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洋:“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精神之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7日17:04 新浪博客
![]() 图:《士兵突击》策划兼制片人李洋(blog) 精彩语录: 《士兵突击》在这样一个时刻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在面对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地震灾害,超过了唐山大地震的时候,用我们各自的方式来捐献我们一点点的力量。 “突迷”们的善举让人刚动落泪 主持人:这种现实意义我想请张西女士说一下,因为你是这本书的作者,可能你对现实意义也很有体会。 张西:我在博客里认识的这些“突迷”来说事,从4月初新浪网给我开了博客之后,自觉不自觉聚拢了一批“突迷”,这里有一个叫“沙白”的,据我所知单位已经捐了款了,他昨天自己又到网上的红十字会,自己又捐了钱。今天听说我们这里要做售书款要捐给灾区,他自己又来买书,为灾区做贡献,这些“突迷”都是很无名的。 还有是前段时间在一个上海读研究生的人捐钱,后来又到街上排队捐血。前几天告诉我,他想到四川去做义工。在网上一天已经没看到他了,估计已经去了。 还有一个“突迷”,也是北京的捐钱捐物,这两天也跟我商量,如何能够去做义工。这都是自发的。 还有今天外经贸大学的两个女大学生,听说我今天在这里做签售,做义卖,她们两个人昨天就把一线的子弟兵,到汶川去行军的一个个感人的场面串起来,做了一个画面,然后以《士兵突击》的这么一个音乐做背景,做了7分钟,今天拿来了。 因为现场时间太紧了,就没来得及放,我其实今天都带在身上。她们一大早,8点钟不到就给我打电话“张老师,我们已经到了”,你说多让人感人。我想这就是《士兵突击》最现实的意义或者是最务实的意义。本来我们相互都不认识,都是陌生人,然后我们都可以为自己做事,这个时候大家都出来了,我们想要为他们做事。这种东西是有说服力的。 李洋:我补充一句,因为在灾难之前,实际上《士兵突击》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观众当中或者说“突迷”当中有一句话,我觉得给我印象特别深“心动到行动之间距离有多远”。就是你可以为这个戏很感动,你也可以为这个戏当中的很多精神所打动。但是,你心动了,你也被征服了,但是你的行动在哪儿?所以,我看到很多《士兵突击》的全国各地的“突迷”,他们发起了一些善举,比如资助希望小学,资助孤寡老人等等,做了很多善事。 一部电视剧能够引起这样非常正面的、非常积极的,对我们这个社会,对我们这个国家非常有意义的这样的一些善举,真的是功德无量。 张西:所以必须写康洪雷这个人。 李洋:这是《奇迹》的另外一个版本,是由我们观众写的。 李梁:差点因戏分太少错过《士兵突击》 主持人:我觉得这场访谈我觉得真的是非常有现实意义,非常应景的访谈,而且作者也很应景,两者真的应该统一起来。接下来问问演员,演员当时怎么挑中了李梁演这个角色? 李梁:我这个角色戏不多,但是相对来说他是一个性格比较具体,有很突出的几场戏。 最早是我们的副导演,我们都叫四哥,是李毅华导演,我们曾经有过一面之缘。我在单位排话剧的时候,他给我来了一个电话,说这儿有一个角色,你来演,有时间吗?我说有啊,我当然愿意去了,因为知道是康导的戏,之前康导的戏看过《民工》、《青衣》、《激情燃烧的岁月》,尤其我特别喜欢《青衣》,我当时特别荣幸,说一定要去。拿到剧本一看,当时说实话“怎么这样”。 李洋:戏太少了。 李梁:但是全篇看完了之后,哦,马小帅虽然戏少,但是他是一个性格很突出,很容易让大家记得住的一个人物。尤其是他的几块戏,包括参加其他的节目,有很多“突迷”张口就来了。比如说“别以为我来七连没几天就长不出七连的骨头”。比如说我入连那一段,我是钢七连的第5000名士兵。还有送战友走的时候,马小帅他虽然是一个新兵蛋子,但是短短的时间,让他和自己的战友有那么充实的情感,在那儿还不能动,还不能送,“班长,我们就在这儿呆着,我们就不能送,怎么就不能送……”因为这也是曾经许三多经历过的事情,他也没送史今,就是这样的一个事情。 我们当时拿到本子或者是整个排戏的时候,包括排戏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想到我们的戏会是这样一个效果,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但是我想正是由这一个个史今、高成、伍六一、甘晓宁、白铁军,这一个一个有性格、有性情的真男人之间碰撞出了最真实的情感,我从戏剧来讲,我是中央戏曲学院学表演的,从戏剧来讲,它是有动作的,每一个人都有那么强烈的动作。父亲,要把自己不成材的儿子,要怎么由一个朽木变成一个顶梁柱。史今班长怎么就答应了父亲,一个承诺,我要把你的孩子当成最好的一个兵,喝多了那场戏,那场戏我印象特别深。那么他自己的动作很强烈,我要答应这个父亲,要把他的儿子带成一个象样的一个男人,一个象样的兵。本来不象样,高成,他的动作就是“这个兵我不要”,但是我做了这个承诺,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钢七连戏真好看,钢七连戏真好看,那是因为因为它有冲突、矛盾在那儿,而一个一个又是那么善良的人,由于编剧,由于康洪雷的诠释,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诠释,所以把这些真性情、真爷们的人碰撞出来的戏能不好看吗? 张西:这些演员是很幸福的,今天来签售的这些女孩们,一报名就说我们是钢七连的,有的说我们是七哥的人,所以张国强要是听到这句话肯定乐坏了,我们是七哥的人。 徐雅雅:《士兵突击》可以堪称是军中《红楼梦》 主持人:一个纯爷们的戏,有这么多女“突迷”是很难想象的,包括徐雅雅老师也是一个女“突迷”。刚才讲了有七哥的人,有谁的人,徐雅雅你是谁的人?(笑) 徐雅雅:我可以说各个印象深刻,第一印象是,因为我从半截看的,所以当然第一印象是元朗,我觉得他是新时代的军人,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军人。许三多是慢慢才认识的,但是从头到尾看的时候,又觉得史今是很敦厚的一个人,总的来说我觉得《士兵突击》,我还有一个想法,还没跟张西交流过,它可以堪称是军中红楼,就是《红楼梦》,我可以评价这么高。因为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正好反过来,那里的每一个女性很生动。《士兵突击》里的每一个男性都可以拉开来衍生出若干节,每一个人,比如史今转业后怎么样了,老马转业后怎么样了,高成当了将军之后会怎么样了?元朗最后和高成有没有什么冲突啊?他和那个女护士,所有的人物都可以展开,许三多会不会遇到爱情?或者许三多会不会看史今?所以,很感谢兰小龙,兰小龙提供的兰本,由康洪雷来一个康本,徐雅雅来一个雅批。整个是一个军中红楼。这个戏为什么到现在公演这么长时间,我们都在看,还在想,冰灾想到了许三多,赈灾想到了许三多,将来奥运会冲击的时候喊刘翔,刘翔加油,加油,不抛弃,不放弃,举起来,或者是冲过去,都会用《士兵突击》的映象鼓励自己。所以,时间已经拉得很长了,这确实是一个艺术精品。 “突迷”像李洋是一度创作,策划剧本的,通过小帅的创作成了形象。张西把这个东西做了一个收拢,成为一本书,让我们在平面媒体上交流,这样我们的“突迷”就像大海汪洋一样托起《士兵突击》这艘船,所以我爱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 张西:是一个博爱的人。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