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是一种意象思维(《海峡瞭望》2016年第4期)

(2016-05-19 21:38:17)
标签:

安琪

海峡瞭望

鲁亢

台湾诗人

简政珍

分类: 安琪文论

诗是一种意象思维

——简政珍的诗与论

/安琪

 

201511月,我应邀参加“两岸四地”第7届当代诗学论坛·代际经验与诗学呈现国际学术研讨会,此会由“两岸四地”各高校轮流做东,研究探讨了很多诗学命题,在诗歌界很有影响。本届会议由暨南大学承办,会前打听得来自宝岛对岸的诗人有向明老师,我不免心喜——此前《海峡瞭望》曾刊登过我写向老前辈的文章。参会前,我整理了近十本我在《海峡瞭望》开设的“台湾诗人”推介专栏所得到的样刊,预备请向明老师带去台湾给被写到的诗人。不料到暨南大学报道的当天,从主办方龙扬志老师处获悉,向老先生突感身体不适,缺席此会了。拿着厚厚的一叠《海峡瞭望》,我在会场上巡视了一下,这次参会的还有两位台湾学者,其中,简政珍另有一重身份:诗人。

简先生个子不高,体型消瘦,看起来很是严谨。我看了一下会议资料,简政珍来自台湾亚洲大学外文系,提交的会议论文题为《现代诗中转喻接续性的多重面向》,因为分组不在一起,我无缘聆听简先生高论,从论文来看学理很强。会议就餐采用自助式,我手捧《海峡瞭望》犹豫良久,不知贸然委托他带着沉甸甸的这叠刊物(且还得一一分送给被写者)究竟妥不妥?但如果不把这叠刊物交出去的话,则意味着我又得拿回北京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还是觉得在简政珍先生对我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委托他代劳此事确实有点过分,于是作罢。因为先生也是诗人,我也把他纳入推介专栏,遂拿着几本《海峡瞭望》抽空上前对简先生做了前因后果的叙述,最后希望他发给我相关资料以便撰文推介。回京数日,即收到简先生发来的十首诗,其他均无。好在简先生近年来和大陆诗歌界交往颇多,网络上他的信息相对于许多台湾诗人而言,已是比较丰富了。我的文章因此也有了开写的便利。

以我和简先生简短的三言两语来判断,我感觉简先生身上应是学者性大于诗人性。从简先生的简历可知,先生自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英美比较文学博士毕业后,就一直在高校任教。洛夫先生在《简政珍诗学小探》一文中开篇即言“在台湾学院出身的现代诗人群中,毕生潜心研究诗学理论,既有创见而又自成体系的,当推叶维廉与简政珍二位”,我注意到诸多论者在论述简政珍诗作时无不给他加上一个定语“学院诗人”。在写《海峡瞭望》“台湾诗人”系列时我也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台湾诗人在高校授课的很多,但像简政珍这样一定随身被带上一个“学院”定语的倒不多,可见简政珍的学者形象是多么深入人心。

洛夫前辈注意到了在诗坛主情主知之辨简政珍的态度是,独排众议,执其两端用其中,简政珍认为诗决不宜滥情,但也不是哲学概念,而是一种意象思维。简先生自己曾有两千字短文《意象思维》,对意象做了深入的诠释。先生指出,形象经由意识转化成意象。也就是,形象和意象并不天然对等,它必须经由诗人主体“意识”的摄取并形诸诗句中,方构成属于诗人自己的“意象”。广阔的自然、纷繁的社会,委实形象万千,它们并不必然是你的“意象”,真正最终站到你笔下的,一定要与你的生命选择契合。

说到意象,我就想到大陆文艺理论大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一书中界定: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通常所称的艺术典型。也就是说,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诗人综其一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对一个独属于他/她的意象的追寻和迫近,诗人和意象的关系又如英雄和宝剑的关系,他们互相呼唤、感应直至遇合。典型如济慈之于夜莺,庞德之于地铁站口,艾略特之于荒原,徐志摩之于康桥,戴望舒之于雨巷,食指之于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舒婷之于橡树,等等,都是诗人作为抒情主体经由某个对应物找到抒情出口并达到一个崭新天地的明证。对诗人这个抒情主体而言,意象在成为意象之前是漫无边际无可无不可的,或者说,此时的意象只是作为通用的一个寻常词汇而存活于世,直到某一天,它发现了诗人或被诗人发现,成为寻找到骑手的那匹黑马,词汇于此方成为意象,从此与诗人不离不弃,息息相关。

多年前朦胧诗人梁小斌先生就曾谆谆教诲我,一定要找到属于你的意象。他说,如果有一天,人们说到某个诗人,脑中浮出的是他/她笔下的某个意象,这个诗人才算真正立起来。譬如对梁小斌先生自己,“钥匙”无疑是紧紧跟随他的意象。因为对简政珍先生诗作所读不多,我不能明确说出哪一个意象归属于简先生,但我在百度中找到了一篇同为台湾学院诗人白灵解读简先生的一文,该诗题为《火》,写了大火中每一层楼不同住户面对大火腾起时的行动和反应。“火”,是不是简先生的常用意象,暂且存疑。

在先生此次提供的十首诗作中,我一一读来,每首各有不同,竟找不到一个比较共同的意象。期待下次再见到先生时,能向他请教关于意象的问题,并询问先生“您的意象”?

