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上大讲堂之五十八:张西等聊康洪雷和《士兵突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7日17:04 新浪博客
![]() 图:从左到右依次为作家张西、“突迷”徐雅雅、总策划李洋、“马小帅”李梁 5月17日下午3点,作家张西(blog)、策划兼制片人李洋(blog)、“马小帅”李梁、“突迷”徐雅雅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给我们讲述“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戏里戏外的康洪雷和《士兵突击》台前幕后的花絮故事。以下为聊天实录:
精彩语录: “不抛弃,不放弃六个字是当代《圣经》。包括这次地震也能看出来,汶川地震不抛弃、不放弃,冰雪灾害我们为老百姓输送出来,让他们回家过年,不抛弃,不放弃。这可以成为一个很有力量的口号,但是它又托载在许三多、史今、马小帅、元朗的身上。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张西:上午《奇迹》签售非常火爆 主持人:各位网友好,这里是“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主持人尹俊(blog)。我们今天请到的是四位嘉宾,来聊一下有关于《士兵突击》的话题。首先还是介绍一下我们今天请到的四位嘉宾,第一位坐在我左手边是著名女作家张西。 张西:你好,我是《奇迹》的作者张西。 主持人:也是最近出了一本有关《士兵突击》和导演的书。第二位是《士兵突击》的策划兼制片人李洋先生。 李洋:更正一下,我是《士兵突击》的总策划李洋,非常高兴第二次来到新浪网,去年“八一”的时候在新浪网做一个专题访谈,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因为我经常上网,我的博客也在新浪网。 主持人:我们观众也特别喜欢您的戏,网友也很喜欢。第三位大家都认识,《士兵突击》中马小帅的扮演者李梁。 李梁:大家好,我是李梁。 主持人:第四位是一位“突迷”,今天特别请到“突迷”代表徐雅雅,徐老师,徐雅雅老师曾经是一名警官。 徐雅雅:大家好,我是徐雅雅,是老“突迷”。 主持人:今天四位也是刚从签售现场回来,这本书也是有关于《士兵突击》的,能不能先回顾一下今天上午的情况? 张西:反正今天手腕还是挺累的。 主持人:为什么? 张西:因为从10:30开始签,一直签到12点多。 李洋:在规定时间内,因为来买书的人爆满,三层楼。我在里边我没看见,听他们介绍,三层楼都排着队,排满了。图书城有点担心怕有安全隐患,有很多《士兵突击》的热情观众,我们叫“突迷”,来了600多人,从开始到规定的时间之内,应该是有很多很多非常热心的观众全部到了现场,应该是来祝贺张西的作品问世。 张西:主要“突迷”是因为热爱《士兵突击》,大家走到一起来了。 主持人:是我手里这本书? 张西:对。 李洋:康洪雷是具有北方性格、草原般胸怀的一个大男孩 主持人:我看到是《奇迹》--康洪雷和《士兵突击》。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张西:主要就是采访了30多位方方面面的人,对《士兵突击》的看法、感想,以及更深层的一些认识。我害怕如果自己写这样一本书会有失偏颇,就聚拢了更多人的智慧,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各方评论康洪雷和《士兵突击》,还有一部分是康洪雷本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导演,对他本人的采访大概有三分之一。 主持人:其实写《士兵突击》的文章很多,我也看了不少,但是写康洪雷的文章很少。 张西:因为很多“突迷”可能都对演员们很熟悉,包括像小帅,“突迷”都会发出尖叫,很喜欢他,但是对康洪雷知道的不多。想写他是因为在《士兵突击》之前我就有这个想法,因为跟他比较熟,这些年也是看着他这样努力、这样踏实着非常性情地做人,非常天才地去拍电视剧,而且他身上的那种坚持,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劲儿也是《士兵突击》的魂,他个人也是一直靠着这样一种力量在支撑着。对我这个同龄人是有感染的。在《士兵突击》之前,他有一个作品叫《激情燃烧的岁月》那部剧让我看出眼泪来了,我当时非常震撼,那时候就有想法写他,因为后来拖了几年,一直到去年年底才看到《士兵突击》之后,今年年初就决定要写这样的一个人。 主持人:我们赶快问一下我们的策划,也是跟康导肯定是有很多交情。 李洋:好朋友,老朋友。 主持人:像李洋老师,你眼中的康洪雷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洋: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因为张西有这么大的文字篇幅来写洪雷导演。从我的职业角度,我常说他是一个不穿军装的军人,也许能代表我对康洪雷导演或者是作为一个朋友,作为一个影视人、中国电视人的判断。因为他来自内蒙,他有很强的内蒙的情结、北方的情结,他非常北方,听到一首蒙古长调,可能他会热泪盈眶等等。我们在很多场合当中,他是一个有激情的人,一个有激情的导演才能拍出《激情燃烧的岁月》。就像一个作家可能他个人的兴趣会非常完整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一样,他所拍摄的所有电视剧作品跟他个人的性情包括性格有关系,他非常外行,非常真诚、坦诚。