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大讲堂之六十二:徐晋如李子回应对网络诗词的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19:40 新浪博客
图:
图:曾少立网名李子梨子栗子,著名网络诗人,创立了独特的诗词写作风格“李子体”。

   6月19日下午16:20,诗人、学者、“十博士联名抵制于丹”发起者徐晋如(blog),著名网络诗人曾少立将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回应大众对网络诗词的诸多质疑。以下为聊天实录:

访谈视频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1、李子:"诗人"这个词已被贬义化了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2、徐晋如:很多网络诗人不愧于历代大家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3、徐晋如:中文系应把诗词写作列为必修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4、李子:古典诗词不应用普通话念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5、李子辨析自己争议最大的词 解密激情戏:不包装成激情封面有些片子不好卖 6、徐晋如:这次地震诗中最好的是挽词

    精彩语录:

    诗首先是这样的,首先是生命体验的表达方式,它可以说是一种灵魂的出口,你的这种情感,就是生活的这种体验,必须要寻找一个表达的出口,这个出口可以是很多的方式,诗是其中一种,而且有一些人总会选择这么一个方式。

    口水诗使"诗人"这个词被贬义化了

  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久等了,欢迎来到今天的“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主持人江卉(blog)。我们今天邀请到的是一位诗人曾少立,他的网名充满了果味,李子梨子栗子,好,先请李子老师跟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李子:很抱歉,今天来晚了,因为路上有点堵,我的名字可能大家也知道,李子梨子栗子,一般省称为李子。我是一位网络诗人,一般来说发诗在网上面,从2000年开始从事网络诗的写作,我的风格比较有特点,被称为“李子体”。

  主持人:有什么样的特别之处吗?

  李子:一个语言白话,比较偏重于白话。第二个,诗的形象性比较强,描述的形象比较丰满。还有很多人学我的风格,但是非常难以模仿。

  主持人:我们来关注一下,在今年的端午节的时候,在北京召开了2008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这一次峰会也是印证了时代的一些主题,在这一次地震当中也是涌现了不少的诗词,诗歌,包括比如说像《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我们想问一下李老师,有句话说,扔个馒头出去就可以砸出个诗人来,但是90年代,你跟人说“你是诗人,人家马上说,你才是诗人,你们一家人都是诗人!”。

  李子:是这样的,诗人这个词确实已经是在贬义化,贬义化的词不只诗人这一个,有很多,从90年代开始,像同志、小姐,这些词都已经贬义化了,现在专家也贬义化了,诗人也在贬义化,这反映了我们流行文化的一种趋势,还反映了我们这个诗词在改革开放以后,还有它的原因,我认为是受白话诗的影响比较大,因为白话诗里面有很多口水诗,比如前一段时间出来的梨花体,所以就把诗人这个词贬义化了。

    论诗词的“庙堂”与“江湖”

  主持人:这一次我们在看到峰会上提出诗词从庙堂走向江湖,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意思呢?

  李子:就是说诗词,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建国初的时候,当时写诗词的是些什么人呢?它有一些什么特点呢?首先是我们国家的高级领导人或者是高级的民主人士,一般的人是不能写,也不让你写,你写他就认为你是封建的东西,这个过程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在全国风靡的只有毛泽东诗词,其他的都没有了。改革开放以后,这是什么性质的呢?就是一些退休的老干部,因为他们退下来以后还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可以从政府部门要到一定的资金,这些组织是一些半民间半官方的组织。这些人他们就开始写作诗词,这些人跟国家领导人比是有距离的,但他们也是局长啊、处长啊,也是一些官员,也是一些官员。到了2000年的时候,网络兴起以后,在网络上写诗很多就是普通的年轻人了,他们职业就五花八门,有公司白领,有警察,有空姐,有下岗工人等等等等,什么样的人都有,他就完全是走向了民间,所以从庙堂走向民间,是一个清晰的轨迹,重心越来越下降,越到普通人中间来了。

  主持人:现在都到江湖上去了,江湖又指什么呢?

  李子:是民间的一个概念,跟庙堂相对的民间的概念,民间就是普通人包括像我这样城市里面普通的白领也在写作诗词,各种各样的人,这样的话,只有这样才有希望,因为只有走向民间,走向江湖才有希望,如果总是站在庙堂的层次上面,是一种没有希望的,不能普及,不能往下扎根。

    作诗不是用来养家糊口的

  主持人:我们想问一下,从古到今都可以看到,诗人可以作为一个头衔,但是没有办法作为一个职业,那么对于现在来说,刚才我听到您说您是一个白领,是不是对于你们这样的诗人群体来说,现在是一个什么现状呢?

