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傅光明:自信的作家根本不会冲着得奖去写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11:21  新浪博客

 
傅光明:自信的作家根本不会冲着得奖去写作

傅光明:自信的作家根本不会冲着得奖去写作

    精彩语录:

    时间是最好的批评家。我们也不必在一部作品获奖之后就急着把很多的赞誉封给它的作者,不用给他戴上冠冕,最好还是让时间、读者公正地说话,他们才是最客观的批评家。

    傅光明:这是一个“大师”头衔很泛滥的时代

    主持人:您好像也说过,您说不要把诺奖看得太重,您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得出这样的结论。

    傅光明:写作者、作家,尤其是对自己的天赋写作才华有一份充分自信的作家,没必要去冲着奖项写作。当然目前国内有些作家隐隐约约有一些不是十分健康的心态,他们特别希望通过某一个大奖使自己的创作知名度得到提升、得到认可,作品热销,这么高的版税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当然这个动机也无可厚非,因为写作也已经成为很多人借以发财致富的途径。

    主持人:没错,现在作家富豪很多,但是他们更多是基于市场的人气,读者喜欢看什么,他就写什么。

    傅光明:有的作家很单纯,不是有什么多高的超高写作理想,就是觉得通过写作改善生活,这比较可爱。

    主持人:在您看来比为了获奖写作好。

    傅光明:不是假道学,打着自己文学精神多么崇高,同时心里暗暗瞄准某一个奖项,这个有一点健康问题。

    主持人:我们刚才说的人格不好的作家或者很单纯的面向市场的作家,都是现在中国存在的文学作家中的某一两个类别,现在中国很优秀的作家也有不少,被大家广泛认可。您觉得中国当代的优秀作家当中,如果诺贝尔文学奖一定要去关注,哪几位文学作家不应该是被忽略掉的?

    傅光明:现在也是一个大师头衔很泛滥的时代。

    主持人:现在说大师是在骂别人。

    傅光明:不管是自封的还是他封的很多,过两天就冒出来一个大师。还是用刚才所说的武无第二来说,象棋比赛有一个标准,通过什么样的标准,通过几轮几圈的积分可以获得一个中国象棋大师的封号或者国际象棋大师的封号,但是文学好象不太好去分哪个写了什么样的长篇小说,获得了国内的某一个奖项,你就是大师了,这不是可以轻易封得的。

    另外,时间是最好的批评家。我们也不必在一部作品获奖之后就急着把很多的赞誉封给它的作者,不用给他戴上冠冕,最好还是让时间、读者公正地说话,他们才是最客观的批评家。

    当然我们现在还有一种做法,也是营销的手段,有些书也包括小说,在没出版之前我们常常在腰封上请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就把很高的赞誉送给了他。我个人对此事持保留态度。

    傅光明:好环境并不一定产生好作家

    主持人:这也是存在的一种现象,可能是为了商业的一种考量,到底谁不应该被忽略,谁应该被关注,您觉得应该让时间证明。

    傅光明:我认识一个文学读者,也是一个文学的研究者,对近来的一些颇具实力的中青年作家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关注,我比较喜欢的我自己感觉有着很好写作才华和实力的,比如像中国作协的主席铁凝、王安忆、莫言、苏童、余华、毕飞宇,他们的作品都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写作才华。

    主持人:其实现在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心目中喜欢的作家,很多主流的作家不喜欢郭敬明,觉得郭敬明的作品上不了台面,但是我在网上发现有中学生读完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觉得郭敬明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会有这样的判断。如果让我去选我心目中可以获奖的人,我可能会觉得金庸,金庸很符合这个标准,可能每个人心目中的标准都不一样,所以还是交给时间,交给最多数的读者,让时间去淘汰。

    傅光明:其实时间也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比如说拿金庸来说,你刚才提到金庸,金庸的读者是历经好几代而不衰的,你能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中国文学当中的至高水准吗?也不能这么说,文学没有一个恒定的绝对权威的标准。

    主持人:所以一切都掌握在这18个老头的选票中。

    傅光明:单拿诺贝尔文学奖来说好像似乎是瑞典学院那18个老头怎么样投票。

    主持人:选出符合某种标准的作品出来,应该是这样。接下来我们讲讲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诺贝尔文学奖到现在已经有一个世纪了,但是中国的作家一直是缺席,很多人心里愤愤不平的是人家日本的作家都已经得过两次,如果没记错的话。虽然能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能并不是一个国家文学实力的象征,但是是不是这也能反映出咱中国在这一个世纪以来文学生态环境是不是不太好,或者是跟其它国家相比差一些?

    傅光明:其实,就拿诺贝尔文学奖开评。1901年到现在,国内的文学生态环境是历经了不同的几个历史时段,以前的历史时段我们不去管,比如40年以前或者说是50年、60年代都不去管,我们就从我们所谓的新时期1979年之后开始。到目前好像前一阵子王蒙先生的一句话还遭到网友的质疑,说现在是中国文学环境最好的时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就有很多网友质疑,能说是最好的吗?我不知道王蒙先生讲这样一个意识是出于什么角度和考虑。我们姑且认为现在是上个世纪百年来文学生态或者是文学写作环节最好的时期,我们都不说之一,但是一个好环境并不意味着一定能产生我们心目当中的优秀作家或者大师。在清朝的雍乾时期,那是一个文字狱盛行的时候,可是却产生了曹雪芹和红楼梦。所以,好的生态和是不是能够产生好的文学作品,并不是直接可以划等号,可能会,但是不一定。

    主持人:谁都能够在网上写博客,想写就能随时写,包括拿手机写,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文学环境好了,好作品就多了,不一定。

    傅光明:如果说现在真是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很多的作家也认为这是上世纪以来最好的写作的生态,我们要做的是你自己能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或者是用当初诺贝尔创建文学奖的时候那个家但宽泛的标准就是你写出了富于理想主义精神的最佳作品的人。


转发此文至微博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