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美国高中校长和老师如何为学生服务

(2011-02-09 07:53:20)
分类: 【A】【新东方课堂】

[来源:新东方 作者:周芳]

 

    校长站在校门口指挥交通,老师为学生配备铅笔橡皮、帮助学生买饮料——从小事看美国高中校长和老师为学生服务的精神。 
 
    机场接机:初识即感贴心周到

 

  2010年7月20日,在北京接受一个月的赴美前封闭培训之后,我告别家人和朋友,登上了从上海飞往洛杉矶的飞机。在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接受了10天的培训之后,我告别100多名赴美汉语志愿者,登上了从洛杉矶飞往肯塔基州的莱克星顿市的飞机。

 

  下飞机之后,我就开始在机场大厅用目光搜寻来机场接我的人。很快,我看见一个人举着“Fang Zhou, Welcome to Kentucky—Madison Central High School & Madison Southern High School”的牌子。我知道,找到组织了。那块纸牌上,还粘贴了中国的福娃和一个福字。除了KFC,我对肯塔基一无所知。手里拎着行李箱,本来心里充满举目无亲的无奈和到一个新国度之后心中的空荡,看到牌子之后,心里顿时很温暖。我本在这里不认识一个人,这块牌子却立即让我感受到了当地人的友好和热情。到机场来接我的是麦迪森中区中学的西班牙语老师黛比和刚刚上任的副校长劳拉。她们十分体贴,嘘寒问暖,帮我拎行李,一路送我到家。到家放下行李之后,又领着我去了附近的超市,告诉我在哪里可以买到什么。她们本想带着我到市区转转,可是我由于旅途劳累,人感到十分疲倦,想休息。她们确认没有什么问题并且留下电话号码之后,才离开。

 

  这是我在肯塔基的第一天,她们也是我在肯塔基最先认识的同事。在以后的共事中,我慢慢地更加了解她们,了解她们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和为学生服务的精神。

 

    一天的服务从到校即开始:校长亲自指挥交通

 

  美国各个州上下课时间因地制宜,但是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一天六节课。一般来说,美国中学老师除了要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Morning Duty 、Lunch Duty等等其他的非教学任务,从校长到老师,都需要承担。我所在的地区,学生从早上8:10开始上课,下午2:55放学回家,老师则要早上7:45之前到学校,下午3:15才能离开教学大楼。

 

看美国高中校长和老师如何为学生服务
校长亲自指挥交通

 

    由于我要在两个学校之间上课,不方便承担duty,但是坐校车八点钟到学校的时候,不论晴天雨天,远远就能看见学校的老师不停地在岗位上忙碌:托马斯校长穿上交通警察穿的荧光服在校门口指挥交通;有的老师举着“停”的牌子示意过往车辆停住,然后领着学生过斑马线;由于老师和部分学生开车来上课,使早上这个时候车辆相对较多,有的老师就在停车场指挥停车,确保停车有序;有的老师站在教学大楼的侧门口微笑着迎接学生;特殊教育老师(Special Education老师,教学对象是残疾学生或者智障学生)站在校车停的地方,等待校车到达之后把学生领进自己的教室。为了防止学生在走廊打架或者做一些违反校规的事情,在教学大楼里,你会看见老师们都站在走廊里或者教室门口。一般来说,美国高中课间只有5分钟休息时间,在这5分钟之内,学生要从一个教室赶到另外一个教室上课。老师要站在教室门口督促学生走快一些,以免上课迟到。总之,学生在教学大楼里外都能看见老师,老师无所不在。


    教室里温馨周到:没有铅笔?找老师要!

 

  老师对学生除了要求严格之外,当然也要很友好。老师除了让教室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之外,还会尽量把教室布置得温馨一些,让学生从精神上感到放松。我所看见的教室,老师们通常都把自己家人和孩子的照片摆放在那里。西班牙语老师黛比还把另外一位老师女儿们的照片贴放在自己教室的黑板上。

 

  老师除了给学生提供上课用的书本等材料,还会准备一些学习用具,比方说铅笔、橡皮、胶带、剪刀等,以备学生使用。有些老师还在教室里放一盒面巾纸,如果学生需要使用,即可自取;有的老师连创可贴都准备在教室里,以备不时之需。好像这些东西每个老师都应该有,否则似乎就是一个不够体贴的老师。

 

  我第二节课用的是提姆逊先生的教室,他的教室里文具很少。有一次,我的学生肖恩仁(Shawn)自己的铅笔用完了,本想在教室里搜寻一支铅笔出来,却找不到,只好郁闷地说了一句“This classroom has a bad reputation of not having pencils.”我心里哑然失笑,自己不带好文具,还怪老师不给你准备好。在中国,学生哪里会怪老师没有铅笔给你使用呢。更好玩的是,学生们没有使用文具盒的习惯,所以一般带一支笔就来上学了。你要问同学借,还要看同学有没有。