 

                                                2016-3-15

 

简政珍诗作

 

试装

 

服装部大拍卖

你门里门外进出

表现各种身段

对着镜子

排演春夏秋冬

已好久没有如此真切看你

赫然发现妳脸上的皱纹

竟以为

镜子有了裂痕

 

生日                                             

 

四枝大蜡烛                

分占蛋糕四个据点          

蜡烛的足部                

陷入有如泥淖的奶油        

点了又熄,熄了又点的火陷  

随着风扇的转向            

终于找到年岁的定位        

                          

一圈的眼睛                

都注视着我的刀起刀落      

这一块赤脚的日子给你

那一块羞涩的时光给他      

这一块不知酸甜苦辣的      

留给母亲                  

那一块,爆竹碎裂后的累积  

留给妻子                  

剩下这一块残缺的我        

给自己                    

                          

 

简政珍,台湾省台北县人,一九五零年生。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英美比较文学博士。曾任中兴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创世纪诗刊》主编。现任亚洲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有诗集《季节过后》《纸上风云》《爆竹翻脸》《历史的骚味》《浮生纪事》《诗国光影》《意象风景》《失乐园》《放逐与口水的年代》诗文论集《空隙中的读者》《语言与文学空间》《诗的瞬间狂喜》《诗心与诗学》《放逐诗学》《电影阅读美学》《音乐的美学风景》《台湾现代诗美学》主编《当代台湾文学评论大系文学理论卷》《新世纪诗人精选集》和林耀德共同主编《新世代诗人大系》弦共同主编《创世纪四十周年纪念评论卷》。曾获创世纪诗刊三十五周年诗奖,美国的大学博士论文奖,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

 

【《海峡瞭望》专栏】

 

2012年第12期:因为太太的缘故——读洛夫诗作《因为风的缘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pa.html

2013年第1期:抓住生活中诗意的瞬间——读紫鹃诗作《动物生活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3y0.html

2013年第2期:她诗中极具先锋意识的书写风格——读颜艾琳诗作《听海子的妈妈朗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6l.html

2013年第3期:每个诗人一生中都要给春天写一首诗——读管管诗作《春天的鼻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4vu.html

2013年第4期:他的想像力总是跑在阅读者和常规思维前面——读白灵诗作《目睭金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5fw.html

2013年第5期:中正诗风的写作——读林焕彰诗作《中国,中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0x.html

2013年第6期:在自己智慧能够指挥到的地方行驶——简读方群诗作《过儋州东坡书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fo.html

2013年第7期:诗的张默和人的张默——读张默诗作《无调之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6ry.html

2013年第8期:“一整座海洋的静寂”——读罗任玲《风之片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7p.html

2013年第9期:夏天就这样被公报私仇处决了——读杨小滨诗作《四季歌·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7mg.html

2013年第10期:为了心仪的梦想——读孟樊诗作《九寨归来不看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9j.html

2013年第11期:诗人可以为历史作证 ——读鸿鸿诗作《闻以军退出加萨走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q5.html

2013年第12期:变造古典,添入现代意识 ——兼读唐捐诗作《细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8q8.html

2014年第1——2合刊:女性命运悲剧的一面——读洪淑苓诗作《女声尖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9o0.html

2014年第3期:一首动人的乡愁诗——读痖弦诗作《红玉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8m.html

2014年第5期:新风格实验的女诗人——读阿芒诗作《打打打打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zm.html

2014年第5期:他不会顺着常人的思路去构思写作 ——兼读陈克华诗作《车站留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eazn.html

2014年第6期:有着浓郁古典中国味的现代——读方明诗作《黄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uxqz.html

2014年第7期:他是我们时代的文化勋章 ——兼读周梦蝶诗作《孤独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uzv9.html

2014年第8期:“他们在那里而我不在”——读叶觅觅诗作《他度日她的如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2k2.html

2014年第9期: 青春的席慕蓉,乡愁的席慕蓉 ——兼推介席慕蓉歌词《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3y5.html

2014年第10期:并非只写乡愁诗——推荐余光中诗作《鹤嘴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5t0.html

2014年第11期: 罗门和他的战争诗——读罗门诗作《麦坚利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8u2.html

2014年第12:三毛:东方邪典——兼推荐三毛诗作《七点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anj.html

2015年第1期: 诗的无所顾忌诗的无所不能——兼读鲸向海诗作《征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bv3.html

20152-3合刊:诗是普世的人世的感动——兼读郑愁予诗作《错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gvy.html

早逝的天才有着何其旺盛的创造力——兼推荐林燿德诗作《终端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gvz.html

 2015年第4期:传统中国文人的风范——兼读萧萧诗作《不让康乃馨消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jlr.html

2015年第5期:歌的孤寂可以经由演唱宣泄出去——齐秦的诗齐秦的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gs4.html

2015年第6期:能艳能豪,能诗能书——陈维德旧体诗一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if4.html

2015年第7期:她诗中的决绝特质——龙青《正在醒来的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lvo.html

2015年第8期:隐匿之于我,还是一个谜——隐匿诗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oda.html

2015年第9期:诗之于一个女性的静静的光芒——罗思容《揽花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r9m.html

2015年第10期:人以什么成为诗人——向明诗作《尽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seg.html

2015年第11期:诗本身就是抽象画——陈育虹诗作《让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unn.html

2015年第12期:再度引发辛波斯卡热潮的陈黎和他的诗——陈黎《战争交响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xvw.html

2016年第1-2合刊:他异端的思维,造就了他异端的写作——推荐许赫短诗一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w0dp.html

2016年第3期:涵纳万物于诗中的能力——推荐黑侠诗作《水手之歌——致海上的女妖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vzpp.html

2016年第3期:创造语言新世界的快感——推荐李进文诗作《油菜花写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wgbx.html

2016年第4期:诗是一种意象思维——简政珍的诗与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c557e20102w9ib.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