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喝豆浆的误区 续3(糖、脂肪、蛋白质的相互联系)

(2007-12-23 21:20:37)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健康/保健

脂肪

蛋白质

豆制品

生活

休闲

谈天说地

程晓霞

分类: 饮食篇

  在曾经引起大家关注的、我的博客文章《喝豆浆的误区》(文/程晓霞)一文中,我曾经写道:“长期饮食总热量过高(并且做豆浆还加糖),长期高蛋白饮食,照样可以患肥胖症(单纯性肥胖)、高血脂(继发性高脂血症),因为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糖、脂肪、蛋白质可以互相转化。”记得这还是上大学时所学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

  有一位网友写了这样一段评论:“医生,您对于‘糖、脂肪和蛋白质能否互相转化’的问题缺乏必要的常识和专业知识。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不能转化为糖或者脂肪,糖或者脂肪也不能转化为蛋白质。您在撰写有关医学保健方面的文章时应抱以更严谨的态度。”

  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想恐怕有这种疑问的网友会有许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下面将糖、脂、蛋白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等方面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简要介绍给大家。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糖、脂及蛋白质三大营养素可以互相代替,并互相制约。由于糖、脂、蛋白质分解代有共同的通路,所以,任一供能物质的分解代谢占优势,常能抑制和节约其他供能物质的降解。

  体内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的代谢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通过共同的中间代谢物,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等联成整体。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变,当一种物质代谢障碍时可引起其他物质代谢的紊乱。糖尿病就是典型的例子。那么摄入的食物是如何转化为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呢?

 

1、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是碳的水合物,指自然界中的单糖、寡糖及多糖。糖类物质是含多羟基的醛类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

  1)食物→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甘油(脂肪)

  2)食物→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磷酸烯醇丙酮酸→丙酮酸→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

  3)食物→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磷酸烯醇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酮体,脂肪酸脂肪),胆固醇

  4)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柠檬酸→a-酮戊二酸→谷氨酸→嘌呤

  脂肪酸合成可被调节,当生物体内糖含量高而脂肪酸含量低时,脂肪酸的合成最为有利。

 

2、脂类的代谢

  首先,解释几个名词:

  脂类 是油、脂肪和类脂以及它们的许多衍生物的总称。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它们都是中性甘油酯

  油 习惯上把在常温下为液体的甘油酯叫做油,溶点低,主要是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

  脂肪甘油三酯/三脂肪酰甘油)是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的酯,在常温下为固体,其溶点较高,主要是含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因此油和脂肪并没有严格界限。人体内大部分脂肪存于脂肪组织中。

  类脂 是一些物理性质与脂肪类似的物质,其中包括磷脂、糖脂、类固醇及类固醇酯。

脂类的代谢过程

  1)甘油三酯(脂肪)→脂肪酸→乙酰辅酶A→胆固醇,酮体,三羧酸循环

  2)甘油(脂肪)→磷酸二羟丙酮→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3)脂肪甘油→磷酸二羟丙酮→丙酮酸→乙酰辅酶A→胆固醇三羧酸循环

  4)丙酮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但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仅脂肪的甘油可通过生成磷酸甘油醛,循糖酵解途径逆行反应生成,转变为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3、蛋白质的代谢

  氨基酸是构建肽和蛋白质的结构单元,由两个或几个氨基酸组成的短链称之为,由几十到上百个氨基酸组成的长链称为多肽或蛋白质。作为蛋白质结构成分的氨基酸只有20种。蛋白质是生命物质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1)食物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组织蛋白质,尿素,酮体,含氮化合物,三羧酸循环

  2)蛋白质→氨基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胆固醇

  3)蛋白质→氨基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脂肪酸→甘油三酯

 

  氨基酸无论生糖、生酮(亮氨酸,赖氨酸)或生酮并生成糖氨基酸(异亮、苯丙、色、酪、苏氨酸)分解后均生成乙酰辅酶A,后者经还原缩合反应可合成脂肪酸进而合成脂肪,即蛋白质转变为脂肪。乙酰辅酶A也可合成胆固醇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体内蛋白质中的20种氨基酸,除生酮氨基酸(亮氨酸,赖氨酸)外,都可通过脱氨作用,生成相应的a-酮酸,这些a-酮酸可通过三羧酸循环及生物氧化生成CO2,H2O并释放能量,生成ATP,也可转变为某些中间代谢产物如丙酮酸,循糖异生途径转变为

  由此可见,20种氨基酸除亮氨酸及赖氨酸外均可转变为糖,同时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仅能在体内转变成几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余8种必需氨基酸(苏、甲硫、赖、亮、异亮、缬、苯丙及色氨酸等8种氨基酸不能由糖代谢中间产物转变而来,必须由食物供给,因此称之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摄取,这就是为什么食物中的蛋白质不能为糖、脂替代,而蛋白质却能替代糖和脂肪供能的重要原因。

  三羧酸循环不仅是糖、脂肪、蛋白质及核酸代谢的共同途径,而且也是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的枢纽。

 

  就在半个月前,一名曾经在二个月前出院的肾小球肾炎患者(李XX,44岁,一位乡村女教师)来复查,化验血尿酸偏高(372umol/L,本化验正常参考值370umol/L,入院、出院时都正常),而且人也胖了至少6~7斤。我就问她:你怎么胖这样啊?是不是肉吃多了?她回答:哪里啊!现在猪肉都15元钱一斤了,哪里能吃多啊!我根本就不买肉吃。我问:那是什么原因使你胖这么多?你都吃什么?她告诉我没有特殊饭菜,都是普通老百姓家常饭菜,每天早晨冲一包豆粉喝,有时候一次二包,有时候一天二次。因为患病了,想补充营养,又听说豆粉有营养,特意在市场批发了一箱子东北豆粉。我告诉她:你的血尿酸升高和发胖可能就是豆粉喝太多了,每天一包就可以了,你的病尽量少食豆制品。(注:临床经验,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程晓霞

 

豆粉的营养含量

重量(100克)          黄豆粉        豆浆粉

热量(Kcal)            418           422

蛋白质(g)                32.7          19.7

脂肪(g)                18.3           9.4

碳水化合物(g)          37.6          66.8

膳食纤维(g)                        2.2

水(g)                     6.7           1.5

必需氨基酸(mg)      12278          7821

非必需氨基酸(mg)    19437         13540

钙(mg)                207           101

磷(mg)                395           253

钾(mg)               1890           771

钠(mg)                  3.6          26.4

镁(mg)                129           122

铁(mg)                  8.1           3.7

 

  临床实例(珍贵的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