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傅光明:翻译成为中国作家夺诺瓶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11:21  新浪博客

傅光明:“翻译”成为中国作家夺诺瓶颈
傅光明:“翻译”成为中国作家夺诺瓶颈

    精彩语录:

    不一定每个时代都要有自己的大师。假如有一位特别有天赋和写作才华的作家,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实力和作品证明着他的不俗、不凡,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时代或者是每一个好时代都一定要有与之相配的大师才能称为好时代,这也是一种单向思维。

    傅光明:中国作家应走“持续发展”路,不应带有功利心

    主持人:我观察生活太优越了,反而写不出好的作品,司马迁也好,曹雪芹也好,他们都是在很困苦、生活很挫折的时候写出来很好的一些作品。可能这跟生活体验也有关系。

    傅光明:也不一定,我们觉得这个人有一个很好的作品,一定好像生活经历要有怎样的磨难,但是很多获奖的外国作家,生活都很优越。

    主持人:这也是某种角度。接下来我们讨论大师,现在说到大师,一般轻易我也不敢把别人叫大师,包括德高望重的真的在我心里是大师的人,我也不敢叫。为什么?大师免职了。现在不是说没有大师,是大师太多了,随便来一个人都叫大师,于是“大师”这个词汇、title在大家心目中已经不称为大师了。

    傅光明:可以讽刺你,你是大师呀。

    主持人:您怎么看待当代真正能够称得上大师的作家,能够顶起大师头衔的人还有吗?还存在吗?

    傅光明:就目前在世的人来说,在我心目中没有这样的大师,不说推选,如果在我心目中还有学术大师和学问上的大师,我们刚刚去世的季羡林先生可以称为大师。比如说以前清华四导师中的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他们那一辈的学者,从学养上、人品上各个方面可以堪称为大师。在今天这样一个生态下,假如真的扛起“大师”这个称号,在我心目当中没有了。

    傅光明:中国的文学发展“大师”不是关键

    主持人:大师的缺席是不是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您怎么看待?大师缺席给中国的文学、文坛带来什么影响?

    傅光明:无所谓,不一定每个时代都要有自己的大师。假如有一个特别有天赋写作才华的,他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和创作实际证明着他的不俗、不凡,但不意味着每一个时代或者是每一个好时代都一定要有与之相配的大师才能称为好时代,这也是一种单向思维。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好,各个方面都应该好,包括文学也好,这不是划等好的,不一定,我们现在常说“可持续发展”,也许目前作家的生活很优越,作家忙着赚钱,忙着写小散文,或者以闲情逸致的方式写小说,可能获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对这个国家的文学生态来说也是好的,不能说我们没有大师就意味着文学生态不好,必须产生大师才证明文学生态好,没有必然的关联。比如我们好像也很习惯于那样一种期待,比如我们有一个大师,有一个文坛扛大棋的人,爱情愿意聚集在他身边,这也是我们的理想和期待。

    傅光明:外语能力好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好的文学翻译者,我的老师萧乾先生翻译过很多外国作品,他对于翻译的理解是这样来说的,“理解占四成,表达占六成”,因为你是做的文学翻译,文学翻译要想传达出原作者的精神,你的二度创作,你自己本身也应该最好是一个作家或者是一个学者,而不一个仅仅懂得一国语言的人。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是作家热了,我们可能会找一个外语能力特别强的人在短时间内就把它翻译出版了。但是翻译的水准上是打折扣的。所以,好的文学翻译一定是他对两国的文化背景,对他所选择的那个作家要有精深的研究和理解,甚至在精神气质上有某种契合。比如像我们的老翻译家汝龙先生这一辈子就翻译契诃夫,比如像草婴先生的托尔斯泰,如果我们国内的翻译界因为某一个译者而选某一个作家读,这样译本会是一个好的上佳的选择。另外,如果外国的译者对中国作家的介绍和认可,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乐观的估计中国的作家和中国的文学真正会被更广大的世界人所接受的日子或许真的不远了。

    主持人:其实这个翻译官也让我特别有感触,我们了解到不光是中文翻译成外文,其实很多外国的名著翻译成中文之后就打折扣了,很多懂日文的人看完中文版的《挪威森林》再看日文原版就大跌眼镜,没想到很多东西在翻译的过程中丢了,这种东西一时半会儿是找不回来。另外我们在国际上看到一种趋势,现在有很多华裔的移民和移民的后代,在美国或者欧洲用英文写文学作品,而且是写中国的文化,最近越来越多,以女性为主反而被美国的出版机构和读者逐渐接纳。说到这么多,我们归结到最后,翻译的语言还是有很大关系。

    傅光明:由你这个话题我突然想到是不是有点反讽的意味,我们不妨做一个设想,由于在英美成长可以直接用英文写作的作家被美国主流作家接受了,可能在世界上被接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没准哪一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用英文写作的美国的华裔,这可能又会让我们国内大跌眼镜。

    主持人:是,到底怎么样,我们逐渐的让时间去考验一切吧,谢谢,谢谢傅先生做客我们新浪网上大讲堂,给我们讲了这么多,今天学了很多东西,谢谢,也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