  李子:诗人群体没有一个以诗作为职业来养家糊口的,因为它是养不了家,它不像写小说,还能有专门的小说家,不光养家糊口,还可以成为富翁,还可以成为比较有钱的人,但是诗人是做不到的,所以说诗人他是要有其他的职业。

  主持人:我们知道写诗肯定是比如说有一些目的,比如说抒发情怀,有些是暗讽社会问题,我想知道您写诗是为了什么呢?

  李子:诗首先是这样的,首先是生命体验的表达方式,它可以说是一种灵魂的出口,你的这种情感,就是生活的这种体验,必须要寻找一个表达的出口,这个出口可以是很多的方式,诗是其中一种,而且有一些人总会选择这么一个方式。

  主持人:好,我们再来看一下网友的问题。有些网友说,据说这一次峰会办得不是很成功,可能大家有一些异议,我不知道您怎么说呢?

  李子:这次峰会我认为它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它体现了几个方面,因为原来一些诗会也好,有关诗词的一些会议也好,一般都由两种组织来举办,一种是中华诗词学会系统的他们来组织这种会议,他们是一种什么性质呢?实际上还是在官方的体系里面,因为像我们国家很多的学会实际上是有官方背景的。还有一种是学院组织,这种比较多。像我们这次是第一次由民间的公益机构——中华诗词研究院(主办),由民间的企业家赞助,它促进了民间诗词的发展。

  网友(“娱乐突击班长”):请李子做一个估计吧,这次的峰会会对以后的诗词界产生多大的影响?

  李子:能产生多大的影响,现在估计为时过早,但是体现了几点,首先我刚才讲了是民间诗词力量的一个总体的展示。第二个,它是青年诗人力量的总体展示。它的意义我想是这样的,它可以和上个世纪80年代新诗里面朦胧诗的崛起历史意义相,也是一群年轻人,在公众面前呈现的这么一些人,他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一般在网络上面从2000年开始就有网络诗词,经过这个潜伏期以后,这一次总体上呈现在公众和媒体的面前,这个意义就是说它等于是从隐性到显性,标志着这个群体的崛起,新的诗人的群体的崛起。

    徐晋如:很多网络诗人并不愧色于历代大家

  主持人:很多朋友都在问徐晋如怎么没有来,因为徐晋如现在还是在外地,不过不要紧,我们待会儿会做电话连线和徐老师沟通一下,我们现在拨打他的电话。

  (电话连线)

  主持人:您好,请问是徐晋如老师吗?

  徐晋如:我是徐晋如。

  主持人:我是主持人江卉。

  徐晋如:江卉,你好,李子,你好。

  主持人:我们在线的还有很多的网友,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

  徐晋如: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刚才我们还在讨论峰会的问题,您也参加了这次峰会,有一些网友有点质疑这一次的峰会,比如说峰会Hig,您觉得达到这个层次了吗?

  徐晋如:这个名字应该说是非常的到位的,为什么到位呢?而事实上有很多的诗人,他在参加我们峰会以前,在网络上并不是特别的知名的,而是我们根据古往今来一流的作品作为一个评价的基本标准来进行评价,但是我们跟历代的大家相比,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愧色的,而且从20世纪诗词的发展来说,——我们很多人有一种误会,新诗起来了,旧诗就死亡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说20世纪的诗词实际上是有非常非常大的成就的。但是他自己的诗应该说是写得非常非常的优秀,我个人认为他是20世纪写诗写的最好的一个人。另外文革那样重大的一个历史背景之下,我认为在我们新诗里面其实是很少的,但是在我们传统诗词里面确是非常多的,比如像天津的寇梦碧先生、安徽的洪漱崖先生等等,我自己的论文也是做了20世纪诗词家的小传资料和评价,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学术背景,我们基于对这样的一个认识,所以我们选择了峰会这个词。我们认为他们跟古往今来的大家和20世纪的大家相比,都没有愧色,我们选择这样的人,请他们参加峰会,所以我认为峰会这个词是非常准确的传递了这个会议的主旨。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