊异的习俗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多姆族多是音乐爱好者和占卜者。关于这一点,公元
6世纪用梵文写的一篇天文学的论文中曾提到过他们,并称其为干达尔瓦(Gand—harva,爱好音乐者)。多姆人能歌善舞,其中部分人并以此为职业来维持生计,印度古历史学家加尔哈纳在其《克什米尔大年代记》中,多次提到这种情况。据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奥列尔斯坦考征,多姆族部分人靠卖艺为生,其中佼佼者甚至得到国王的恩宠,可以出入宫闱。但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多数情况下,多姆人为印度其他各族人所蔑视。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除作为优伶走江湖之外,多被人雇佣从事较低贱的职业,如更夫、清道夫、刑场衙役、工匠等。尽管多姆人多才多艺,并善于维持生计,但当地各民族农民看不起他们,禁止与他们通婚。
在克什米尔北部的吉尔吉特地区,曾居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多姆族集团,他们大约有
300人左右。这些人引起英国东方语言学家洛利易的注意,对他们的语言、文化、习俗及历史进行了研究,证明这些多姆人是在公元 2世纪或
3世纪时从贝尔契斯坦迁徙过去的。洛利马发现,居住在吉尔吉特地区的多姆族,为了维持生计,适应各地生活条件、环境的需要,一般能操两三国语言。尽管他们所用的印度的语言中也合有许多外来语词汇,这些词汇同他们的母语却有很大差别。
多姆人在历史上往往同冶炼和制造金属器皿联系在一起,这一技艺传给了他们的后裔吉卜赛人。的确,无论是多姆人还是吉卜赛人,都从这种行业中得到了相当多的收益。古印度虽不能说是制造铁器的发源地,但在冶炼、制铁方面却享有盛誉,在公元1世纪时即已相当发达。古罗马政治家普尼里认为,印度的铁质量最佳,相传建于公元
4—5世纪的印度中部地区高17英尺的达尔铁塔,就是选用了质量极好的铁并以高超的技木建成的。同今天的吉卜赛人一样,吉尔吉特多姆人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当小炉匠,他们带着简陋的工具四出活功,替人修理农具,焊盆补锅。使人感兴趣的是,他们在修理铁器时所使用的风箱不是木制的,而是两个皮革做成的口袋。鼓风的方法也十分奇特,不是用手拉,而是用脚踏;这种风箱在印度德干高原阿尔斯族中也使用过,而阿尔斯族在印度兴都王朝共起之前曾经受过多姆族的统治.同样在欧洲吉卜赛人当中也曾使用过这种工具。通过对多姆族习俗、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代多姆人是吉卜赛人的祖先。

吉普赛人的世界分布及风俗习惯
全世界一共有大约1200万吉普赛人,其中1000万左右分布在欧洲。吉普赛人有独特的传统,他们不与外族通婚(结婚年龄在12~13岁)。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吉普赛人“部落”。尽管吉普赛人的人口不少,但是他们居住的比较分散,吉普赛人的定型家庭由夫妇、儿女和至少一个已婚儿子及其妻小组成。婚後,夫妇与男方父母住在一起,新娘要学会婆家的规矩。理想的情况是,兄长准备分居时,弟弟已准备结婚,将与新娘住在父母家中。男方父母付给女方父母聘礼,是吉普赛人婚姻的主要特点。吉普赛人维特萨(vitsa,宗族)的领导权要由最能体现吉普赛人理想的成年男子掌握,这种人善于运用智慧和力量安排婚姻和解决争端,能为自己的女儿商定满意的聘礼,而且能巧妙地与吉普赛人和加杰人做生意,认真遵守吉普赛的传统。普遍流传的「吉普赛王」这一故事性的想法无疑部分来自维特萨首领的形象。维特萨的领导权不一定世袭,优柔寡断或失败的首领会被更有能力的人取代,或者一个维特萨内的若干家庭抛弃原来的首领,加入另一个更有威信的宗族。
欧洲和北美的某些城市有定居的吉普赛居民集团,他们遵守很多吉普赛习俗,从事传统的吉普赛人的职业,讲吉普赛语,但受当地语言很大影响。吉普赛人把这些已经定居的吉普赛人称为「辛特」人,认为他们已放弃了真正的吉普赛生活。「真正」吉普赛人按照他们在欧洲固定流动区的形成的先後,分成了几个居民集团。在巴尔干和中欧的,叫卡尔德拉什人(Kalderash),占全部欧洲和北美吉普赛人的大多数;流动在伊比利半岛、北非和法国南部的叫吉塔诺人(Gitanos),在法国、亚尔萨斯和德国的,叫马努什人(Manush);每一种人又以定居的地点进一步加以区分。由于吉普赛人的生活方式(逃避正式人口注册和人口普查是其普遍特点)以及在社会和政治上长期受歧视,确切估计他们的人数相当困难。全世界的吉普赛人约为200~300万,20世纪晚期大部分仍住在欧洲,尤是中部和南部地区。
吉普赛人对生活的态度
由于吉普赛人和所属国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非吉普赛人对吉普赛人普遍存在较坏的印象,认为吉普赛人不能融入社会主流,都是乞丐、小偷、或者人贩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吉普赛人的迫害达到高潮,当时纳粹德国将吉普赛人和犹太人一样关进集中营进行种族屠杀,约有四十万吉普赛人遇难。
在今天,有一部分吉普赛人试图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居无定所。但在东欧许多地区,吉普赛人定居在生活条件极差的棚户区内,和其他民族居民仍然时有冲突。但在其他地区,吉普赛人则依靠其传统文化(如罗马尼亚吉普赛人的传统铜匠工艺)成功致富。

