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1B/4C/5E/5E.jpg
株洲“80后”优秀青年干部“海选大赛”的考生在进行综合知识笔试(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冰点莲子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杂文观点]推荐
感谢新华网博客首页推荐
“超女”式“海选”干部会不会成为一场选秀闹剧
——阅报随话(20)
据11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22日下午,由湖南株洲市委、市政府主办,历时4个多月的株洲市“80后”优秀青年干部“海选大赛”落下帷幕。共计7000多人踊跃报名参赛,采用了类似“超级女声”的竞争方式。整个考场全开放。株洲市政府认为本次海选不是作秀,并拟将此形式打造为选拔人才的长效机制。
【随话】好个湖南人,敢为天下先!把传统的干部选拔制度冲击了一家伙!
确实,如不少舆论所言,如此富有新意的干部选拔形式,较之选拔干部唯学历论,或是论资排辈,更显得公平公开公正。
自古以来,君王们都高度重视人才的发现和选拔,力求能够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而要选拔到合适人才,却并非易事。故历朝历代统治者都设计了自己的文官选拔制度,到了清朝最具完备。清朝文官的入仕途径十分广泛,“凡满、汉入仕,有科甲、贡生、监生、荫生、议叙、杂流、捐纳、官学生、俊秀。”重科举、重正途,是清朝文官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然而,还有靠家庭出身获得官职的“荫生”、靠捐纳也就是花钱也可以成为贡生、监生并直接获得官职。即使靠科举正途入仕,也要受到家庭出身、从事职业等限制,加之科举考试中黑幕重重,所以封建社会的文官选拔制度根本谈不上什么公平公开公正。今天,对公务员录用,推行了“凡进必考”要求,对公务员职务任免也强调了有关的权限和程序。但由于受到过去较长一段时间传统体制的影响,干部的选拔任用还是一直沿袭着组织部门作方案、党委集体研究定夺的用人机制,没有从根本上走出“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怪圈。而且很多时候,名为“集体研究”,但流程不透明,主要领导拍板“一锤定音”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现在,株洲市能够打破常规,“海选”干部,使干部选拔的覆盖面更加广泛;通过竞争选拔人才,激发了公众的参与面;借鉴“超女”形式,有利于青年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踊跃报名人数之多、参与“海选”过程的群众之多,可以看出这种探索干部选拔的新形式很新颖,打破了传统模式,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是一种实现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有机结合途径的积极有益的探索。至于采用“超女”表演竞争或西方国家“演说竞争”的方式,发现和提高青年干部的演说能力,我认为更有必要。前些年,媒体反映,我国举办的国际市长年会上,中国的市长们离开了讲话稿就不会在话筒前说话了。我想,除了害怕讲错话受批评的传统思维障碍外,和我们从中小学开始到走上了干部岗位,就从来不进行口才训练和演说训练有关。现在引入了演讲、辩论等口才能力的竞争,无疑会对干部的综合素质有所触动和提升。
http://misc.home.news.cn/public/images/original/00/1B/4C/27/27.jpg
好个湖南人,确实最具娱乐精神,敢于把“超女”模式引入干部选拔机制,是第一个敢于“吃蟹”的人!当然,创新也就必然带来风险。
以我之见,“海选”干部并非株洲首创,现在的公务员招聘考试和党政机关部分职位公开招聘应该也属“海选”一类吧。至于采用类似“超级女声”的竞争方式来选拔干部,则是株洲的首创了。平心而论,株洲市对这次“海选”确实是认真组织实施的。整个过程通过集中考试、考核和测试三个环节,确定第三阶段活动参与对象。至于第三阶段采用“超女”式竞争方式,确有商榷之处。诚如有些评论指出的那样:“超女”式“海选”干部往往注意的是应试和表演的能力,并不能将一个人真正的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较为全面科学地展示出来。“超女”式“海选”干部只注意人才共性的选拔,而忽视个性和专业技能的发现。这样的选拔方式是存在着制度缺陷的,不能推广。
我认为这些评论是有道理的。“超级女声”是一种极具专业性的选拔,它和人才尤其是公务员的选拔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人们对“超女”们的能力要求有限,只要有一门专长,或唱歌,或跳舞,或表演。而公务员及党政机关干部是一种肩负着国家公共事务管理要求的职业,不但要有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更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较好的个人道德修养。偏重于某些表象的素质来选拔干部,确实不值得推广。同时,干部队伍需要有不同性格类型组合,干部职位需要有不同要求结构。至于借鉴“超女”模式,选拔部分职位的干部倒是值得考虑的。譬如共青团等群众团体干部、外事外交干部、宣传文化干部、外经贸干部等职位都有一个外在形象和演说要求,不妨一试。然而,这种选拔方式推而广之甚至成为制度则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很自然地想起了两个湖南人,想起了他们对考察选拔人才和干部的论说。
