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7-12-26 15:20)
分类: 品书札记
 

    论语乡党第十原为一篇今分为27642个字本篇可视为论语八佾篇的进一步阐释重点是记述孔子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践行礼的文笔生动如画

(2017-12-26 15:19)
分类: 品书札记
 

    论语子罕第九共31,806个字这篇与述而第七的内容很类似也是从各方面描述孔子伟大而博学的特点这两篇也许是不同弟子不同角度的记述只是本篇感觉更加沧桑更加感慨而已

(2017-12-21 15:10)
分类: 品书札记
 

    论语泰伯第八共21,679个字中间主体讲修身首尾部分讲治国其实前者是具体而微后者是文之本意换句话说本篇重点就是谈治国

(2017-12-21 15:09)
分类: 品书札记
 

    论语述而第七共38朱熹集注把第九第十两章并作一章所以题为三十七章此处仍按古本) , 892个字相比上篇的纷繁复杂这篇简直可

(2017-12-21 15:08)
分类: 品书札记
 

 

    论语雍也第六共30,816个字我读了两三遍觉得此篇跟前面相比最不好懂内容庞杂很难一两句话概括它的内容有的

分类: 品书札记
 

 

    论语公冶长第五共28本篇开头提到公冶长和南容最早是分两章后来朱熹集注觉得讲的内容类似给合并了并无不可

(2017-12-14 09:55)
分类: 品书札记

 

    论语里仁第四共26章,509个字,除最后一章开头是子游曰之外,其余都是子曰开头。其中,第一至第七章重点讲仁。其他章节里,有四节说的是孝,剩下的基本是漫谈式的,涉及道义德贤忠恕礼等很多修身要素,无法一一细说,所以这里单说仁。
    对仁的解释,大概有三种,一是从会意字来看,是两个人,意为人与人相处要将心比心。二是从二不从三,意为要效法天地。三是代表提升和升华。
    孔子认为,追求仁德的人要重视环境选择和择邻而居。“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所以古谚有“千金买宅,万金买邻。”的说法,也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的都是一个道理。
    孔子认为,追求仁德的人一定是主动自觉而且持之以恒去践行的。“仁者安仁”,安心,愿意,自觉自愿,过程和结果都是安安静静,踏踏实实的。
    孔子认为,追求仁德的人一定是爱憎分明的,所谓“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真正的仁者绝不是那种看上去哪都好的“乡愿”,而谁都不得罪的老好人其实是最虚伪,最不值得交往的。
    孔子认为,追求仁德的人需

(2017-12-14 09:54)
分类: 品书札记

    论语八佾第三, 共26章,689个字。如果不是特别严格地辨别,本篇都是讲礼的。在那时候的古人看来,治国理政分为六个层次境界,从高到低依次为道、德、仁、义、礼、法。他们认为,最好的是以道治国,这是尧舜禹汤等古代圣人才能达到的理想,而时至春秋,社会动荡,礼崩乐坏,所以孔子才提出以礼治国。因为他觉得沦落道人人心怀恶念,图谋不轨,再不得不依法治国就太悲催啦。
    孔子倡导温良恭俭让,并身体力行。但面对恶行恶性,他还是会怒不可遏。论语中写到孔子大发雷霆一共有三次,一次是他看到弟子宰我大白天睡觉,怒斥朽木不可雕。另一次是弟子冉有作为季氏家臣助纣为虐,聚敛财富并依附他。孔子气愤地说,他不是我的徒弟,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声讨他!第三次就出现在本篇开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认为季氏超越了国礼,是属于忍,忍心,是人心太硬,太残忍啦。同时,他也对季氏三家在家祭上使用国乐提出抨击:“‘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开篇表明孔子对越礼之为的强烈不满。
    接着,孔子借弟子林放之问指出礼的本质:“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

分类: 学校生活

我对校办工作的几点认识

到校办工作至今,我对日常工作作了粗浅的思考,现简述如下。

一、为谁服务

“校办”不是“校长办公室”,也不是“书记办公室”,更不是“各处室办公室”。其服务的对象不是个人,也不是某一部分人,而是全校师生。搞不清为谁服务的问题,就会应接不暇就会无所适从,就会动辄得咎。只有明确了这个根本问题,“校办”才能发挥中枢、纽带、窗口和核心作用,才能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

二、如何定位

“校办”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有人说“它就是管盖章的”,我觉得这样说就片面了。它不单是负责盖章、打印材料、检查考勤、巡视卫生、审批请假的,但也不必“事必躬亲”“每事必管”,而应该“管大事、统全局”,严格按照校领导的部署,干“校办”该干且必须要做的事。

三、怎样运行

“校办”运行主要围绕“办文”“办会”“办事”三项工作展开,大致工作范畴如下:

“办文”十项:1.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工作类报告”“

标签:

杂谈

分类: 品书札记

 

    对于稍有文化底蕴的读书人来说,钱钟书的《宋诗选注》是一本让人难以释卷的好读本,好就好在作者以其渊博的学识将宋诗作者的生平经历描写得栩栩如生、历历如画;好就好在对诗歌历史以及诗人传承的旁征博引、如数家珍,为读者提供了海量丰富详实的史料,多方面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现状和文学发展历程;好就好在将一本学术著作以其特有的钱氏幽默和大师般的深入浅出提供给读者无尽的文学艺术的直观感受。他以质朴的素面照人但却妙趣横生,他似故人清唱却博采众长,给人以沉思和遐想。让人感觉到学问学术之美之乐。

     一、《宋诗选注》的诠释思想

    钱锺书坚实的国学基础和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见解,在其诠释宋诗时起了关键和主导的作用。在“选注”中体现出如下的主题思想:

    1.认知两宋特殊的时代背景

    钱形象地比喻说,如果说北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