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指责普通市民的无奈选择

(2007-09-12 09:48:09)
标签:

房产/置业

分类: 有感而发
 

有些新闻报道让人看后很不舒服,比如“建设部官员:应提高普通市民使用家庭轿车代价”,读罢感觉相当不爽。

 

为何有此感觉?


因为官员把目标指向了普通市民的家用轿车:“应提高普通市民使用家庭轿车的代价,如上海一般必须花钱买牌照,减少停车场地但提高收费标准等。”

 

这位官员是建设部城建司的副司长,想来对于国内各城市的交通情况应该了如指掌。想法也相当不错。

 

对未来有很好的目标:“我们希望未来市民通过公交出行的比例能达到50%。”。

 

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大运量、快速城市公交系统建设滞后,进一步加剧大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

 

对问题的根源也相当了解:“现在一些城市企望通过盲目修桥、扩路、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这种方法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这“是行不通的”。政府应该更积极地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相信大家很清楚这位建设部领导的意见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全正确,但有一点必须指出:在如何对待普通市民的家用轿车方面明显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轿车走入家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普通市民的无奈之举。试想,前些年大街上有几辆家用车,当时的自行车大潮是何等的壮观,公交也是普通市民的必然选择。但是,当老百姓开始买得起车时,为什么大家都义无反顾地抛弃了公交而选择了自已开车出行?特别是现在油价不停的涨、环路经常变成停车场的情况下,还有那么多人买车,其中必有原由。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由于普通市民偏好家用轿车导致交通拥堵?还是由于公交落后导致私家车大量增加?

 

政府官员讨论问题时,不要总是将眼光盯在普通市民身上,要相信公众的智慧。谁都不傻,会放着发达的公交系统不用,选择自己开车。还是请官员们在考虑问题时,先从自己负责的方面想想吧,公交系统能够满足多少公众的出行需求?如果您真的认为公交系统已经很发达完善了,再回来增加普通市民使用私家车的代价也不迟。

 

否则,总让人有一种受惩罚的感觉,开辆私家车难道有罪吗?这样表态,难免有推卸责任之嫌。倒是另一位发言的专家说得对:“以前,大部分城市把80%的交通财政资金用在修、扩建道路上,20%用以发展公交系统,现在我们建议他们将这两个比例对调一下。”那就先把这个比例调过来再说吧,别忙着在普通市民的私家车上打主意。

 

少开车,利环保、省能源,我们支持。但说普通市民的家用轿车是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源,我们不服。中非论坛期间,公车大量封存,交通也明显改善。

 

另外,想建议领导们体验一下生活,如果您住在北京的东四环,依靠公交系统到建设部上班,你得每天几点出门?能够保证准点上班吗?

 

对私家车的态度如此,对其他问题也一样,比如房价问题。普通公众偏好买房,不是政府呼吁两声就能解决的问题,关键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公众的无奈选择。

 

近期拙作,敬请批评指正:

高房价下买房的理由

高房价与城市竞争力

现在真的不该买房吗?

全民保障不是全民住保障房

涨幅加大,房价还能降吗?

完善住房保障让房地产不再"跛足"

保障房不应也不会成为住房供给的主体

不能正视现实,宏观调控何以见效?

奥运将至,地产界如何体现社会责任?

"工厂模式"解房价困局是水中月 镜中花

住宅价格上涨动力何在?

限房价为何不限猪肉价?

宏观调控何时能让房价下降?

地产大腕们为何追捧限价地

限价房如何保障中低收入人群?

足球搞上去Vs房价降下来,哪个更有可能?

建筑追求个性与时尚要适可而止

开发投资不足导致房价涨幅反弹

房产投资不应成为调控打击目标

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可以降房价涨幅

如何让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节约土地不能只关注耕地

房价还能继续上涨吗?

楼价虽高,跳水尚无可能

股市降温,对房市或是利好

如何破解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题

与王小广商榷:调控房地产该用那些“重手”

经济适用房变脸考验政府执政水平

 

 

不要指责普通市民的无奈选择

地产神仙派:专业,睿智,积极,快乐的地产人请进来,开个"神仙会"

房地产开发圈:理性是我们的态度,积极是我们的气质,专业是我们的本色,建设性是我们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