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北京奥运会上的“迷你兵团”

标签:
爱在中国行奥运会泳池迷你军团奥运开幕式体育 |
分类: 时事热评 |
伊拉克:破除万难参赛 七人联心 齐力争金
但经过与奥委会协商,取消了对其不准参赛的禁令。今日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即将抵达北京,7名运动员一个都不缺。在出征仪式上,伊拉克政府发言人阿里·达巴格对中国为伊拉克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所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
马拉维:师徒三人忙补习 水立方就像天堂 3人
“我的梦想就是让游泳运动在马拉维不断发展……”说这句话的时候,马拉维的第一个本土游泳教练约纳·威尔斯,正脚踩一双红色沙滩鞋,手拿秒表监督两个徒弟的训练,顶着一颗黑亮光头的他在蓝白色调的“水立方”里显得颇为惹眼。坐了31个小时飞机,7月29日才抵达北京,师徒三人还没怎么歇息,威尔斯就在到达的第二天催促着两个小徒弟展开赛前训练了。
威尔斯今年才28岁,他的两个徒弟也都很稚嫩,名叫查尔顿·尼伦达的男孩19岁,女孩扎赫拉·平托则只有14岁,都是参加50米自由泳比赛。平托是马拉维游得最快的女选手,她的最好成绩是34秒38,比世界纪录慢了10秒有余。
两个学生都只是业余运动员,之所以能参加本届奥运会完全是因为国际泳联那条“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成员没有任何游泳选手达标,则可派出男、女各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的规定。首次参加大赛的小姑娘很紧张,她这次的目标就是提高个人最好成绩,更远大的理想则是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游泳运动员。教练威尔斯想得很简单:“就是让两个孩子见见世面,积累些经验。体验大赛对年轻选手而言非常重要。另外,我们也想让更多人关注马拉维游泳。让大家知道,马维拉也有游泳选手,也有人热爱游泳项目。”
在拥有1300万人口的马拉维,游泳俱乐部只有3个——“游泳在马拉维一点也不流行”威尔斯不无沮丧地说,因此入驻“水立方”令他们三人非常激动,这里的泳池条件和他们家乡的简直有天壤之别,他们还是第一次在50米泳道参加正式的比赛。“我们没有室内泳池,也没有50米的泳池,”威尔斯说,“现在马拉维的平均气温只有14至17摄氏度,泳池水温也就16至19摄氏度,根本没法训练。”
游泳训练总是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而没法正常有规律地进行,这让威尔斯很头疼,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三人在来北京前特地到南非的室内泳池练了十天。在那宝贵的十天里,除了吃饭睡觉等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外,其余的时间两个孩子几乎都是泡在泳池里度过的,虽然知道想法不切实际,可尼伦达和平托还是渴望能在那几天的时间里把之前欠的都给补回来。
不丹:四人阵容史上最“庞大”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亚小国不丹派出了号称史上最庞大的奥运阵容——4名射箭运动员。
不丹人自豪地认为射箭是不丹的第一运动。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靶场,每个村子都有专业的射箭队,逢年过节邻村的队伍会进行一场比试,上到老人下到小孩,人人都能射上两下子。
这个以射箭为“国术”的国家在参加的6届奥运会中的最好成绩是雅典奥运会上闯入第二轮,这对于不丹来说无疑是一个奇迹。从那次以后,越来越多受到了鼓舞的不丹人投入于射箭,渐渐地,射箭从“全民娱乐项目”演变成了“全民运动项目”。不丹人坚信,一切贵在精而不在多,4名射箭运动员足矣,他们对自己的射箭运动员们总是抱有希望。
厄立特里亚 孤独奔跑de高原“羚羊”
位于非洲北部的厄立特里亚是一个1993年才宣布独立的年轻国家,外界所能了解到的是这个国家穷人占到这个国家的90%以上,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可是,即便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国家里,对于北京奥运会依然有着不灭的奥运梦想。而这全因为一个人,厄立特里亚惟一著名的中长跑选手泽尔塞伊·塔德塞。
2004年雅典奥运会1万米铜牌得主塔德塞,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自上届奥运会之后,塔德塞就成为国家的民族英雄和家喻户晓的名人,他令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看到了希望,选择从事中长跑的孩子数倍于往年。如今在海拔超过2000米的首都阿斯马拉体育场内,有许多效仿他的孩子和长跑爱好者在玩命地练习着。正如塔德塞说的那样:“奥运会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是对国家体育振兴的极大鼓舞。”
塔德塞注定是一只孤独的“羚羊”,因为本届奥运会上只能是一个人在战斗,全国人民都在眼巴巴地等着他胜利的消息,而他所面对的将是以团队作战为主的中长跑劲旅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惟一不可否认的将是奥运精神却在这个世界级贫穷国家得到充分的体现。
精彩推荐
八月让我们在四大天文奇观中祈福奥运
转载请注明署名和出处地址,严禁未经本人同意刊登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