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之光”系列:佛舍利的功德

标签:
宗教佛舍利真身舍利释迦印度文化 |
分类: 寺院报道 |
● 第五届“法门之光”福慧营“规划人生建设人生”系列:
佛舍利的功德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指真身舍利名闻遐尔,各方来朝,瞻仰供奉。舍利作为佛教中的圣物,受到特别的尊崇。7月19日上午,中国佛学院在读生延宗法师在“法门之光”福慧营讲座中介绍了佛舍利的功德。法师说:“刚到法门寺便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如同子忆母、如困惑遇名师,如饥渴遇到甘霖,是一种归投、一种忏悔,是在追寻可依怙者。见到佛、佛舍利,自然触动内心的那一根隐蔽的弦,泪水夺眶而出。”
10:30,讲座开始,延宗法师先请学员端身正坐,把注意力放在听觉与呼吸上。观世音菩萨修的是“观世音”法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闻思修是进修佛门之海的必经之路。为什么要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呢?“不净观”与“数息观”是佛法中二甘露法门。止观之法,调身、调心、调息。呼吸的调适,细而深长,若存若亡,制心一处,心中清净自生。之后,再来听法,很快与佛的功德相应。
舍利,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译为体、身、身骨或灵骨。广义而言是指尸骨,至后世早已脱离了其本意,而是特指佛陀或高僧圆寂后遗留下来的身骨、头发或遗体在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结晶体。舍利的种类,依据经典所说,有两种分法。《浴佛功德经》中分舍利为二:(1)生身舍利,又称身骨舍利,即指佛陀或修行证道高僧的遗骨;(2) 法身舍利,即指佛所遗的教法与戒律,永住于世,可为众生作依止。关于舍利的颜色,有白、黑、赤、褐等色。《释氏要览》卷下说:“惟佛舍利五色有神变,一切物不能坏焉”。
法师介绍说,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不但在今世至尊至重,在佛陀时代,也是极为宝贵的。当时共有八个国家为了争夺佛舍利,曾陈兵城下。紧急时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罗门,从中调解,建议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战争,此议被八国国王所接受。于是佛舍利被分为八份,每国一份,各自请回起塔供养,这便是佛教史上著名的“八王分舍利”事件。佛舍利的流传,也就由此展开了。
世尊灭度百年后,有阿育王出世,为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世,统一了全印度,成为保护佛教最有力的统治者之一。从此,佛舍利也就有了向外的流传。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所载:“佛灭度后百年,阿育王取佛舍利,碎七宝末,夜役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尊者耶舍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于一日中遍瞻部界,在震旦国,一十九所。”(《法林珠林》卷三十八中有明确记载)。在这十九座佛塔中,未经瘗藏而能流传至今者,只有西晋会稽鄮县塔,即今浙江省鄮山阿育王塔。印光法师在《阿育王佛舍利塔记实》一文中,对塔的形状及佛舍利的灵异,均作了生动的描述:“塔高一尺四,周围亦尺余,塔中内空,中悬一实心钟,钟底正中有一针,舍利附于针端,四面有窗,华格拦遮,手不能入,即于华格孔中睹之,其舍利之形色,大小、多少、定动,均无一定,不独人各异见,即一人亦多转变不一”。该寺建筑规模宏大,供奉舍利塔的舍利殿之庄严,在国内首屈一指。
佛舍利在中国境内,不但有释迦牟尼佛舍利,而且还有迦叶古佛舍利;而释迦佛的真身舍利,又包含有佛牙、佛指、佛发、佛身不同部位,是全世界保存佛舍利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切都值得我们骄傲和珍惜。我国现存佛舍利的分布情况列表如下:
佛舍利的收存,按照佛教传统,均要起塔供奉。随着对古塔的维修和遗址的清理,各地文物考古部门逐渐发现了许多地宫以及内部?藏的舍利和文物。这些为数众多佛舍利的考古发现,有确切史籍记载,被佛教徒广泛认同的,现共有六处:(一) 北京灵光寺招仙塔佛牙舍利;(二) 苏州虎丘塔迦叶佛舍利;(三) 镇江甘露寺铁塔释迦佛舍利;(四) 北京房山云居寺雷音洞释迦佛舍利;(五) 西安法门寺释迦佛指骨舍利;(六) 杭州雷峰塔释迦佛螺髻发舍利。