还有提起吉普赛人,一种是扑朔迷离携带着神秘巫术塔罗牌。及第二种就风风火火、泼泼辣辣,对待爱情敢爱敢恨对待的态度。在我们心中的吉普赛人几乎永远和大篷车、卡门、巴黎圣母院,和梅里美笔下唯美的奇情、惨烈、放荡和凄艳联在一起的。然而,深深在我心中刻上吉普赛人波西米亚印痕的还有《牛虻》中那使人肝肠寸断的铁血情誓和比死更强烈的爱。活着,是为了爱,但爱的终极目标却不敌死的诱惑;

吉普赛人以占卜为生,塔罗牌就是他们的其中一种占卜方法。在罗马教廷势力最为强大的时期,正是吉普赛人的保护才使塔罗牌能够流传到今天。在很长的时间里塔罗牌只有吉普赛人才能看得懂,许多塔罗牌的牌意都是以吉普赛人的解释作为基础的。同时吉普赛人还发展了塔罗牌的占卜方法,仿佛又为塔罗牌起源于吉普赛人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吉普赛人是一个四处流浪的游牧民族,没有太大的可能发展出极有系统的塔罗牌哲学,他们的塔罗牌知识是从其他文明学习来的。
为何吉普赛人一直流浪?
他们流浪了不只一千年,潇洒了当然也不止一千年。吉普赛人的波西米亚风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古旧而又先锋。它老得掉了牙却又不慎暗合了某种前沿理论,落后流浪了一千年的波西米亚陡然成了时髦,这时髦的名号羞得它无处躲藏,只好一头撞进了闹市,惊起了一天风雨,这风雨掷地是金石声,把个好端端的世界搅得找不着北。细究起来,人们这么推崇和骚扰波西米亚,是它的幸运呢抑或是它的不幸?
吉普赛人高傲的血统感使他们不屑于和贵族为伍,遑论平民?他们最后的选择只能是四海为家。这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潇洒可是学得来的?傻子才会相信。看到那些俗得远隔三尺尚嗅得出铜臭来的白领阶层今天居然也毫不脸红地奢谈波西米亚,你方知波西米亚被蹂躏得无言。大音希声,大隐隐于市,而最大的悲哀,对于一种高贵的情愫而言,是被人理解和模仿;雅,化为了俗,而且俗得不堪。我看到了吉普赛文化在啜泣。不过,这也从反面看到了现代文明欺人之深:浮华启迪了人的欲望也戕害了人的性灵,它最后唤起的不止是倦怠。波西米亚的风靡使我们看到了人人心中都有一种对流浪的原始渴望。逃离!这也许是我们永恒的归宿。
在历史上难忘的种族大屠杀
吉普赛人也曾经遭受和犹太人一样被纳粹屠杀的命运,也曾经被认为是威胁到德国纯种血统的混血贱民,在1939年到1945年间,超过50万吉普赛人在纳粹的集中营中惨遭迫害。被进行灭绝人性的绝育、囚禁、枪决、毒杀、活烧试验。而吉普赛人也一直期待着他们所遭受的劫难能够得到全世界的承认。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德国和罗马尼亚为曾经参加过屠杀向他们公开道歉。“法国仍然拒绝承认他们曾参加过这次种族大屠杀”,但是很多吉普赛人正是从法国送往集中营的。甚至很多吉普赛人的遗体京进埋在法国本土。
先不说今年法国CNN,破坏我们国家的安定团结,但512期间,法国和部分在华的法国企业在处理此事的态度及奥运会开幕之前还传出不参加本届奥运会,后又参加的这种反复无常的举动就可想而知,法国人敢做不敢当的无赖品性!
总结:吉普赛民族天生的流浪者
吉普赛作为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内心有着很强的民族性格,他们拒绝其他文化与变化,保守着内心关于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质。他们用流浪抒写着一代一代的历史,出生时是起点,死亡时是终点。他们中很多人在唾骂声中生活,过着只有自己民族才能理解的日子。这种特殊的民族气质造就了天性异禀的音乐。吉他,并不是一个人的自弹自唱;Bass,并不是用来演绎南欧阳光的爵士;手风琴,不是倾诉雪原的孤独;歌声不会表达更多的无奈与苦难;你听到的永远是一个整体演奏出来的音乐,不能缺少任何部分,每一个人都在用他们的热情与疯狂抒写着他们的精神,一种属于吉普赛民族的,特别的气质。
不管我们怎么评说吉普赛文化,它永远是文明的反叛和悖论。吉普赛人没有家,有了家,它也会变俗。不拒漂泊,把漂泊写在脸上,这就是吉普赛的波西米亚风。我们赞美漂泊,我们伪装漂泊,其实是我们大多是识途的老马。
虽然现在有专家学者提出是这些流浪者更好地融入他们所在国家,找工作开始正常的上下班生活。但是,各个国家的政策不同,实行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在加上,他们早以习惯了祖辈们流浪的生活,要安定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但也正因为他们的流浪,历史才能得以正确的流传。也许吉普赛人天生注定就是为了鉴证历史发展而存在的流浪者!
精彩推荐
地球奇异人种大探秘
消失的古格王朝(图)
中国奥运今夜别再为我哭泣(组图) 历史的流浪者吉普赛人
火的艺术瓷器的历史
在庄园中快乐的成长
秦陵地宫的八大猜想
盘点北京奥运会上的“迷你兵团”
八月让我们在四大天文奇观中祈福奥运
诺基亚街机时代完美的诠释者
奥运我们都得到了什么? 未来人类长啥样?
由她而生氧气的故事
从西藏神密湖水看当今活佛
揭开人类睡眠之迷 奥运志愿者北京独特的风景线
关于未来人类学习的五大猜想
暑期档的四大“超人”旋风
3G时代我们用手机看奥运
诺基亚N78美妙相伴每一天
转载请注明署名和出处地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