 

  同学和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校长和副校长如果没有公事要处理,则在教学大楼转悠,看有没有同学借上洗手间的理由逃课。我每天都能在教学大楼里看见副校长劳拉匆匆忙忙的身影,却从未听她抱怨过。学生有什么问题,就直接跑到她的办公室去问。她会耐心解答,一点儿架子也没有。

 

  中午学校食堂开饭的时候,部分老师要承担Lunch Duty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吃午饭的时候进行监督工作,不让学生打闹。老师要等自己的工作做完之后,才能离开去吃饭。老师的吃饭时间一般不超过40分钟,有些老师如果课较多,吃午饭的时间大约只有15-20分钟,基本上囫囵吃一些素菜色拉或者汉堡包就把午饭解决了。

 

  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服务精神还体现在很多其他小事情上。学校不鼓励学生买碳酸饮料,所以在学校食堂不供应。但是,老师的Workroom里会放一台冷饮机,里面有百事可乐、雪碧等饮料,投币进去就可以购买了。

 

    Workroom是学生严禁进入的地方,学生想买饮料就只有求助和自己比较熟的老师了。麦迪森南区高中的艺术老师鲍威尔太太教书很好,人也很好,对学生也很好。她经常帮学生买饮料,有一次居然一口气帮10个学生买了饮料,揣在兜里带回教室。学生遇见这样的老师自然是欢喜不已。教Family Science的安翠雅老师也是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她放学后会留在学校教学生做点心,有时候还会开车送学生回家。

 

  下午2:55放学,学生走了,老师必须要在3:15签到之后才可以离开。校长们又站在学校门口指挥交通。我记得有一天,麦迪森南区中学的校长吉伦先生穿着黑色西装(他每天都穿西装来上班)就站在太阳底下,指挥着最后一辆满载学生的校车离开。如果下雨,他就打着雨伞在雨中指挥。每天如此,日复一日,从上任至今从未间断。

 

  我想,托马斯校长、吉伦校长以及其他老师在风雨中指挥交通的形象应该已深深印在每个学生的心中,伴随着学生们度过人生灿烂的花季雨季。在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他们有个榜样可以学习,学习如何去为他人服务,如何去更好地关心他人,如何承担看似微不足道却意味深远的责任。 

 

  相关阅读: 

 

    趁欧元贬值,“打劫”欧洲留学国宝级专业    
    新东方名师:2011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
    考研写作最后突击:12句“鱼骨”写作法
    2010年雅思口语考试回顾与2011年预测
    陈向东谈好领导要有好人品之榜样先行
    陈向东谈上下级沟通“潜规则”之换位理论
    2010年12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冲刺宝典
    2010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冲刺宝典
    陈向东谈上下级沟通“潜规则”之留白理论
    陈向东谈上下级沟通“潜规则”之刺猬理论
    如何在平时练习中总结陌生雅思单词
    攻克雅思8分:听力、口语高分心得共享
    没人告诉你大学学习的真正意义
    英文学习的必备习惯:三轮有效听力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22条军规
    看美剧学英文之最全攻略
    新东方留学:警惕出国留学“七宗罪”
    大学生求职季请甩掉浮躁心态
    为什么中国学生雅思口语成绩全球倒数第一?
    世界各国“天热”的不同说法 
    酷!网络热词得这么译 
    新东方:2010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分析 
    新东方高考温馨提示:放松心情,轻松上阵
    高招志愿填报中需要了解的九个基本点
    新东方名师新托福118分实战经验分享
    方法重要,使用方法更重要
    2011年GRE考试改革对填空部分的影响
    名师点津:英语到底是不是背出来的
    学海无涯,所以译者无疆
    路痴的思考
    让自己入“模”,实现职场幸福人生
    致百万考研战士:考研面试宝鉴
    周成刚:破解世界名校申请与面试的秘密   
    在澳大利亚“安居”“乐业”的必备知识
    新东方独家:考研倒计时阶段必杀技
    新东方老师的“超级背单词法”
    应届毕业生求职英语面试的几个误区
    雅思考场上的“兴奋剂”事件
    《蜡笔小新》搞笑台词(日文版)解读
    陈向东:2010年考研冲刺六大攻略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低龄留学全接触

   
相关链接:

  新东方课堂新东方播客俞敏洪文档王 强文选徐小平专栏
  众名师印象游学新东方东方大事记聚焦新东方新东方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