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去处——让我们去逛菜场吧

标签:
江南菜场茭儿菜马兰头刀鱼河蚌菊花脑美食 |
分类: 谗游杂记 |
小喇叭先播一下
本周六,也就是5月9日晚上9点,本猫将作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届时,筒子们可在《品味书香》之《名家访谈》节目中听我就着《猫日子》跟你们扯家长里短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调频106.6,中波747

在爸妈家,时间总会莫明地变多起来,以至于叫人没有了燥动与烦乱,每天都可以悠闲地醒来,悠闲地吃了早餐,悠闲地提了小篮子去菜场,然后再悠闲地坐在铺满了阳光、长满了花草的院子里,边摘菜边有一搭没一搭地扯家长里短。
五月,小长假的第一天,当我在晨曦中醒来的时候,屋子里已经飘满了油条、麻团的香。没叠被子,这事在家自有妈管,直接吃了早点,又在院子里乱晃了几圈后,我跟老郭说:“我们去逛菜场吧!”
每次回江南,我最喜欢逛的地方之一就是菜场。以前在南京,家门口的紫金城菜场,还有远一点、往市中心方向去、规模更大品种更多的科巷菜场都是我常去的地方。后来,爸妈退休迁居镇江,于是每次回小城,王家巷菜场便成了我必去的地方。镇江人把“家”读作ga,还得发成嘎嘣脆的短音,“王家巷”这三个音,在镇江的方言中是不带半分休止、一气呵成地被发出来的。老郭觉得这样的发音很好听,却至今不知这三个音代表的是哪三个字。
虽然不知道是哪三个字,老郭却是很乐意陪我逛江南的菜场的, 他说,那些个干净整洁的蔬菜,活蹦乱跳的鸡鸭鱼虾,让人看着就高兴。是的,这些是在北京的菜场里不多见的场景,不过,我觉得老郭喜欢陪我逛菜场多过逛商场 的另一层原因,是他认为,买菜总比买衣服省银子,而买来的东西还可以饱口福、填肚子,这事做得比买件衣裳穿在身上值——这是老郭一向的思维方式。
当天,我们扫荡了一堆东西回家,其中,茭儿菜、马兰头、菊花脑、河蚌、刀鱼更是在北京见不到的东西。
妈将马兰头拌了香干,菊花脑做了汤,河蚌烩了青菜,刀鱼过了油红烧……其后几天,又有草鸡汤、臭豆腐、茼蒿菜饭上桌……于是,如筒子们所愿,我又肥了一圈。
而 我一向是吃并带着的,五月四日,我们返程时,后备箱自然又塞满了东西。车刚驶出江苏时,妈打来电话,说给我们包好的粽子,还有臭豆腐都忘了装车了,妈说, 爸直拍脑门,说——哎!老了老了!一大早还跟妈说要互相提醒呢!听罢,老郭说:“不是老了,是忙晕了!爸妈这几日如应付鬼子扫荡!”那一刻,我突然明白, 时间是不会平白无故地多出来的,是爸妈的忙碌换得了我们的悠闲,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们偷盗了时间。
【下图】 茭儿菜亦或是叫茭瓜菜,是一种生长在江滩上的植物,搭配着鸡蛋、蚕豆炒很是好吃。
【下图】 南方的蔬菜(图中是菠菜)生得都比较娇小,香味也很浓郁
【下图】 小贩们多把菜整理得干净有序
【下图】 还带着藤的黄瓜,透着新鲜
【下图】 河蚌,买时,卖家会为你剖开,仔细地去了杂物,再将边用木槌敲软。回家,配上咸肉炖青菜,无论是做汤还是红烩都是鲜掉牙的美味
【下图】 各种蛋类
【下图】长江刀鱼,生长在长江的极品鱼类,目前已是稀罕物,现在市面上这种50元左右一斤的刀鱼,据说是珠江刀鱼,简而言之,这年头真正的长江刀鱼已不多见!
【下图】 菊花脑,我07年的菜谱中有菊花脑蛋汤(点击进入),清香爽口,不折不扣的夏日第一汤
【下图】筒子们想看的新鲜的马兰头
【下图】 花色品种繁多的熟菜
【下图】 菜场门外的油条摊。可能承载着幼时的记忆,我始终认为镇江的油条是全中国最好吃的油条
【下图】王家巷菜场一角
马兰头拌香干
做法:点击进入
茭儿菜炒鸡蛋
河蚌烩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