一个是清朝湘军统帅、两江总督曾国藩。曾国藩这个人对人才的重视、人才的考察、人才的使用和人才的爱护很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一直流传于世,为人称道。他以“神骨”、“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来鉴识人才,有相术迷信成分,但不可否认有其积极意义,那就是识人要全面考察。他说过:“为治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察吏要在知人,知人必慎于听言。”“观人当就行事上勘察,不在虚名与言论。”他提倡的是在“行事”中也就是工作实践中考察干部。
另一个就是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他的干部理论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他有一段话几乎无人不晓:“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应当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挑选和培养接班人。”讲得就是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选拔考察干部,尤其要在与群众紧密联系的实践中锻炼、培养、选拔干部。
两个湖南名人讲得都是一个理,优秀的人才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才能锻炼成长,选拔青年干部也要重工作实践,看工作表现,听听群众意见,而不是仅仅看学历,看考试,看口才,看表演。刚看到一则报道,明年上海招考公务员将进一步向有基层工作经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倾斜。市级机关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社会人员占总计划数70%左右,同时要求部分区县的乡镇机关拿出一定计划,专门用于招收符合规定条件的“三支一扶”人员、西部志愿者和大学生乡村干部。其中,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的人员应任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三年以上、学历可放宽到大专,年龄放宽至40周岁。这种招考公务员方案的导向非常明晰,就是倡导有志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青年人首先要甘愿到农村、工厂、社区等实践第一线去锻炼培养自己,而党政机关也要首先在基层锻炼过的青年中考察选拔干部。
干部选拔应该坚持的原则是,让每个人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此,“海选”干部可以大胆尝试。至于“超女”式“海选”干部,我也希望能进行到底,并进行适时跟踪调查评估,以取得经验教训,扬优抑劣而谨慎行之。然而,我最担心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超女”式“海选”青年干部活动,如果主管部门把握不好,或者上级组织部门过于干预,就很可能被折腾成一场“超女”式的“选秀”闹剧,就如株洲今年10月搞的“海选女干部”活动一样以“活动暂缓”收场。 但愿不要不幸而言中。
2008年度新浪文化博客、草根名博及新华网博客、文学博客首页推荐文章
当四大名著穿行过岁月 改编四大名著需怀敬畏之心
“考碗族”之幸与不幸
传统戏曲中元宵灯节的风俗残照 咬文嚼字》挑错是种关心 大难临头时的婚姻抉择
别把校园当作筐 什么都往里面装
走近你还未去过的文化圣地
爱因斯坦如何应对“粉丝”狂热崇拜 学术归宿”论折射国人对国宝回归的复杂心态
贾植芳先生的学术贡献和人格榜样
民生顺口溜的问政意义
灾难中,我们感受奥运的力量 公开灾情真相为何能更加凝聚民心
古今荒政十二策的巧合与必然
宽容,是要有底线的
八十年代初这些“小事”惊动了朝野
这套书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
山鬼也温柔(诗)——屈原《九歌·山鬼》今译 中国报刊史上前所未有的光荣开端
朦胧诗曾引燃了中国诗坛“大爆炸” 《伤痕》一代文学的呐喊至今余音不绝
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神话的传说寻踪
欢乐盛会里的战争阴影和伤痛
“史上最倒霉的贪官”为何不值得同情 为什么城市的窗口不再望见明月
一首被忽略了数百年的中秋词佳作
“出离愤怒”是比腐败更可怕的事情
一词之差丢官风波折射官场行政惰性
一篇最富人情味的赏菊文章
从“美洲狮”到“五月~十二月”的诗意变迁
寓言式的书业没落还在继续
怪不得于丹
情系南京路三十年 “嗅觉”相亲的有趣无趣
为何会有超女选秀般的海选干部闹剧(图)(新浪草根名博、[杂文观点])
“超女”式“海选”干部会不会成为选秀闹剧?(新华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