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丹东晓程
丹东晓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304
  • 关注人气:60,6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价格战变心理战:能降的车价为何不降

(2008-03-26 08:40:01)
标签:

价格战

变心理战

能降的车价

为何不降

新车大战

小车大战

豪车大战

汽车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价格战变心理战:能降的车价为何不降
文/丹东晓程
    目前车市已经进入价格僵持阶段。
    降价的动力似乎微乎其微。
    但涨价的压力还没有最后到来。
    这是一个还能降价的时机。
    逐渐提升的成本预期显然无法抵挡汽车产品、尤其是中高级车降价。
    晓程认为2008年车市价格战难打,同时也坚信2008汽车产品仍然有一定的降幅;价格战将渐行渐止,但小幅度、大间隔、少频次降价仍然会稀稀落落地发生。
    汽车价格还能下降。原因不少。理由很多。
    大多数中高级车的价格还没有到达底线,水分还在,降价空间还在。
    原材料涨价的成本压力远没有反映到产品终端来。
    市场上的降价惯性还在。
    汽车企业的降价压力还在。
    经销商的降价依赖还在。
    企业还没有从以降价作为主要促销方式的固有模式中摆脱出来。
    那么,为什么能降价却迟迟不降呢?
    能降不降的价格坚持,完全来自于心理因素。
    企业是在利用媒体,与广大汽车消费者和准消费者打了一场心理战。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而且,这个心理战成功地取代了价格战。
    企业借钢材石油塑料涨价之机,通过媒体大倒苦水,充分渲染汽车涨价氛围;造成汽车价格上涨的态势,同时不做车价上涨的表态,做出一种涨价属于被动无奈的姿态。于是,全国各类媒体纷纷宣传和预测车价将要上涨。汽车涨价舆论成为热门话题和关注中心。舆论将汽车涨价变成定势,变成势在必涨的一种必然趋势。三人成虎。舆论风潮形成。企业和经销商从中推波助澜,反复宣传申诉车价已经到位,成本已经上升,车价不可能再降,并通过收回优惠幅度、压缩优惠额度、提高新车定价等手段进行价格抵抗,已给消费者眼色看。此间虽有车型降价,但都是非主流车型,而且降价幅度没有以往的优惠幅度大,明降暗涨。此处无声省有声:车价下降空间已经不复存在。从而形成了第二个舆论风潮:车价不可能再降了。
    涨价和不降价两个舆论风潮,通过“里应外合”,两头印证,相互呼应,产生了叠加效应,试图彻底打消消费者的降价期待和持币待购心理。既大造车价即将上涨而不可能再降的舆论,又不影响消费者下决心出手购车。
    所以,企业能降价也不会降价。
    主观上在苦苦支撑,默默坚持。坚持到原材料涨价、成本上升那一天,可以顺势涨价。今天的支撑坚持就是为明天的涨价造舆论、打基础。
    一些企业不是表态上半年汽车不涨价么?其潜台词就是,不排除下半年涨价的可能性。
    于是,能降价也不降价。宁肯销量上升慢些——其实由于两个舆论风潮的作用,销量几乎没有因为价格的坚固而受影响。
    于是车价得以坚挺。价格坚持的力度开始形成而且趋于稳定。
    消费者于是不再等待汽车降价,乖乖地掏银子购车。
    价格战没有了,但如上所述的心理战却在默默进行。表面平静,实则如火如荼。譬如舆论,譬如居高不下的销量,譬如坚挺的汽车价格。这些都在说明,心理战中,企业先胜一局。
    下一局即将开始。谁胜谁负尚难推测。
    因为新车大战、小车大战、豪华车大战即将轮番展开。消费者又多了很多观战的机会和选择的机会。各家企业销量计划丰满,完成销量任重道远,促销手段捉襟见肘;燃油价格持续上涨,用车费用居高不下;价格难降,车也难卖。此时此刻,剩下的、此前预留的价格空间将倾囊而出,一用而尽。即使涨价压力还在,或者不管涨价的压力有多大,车价还要下降。
    涨价的舆论和压力,挡不住车价的下降,哪怕只是较小幅度的下降。这是必然。只是车市价格大战不会卷土重来而已。
    眼前的坚持只为有限的利润。坚持勉为其难。或许坚持不住、放弃坚持率先降价的一天,随时都会到来。
 
(晓程原创  新浪独家评论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热点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