我最喜欢、最欣赏他的一点是做事非常认真,认真到了非常较劲的地步。作为演员,遇到一个非常较真的导演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为他较劲,一条、两条、三条老是过不去。但是这样一个导演有这样较真的精神是保障一部作品精品的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因为你稀里糊涂过了,到时你的创作量倒是很快完成了,但是你的质量,你永远在往下漏东西,漏的多了,最后整个作品的质量就有很大的问题。 所以,他首先是一个非常有军人情怀的地方导演。从职业角度来说,他又是非常具有北方性格、草原般胸怀的一个大男孩。 张西:也是一个孩子王。 李洋:对,他非常真诚、真挚,爱很都是写在脸上的一个导演,非常难得,在今天的影视圈内,我是因为跟他前后有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士兵突击》的合作历程,前面的作品没有像后边的作品合作这么深度,包括后面拍摄的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我们有深度的交流。所以,我对他的认识也是有一个间接的过程,觉得他本身人物个性的魅力能够传导到作品当中去,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导演。 李梁:康导是一个情商和智商都特别高的人 主持人:有魅力的导演在演员的眼中或者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李梁:就我来说,我感觉康导首先是一个情商特别高的人,人有些情商高点,智商就低点,可是同样我们康导,他的智商也很高,他对整个戏的把握特别好。你要说在演员眼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话,在我眼中真是像一个大哥哥,像一个兄长,比较贴近。有的导演像慈父,有的导演像哥们儿,可是他用“兄长”这个词比较恰当。他会跟你在说戏的时候,从其它的角度给你讲很多诱发你体会当时当刻那个角色,他应该所处的一个规定情境,他是一个特别会发掘演员的一个导演,这样一个大哥哥。 主持人:在《士兵突击》里,他其实表示的是一种精神,我们看到《士兵突击》感动我们的正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从导演的身上能发现吗? 李梁:从导演的身上,我可以说一个戏导演是灵魂,作者如果说,剧本作为一剧之本,但是赋予这些文字灵魂的是导演的事情。因为我自己也导过话剧,我知道有很多他的思想要融入到这个作品里,包括他的世界观,包括他对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包括他怎么样会处理这件事情,他觉得这样处理事情是对的,是善良的,是好的。所以,整个士兵突击如果说成功的话,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和康导自己本身很有关系。 徐雅雅:“不抛弃,不放弃”是当代《圣经》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要问一下“突迷”徐雅雅,你是怎么成为“突迷”的,先给我们介绍一下。 徐雅雅:我成为“突迷”可能都比别人慢半拍,它在八一建军节播的时候,我因为不喜欢王宝强的上四白眼,所以我就不看(笑)。因为我当过兵,我觉得这上四白眼的小伙子不太像个兵。我是怎么注意到的?我是从边缘的重庆电视台播的时候,我看的时候已经是元朗出场了,屏幕底下飞的字幕是观众的感想,说“我已经看了五遍了”、“我作为一个军嫂为丈夫感到光荣”、“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我想当兵”。我又从元朗身上感到一种新鲜军人的形象,没记住。尽管王宝强的上四白眼我不喜欢,但是我喜欢元朗的智慧,这时我就喜欢上这个戏。这时就不着急了,今天看这个频道,明天看那个频道,永远不知道史今是谁,不知道,赶紧买盘看,从头看起,从此就喜欢上了王宝强,喜欢上了史今,知道盐从哪儿盐,醋从哪儿酸,一遍遍看就成为“突迷”了,就这样喜欢了,比别人慢半拍。 主持人:《士兵突击》传递的精神是什么? 徐雅雅:我跟这本书的作者张西讲过,那六个字是当代《圣经》,不抛弃,不放弃,包括这次地震也能看出来,汶川地震不抛弃、不放弃,冰雪灾害我们为老百姓输送出来,让他们回家过年,不抛弃,不放弃。可以成为一个很有力量的口号,但是它又托载在许三多、史今、马小帅、元朗的身上。 张西:这本书这次要感谢徐大姐,我当时想写康洪雷的时候,做事得先要考虑到后果是怎么样的,这样我就问了一下我的责编,问了一下出版界的一些腕儿,结果他们都摇头,这一类书从来没卖好过,而且康洪雷是谁大家不知道,因为他是戏火人不火,你写它干吗,写了不是傻吗?这样就在我犹豫的时候,我给徐大姐打电话,我说现在《士兵突击》的导演,我想写他一下,我说不是因为《士兵突击》,是因为这个导演我想写一下,再加上他有《士兵突击》这个作品我更想写。她说你写呀。我说我写了卖不出去怎么办?她说你她妈的,你如果不写的话你不是人,你写他是你的光荣,你不写他你是傻瓜。我想她能这么叫板,肯定是有她的道道。在这个时候我才看了《士兵突击》,也就是说我去年12月份才看了《士兵突击》。看完了之后,我觉得更应该写康洪雷。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