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收购西亚特不如打造自主新捷达
西亚特有意靠近中国是事实,一汽试图购买西亚特品牌并正在准备尽人皆知。问题是,西亚特作为鸡肋品牌值不值得花大价钱购买?购买国来之后产品会不会好卖会不会成为新的鸡肋?花大价钱购买之后要花大力气宣传扶持重新打造开辟市场,会不会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自主新捷达怎么办?
西亚特(Seat)是西班牙最大的汽车公司,1950年成立于巴塞罗那。现在属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子公司。70年代其市场占有率下降到33%,亏损严重。1983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买下了西亚特的大部分股份。西亚特归属大众麾下后,得到大众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它采用大众的零部件,有些车型的底盘、转向及悬挂系统由大众设计。经营状态日趋好转,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西亚特汽车的年产量已达36万辆以上。但西亚特生产的小型车成本高,价格昂贵。
其实来自巴西的高尔车型就有些像西亚特,都是小型车。高尔的销售业绩已经被市场验证,水土不服,属鸡肋车型。来自西班牙的西亚特车型在德国大众的技术支持下才勉强维持到现在,来到中国后,高成本无法降低;成本降低后质量会变。而且它的两厢三厢车型、MPV车型在中国究竟有多少市场、有多少认知度、西亚特品牌在中国究竟有多少吸引力,作为不确定因素,只能增加收购的风险。产品能保证不会水土不服,成为鸡肋?
靠这样一个品牌来丰富一汽的品牌价值,来增加一汽上市的资本,只怕是一厢情愿。
作为鸡肋品牌,德国大众弃之可惜,卖给中国倒是最好的出路。况且又是卖给一汽,落户一汽大众,德国方面高兴了,可以继续技术关照,保证西亚特在中国有亲戚。德国的包袱卸下来了,我们背起来,会走得轻松么?虽是鸡肋品牌,西亚特的要价并不会很低。德国人是很讲原则、很能坚持、很僵硬的,这一点不要忘记。
中国应组建造车航母,以与世界造车集团相抗衡。上汽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一汽不甘落后,可以理解,应予支持。重组、并购、收购,是发展中的跳跃性进步,应该坚持。但,不能为了收购而收购。不要着急,从长计议,要买,就买个像样的品牌。
如果德国大众真的有诚意,合作这么久,该表示表示了,回身支持以下一汽,那就爽快点、大方点,把捷达卖给一汽算了。反正是老品牌,钱也挣足了,卸磨杀驴之时,一汽给捷达寻一个好的归宿,产品企业两相宜。当然德国大众不会同意。那就从长计议慢慢谈。上市也急不得,不差这么一块牌子。对捷达,今后不必再降价优惠,让其自生自灭,然后一汽争取收购。
让捷达脱离母体,从德国大众严密的产品体系中生硬的分离出来,当然难度相当大。既然这样,西亚特咱也不要了。咱集中精力打造新捷达。
收购西亚特、扶持西亚特品牌、销售西亚特产品,其实会分散经营一汽大众原有产品的精力,尤其会分散一汽大众精心打造含有相当自主成分的新捷达的精力。
收购西亚特有所不值;收购捷达异想天开。那就一心一意打造新捷达吧。集中精力财力,扩大自主成份,有朝一日,让新捷达摇身一变,成为自主品牌;或者花俩钱儿让它变成自主品牌。风险少,前景好,何乐而不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