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霜凌青海雪山 |
分类: 且听风吟 |

岗什卡傲立天表,显示出男性般雄浑的身躯,在神奇的自然界和信徒们的心灵中散发出巨大的磁力。这是一座充满了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的神山。按照当地藏族人的说法岗什卡是华热藏区十三大神山之祖,又称为阿尼岗什卡,意为众雪山中最荣崇的尊者。在昆仑神话传说中,它是西王母的三处宫邸之一,每年中秋节西王母都要在这里大宴众神。前凉张轨时曾立西王母祠于其上,唐穆宗长庆年间与当地吐蕃议和的使臣刘元鼎、明洪武年间西平侯沐英等,都曾到此祭过西王母。传说,岗什卡之顶常有佛光闪现。

也许是嫌它太过于冷若冰霜,也许是嫌它太过于清纯,至清则无鱼了吧,造物主就把一帘暖流白乳掺入,自此它有了一个世俗的名字白水河。白水河西边耸立着一扇巨大的桃形陡崖峭坡,破碎风蚀的岩体上,石呈千态,嶂叠百重,难以描述。在它脚下一大片冒着热气的温泉,像沼泽地的水汪不满台地。此处彼处,远处近处,高处地处,水声汇成了一支和谐优美的曲子。

这些集引、浴、疗功效为一体的泉水,有的味似啤酒、有的味似碳酸饮料,还有的味似煮鸡蛋,入口温热,下咽时有一种气体冲腹的感觉。当地人常取来治疗皮肤病,风湿病、肠胃病,往往有意想不出的功效。传说中是西王母为解除当地老百姓的疾苦,专门配置的药水泉。
这些从地壳内核中喷发出的温泉,日积月累一层层冲积,形成了一个十几米高的宽阔钙化堆积台地,水从高台下落时就成了一挂美丽瀑布。。如四川黄龙五花海,这挂由钙化积淀的岩层,通过化学反映呈现出了黄绿、青、蓝、白五样的色泽,水通过时就自然的变成了五彩的瀑布。如果在阳光下,它就像宽幅的彩虹中飞溅着金珠,让人着迷。


瀑布上部,流线整齐,白色为色调的积淀物,形成的奇特景观

豆浆一样的白水河


下图为早上雨后初晴时在达板山观景台上用长焦拍摄的远眺岗什卡雪峰,山下下雨,山上下雪,这点我去年来此时就领教过了,不过今年气温明显偏高,岗什卡的登山基地处海拔4070米,的雪线之下,今年是没有机会看到下雪了,在雪峰之顶海拔又高了一千多米,自然雪落如尘。但因气温回升快,清晨时白雪皑皑,但到下午我们赶至时,只剩下沟槽内的残白了。

岗什卡雪峰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又称冷龙岭,是祁连山主峰之一,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山峰西北—东南走向,在青海境内延伸280余公里,宽30—50公里,目前对国外尚未开放。盛夏的岗什卡雪峰寒气逼人,在海拔4500米以上多有现代冰川,冰川总面积为81平方公里。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漫天时,山顶晶莹瑰丽,熠熠闪光,雪线以下却是广阔的草原和油菜花海。海拔高差、复杂地貌,冰川与温泉、湖泊与长河神奇地结合,构成了它内涵深邃丰厚的神韵和峻拔飘逸的气质。岗什卡雪峰海拔不高,是旅游爱好者登山探险的理想场所,亦可作为登山、山地纵走的训练基地。

岗什卡雪峰周围山峦叠嶂,垂直植被分布明显,山顶古冰川人迹罕至,冰瀑冰挂气势雄浑,流水潺潺彩瀑缤纷,山脚草木苍郁,鲜花怒放,牛羊成群,野生珍稀动物经常出没,是神话中西王母的水晶宫,华热藏族崇拜的十三大山神中的第一神峰。

唐穆宗长庆年间(公元807-821年),遣使臣刘元鼎至吐蕃和议时登上了此山。其山日光映雪,雾呈紫色,又名"紫山"。山下灌林密布色呈青黧,因而古羌语称"闷摩黎山",在广大的华热藏区所崇拜的十三大山神中,被尊为第一神,享有阿弥岗什卡之盛誉(意为老爷雪山),当地藏族将白色认为吉祥来崇敬。

明洪武年间西平侯沐英,西征将军邓愈,曾追羌至此。另有史册记述,公元345年,酒泉太守马岌对前凉张俊说:"酒泉南山即昆仑,昔日周穆王西征昆仑,会西王母于此山,西王母虎身豹尾,人面虎齿,全身皆白,居雪山洞中,此山系古昆仑支脉,宜立西王母祠,以禅朝庭无疆之福"。得到了张俊的同意,就立王母祠于岗什卡山上,命名"昆仑"。


前一篇:实拍:热贡藏乡隆重的六月会
后一篇:祁连,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