影骨舍利的流传,其目的主要是以下三方面考虑的:其一,仿制的影骨舍利,为保护真身舍利而设。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指骨真身舍利,存世只有一枚,而仿制品却有多枚。在会昌法难中,就是以影骨舍利保全了真身舍利。其二,为解决供奉专门复制的影骨舍利。例如,1958年11月5日,应缅甸联邦佛教会要求,中国佛教协会赠与缅方佛牙模型一个,缅甸政府就依此模型用象牙复制了两颗佛牙,以解决国内信众的供奉要求。其三,是由于历史久远,或是从异域辗转流传过来,其真正来源和材质反而不为人所知。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五十一《兽部》记载:“貘似熊,黄白色,其齿骨极坚,以刀斧椎毁,铁皆碎落,火皆不能烧,人得之诈充佛牙佛骨以诳狸俗。”
其实,佛经上讲,佛舍利可以用各种物品替代,当然也包括动物牙齿了,此即影骨之谓。若从真正意义上来看,影骨舍利在材质上可分出真伪,然其供奉的功德,却是无二无别的。正如赵朴初居士所言:“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当我们见到影骨舍利也应同见到真身舍利那样恭敬礼拜。这就有如以金、银、铜、木、纸、泥各种材料塑造的佛像,我们都应视为佛陀本身,而不可有些许的轻慢之心,二者的道理是一样的。
法师也强调,我们应当佛舍利的发现与出土文物,以及相关的历史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一的,割裂开来看,切忌过早地做出结论。当我们面对佛舍利的真伪问题时,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因为佛舍利其本身及那些为数众多的供养物,不仅有特殊的宗教意义,同时还因其文物的属性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如果说法门寺的地宫出土的三枚影骨,在唐代来说是不折不扣的替代品,那么当它历经了1113年再次面世的时候,还能用真伪二字来衡量吗?退而言之,作为佛教徒,在真伪、实幻、空有等问题上,皆应了知“缘起性空”,不必过于执着才好。
佛指舍利的功德是佛功德的延续,佛的功德从他所说之法、经典而利益有情,这便是佛的“法身舍利”。佛的功德从六度中修,六度就是修六种圆满功德的法门。前三度——“布施”、 “持戒”、 “忍辱”修福,我们不是为了回报才来修这三种波罗蜜,而是为了拓展我们的心量,为了让心灵更为寂静、安详。慧波罗蜜是智慧资粮的圆满修行。诸佛以戒为师,以智慧为母。精进与禅定这两种法门是辅助以上四种波罗蜜的。波罗蜜是功德圆满的意思。成就六度之功德便能成就佛的功德,佛的功德也是舍利的功德。
《金光明经》云:“舍利者,乃无量六波罗密功德所熏,是戒定慧之所熏,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大智度论》云:“供养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其福报无边乃至苦尽故”。
佛舍利深受印度、南传佛教国家的历代国王与民众的推崇,传到中国,再至日本、朝鲜也同样如此。自1987年法门寺佛指舍利出世以来,曾数次国外巡礼,为海峡两岸以及与国际友好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提高了佛教信众的信念,使佛教界更具凝聚力。对于教化民众、净化人心、国家安定繁荣有着深远的意义。
http://218.57.142.173/blog/2010/8/8.4/nEO_IMG_IMG_3223.jpg
法师分享个人体验说:“这两天在法门寺,更能体会到佛舍利的微妙功德,刚到法门寺便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上早殿念佛,听一声声佛号,是五声一口气,有节奏、有规律在念。这声音是真切、由衷地从心海中的流露,饱含情感,嘶声竭力、不遗余力。这是怎样的节奏和规律?我们以至诚恭敬心,去上一次殿就会感受到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我们的人生有太多的无奈与苦难。见到佛、佛舍利,就如同子忆母、如困惑遇名师,如饥渴遇到甘霖,是一种归投、一种忏悔,是在追寻可依怙者。见到佛、佛舍利自然触动内心的那一根隐蔽的弦。泪水夺眶而出。这是佛之功德、舍利的功德。”
朝拜佛指舍利、了解佛舍利功德之后,学员李倩写了一篇惊叹《佛指舍利影骨》日记:“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是全世界佛教徒最为尊崇的圣物之一,见舍利如见佛祖真身。阿育王统一古印度,佛指舍利得以流传到中土,是佛祖普济四方的恩泽。在中国历代有众多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来此可以亲眼目睹、亲自感悟佛陀的伟大。百姓如此,而那些能够侍奉舍利的皇族,也是几世修的福报而继续种福田的人们。舍利如此珍贵,此等无价至宝能够得到如此的保护,如此的尊崇,可谓是对现世人的难得的恩泽。真金、白银、玉石、檀木重重保护,还有其他三枚惟妙惟肖的影骨,各重机关、重重假象可见先祖们对保护圣物的用心良苦。我为他们那精美的器皿惊叹,为影骨的幻真惊叹。昨日得以参拜佛指舍利,内心的动容及欢喜让自己热泪盈眶,而今日参拜影骨舍利,为那些同样敬佛之人感慨不已。见影骨亦是见如来,确实如此。”
第五届“法门之光”福慧营“规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