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随笔
(2022-05-21 09:09:46)| 分类: 课题研究 |
有“沉浸”的微状态!
澄阳小学沈鑫
——《基于UbD理念的小学音乐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5月份活动心得
向“怎么做?”前行!
向“用心做!”前行!
有“走心”的微样态!
这是之前三次的题目。都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想成员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学习和研究的状态。作为主持人,我也能从成员们的潜心学习,特别是微讲座中,感受到大家的思考力、探索能力以及对于学习的那股韧劲。这些使我坚信,课题的研究能为她们带去一些促动,在她们年轻的年华中埋下一颗学识的种子,为她们的茁壮成长推波助澜!这便是课题的重要目标。此次已是第四次的课题活动,我想用《有“沉浸”的微状态!》来分享。
沉浸,源自于郭艺苑、汪成瑶、干娅婷三位老师对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微讲座。经过之前好几次的锻炼,我认为大家对于微讲座越发有想法。一是讲座逻辑逐步规范。比如郭老师从整体着眼,突出学业质量和评估的方式,同时提出了“注重结构化”“注重学科综合”“注重幼小衔接”的思考,呈现出整体—部分—谈感受的讲座逻辑。二是讲座结构逐步清晰。比如汪老师在谈《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从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有哪些内容?以及怎么落实核心素养?并且在第三点中,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思考。三是讲座内容逐步关联。比如干老师提到如何运用新课标指导低年级学习。有合理的交流范围、突出自己关于“阶段性”的思考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关联性很强,支撑性很足。为此,三位的讲座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是能感受到是“沉浸”在学习和研究中。
面对目前的这样“微状态”,促使我思考,作为主持人,该如何引领他们进一步成长呢?
新课标的更新,呼吁着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为此,深度学习、单元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学习等应运而生!这些改变的背后都离不来“理论”的指导。为此,进一步扎实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是保证成员们正确成长的根基。因此,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课题组成员将对音乐课程中4个学段的“学习任务”进行“结构化”的梳理。目的是对课标有更深的理解。基于此,再邀请专家来讲座,进一步提升大家的理论知识。相信,这样这样的沉浸式的学习,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定能不断向前进!
一切的成长,源于自身的沉浸!
课题研讨活动心得
漕湖学校 郭艺苑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所擅长的与关注的都是不同的。而课题组将大家团聚在一起,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学习借鉴、最终互相进步。
本次的阅读分享,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汪成瑶老师和干娅婷老师的思路。每一次汪成瑶老师都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独到的思考,这是令我十分受益的,如果说我的阅读就是走马观花的框架式,那么汪老师的阅读就是更加有深入的理解。而干娅婷老师的分享也让我非常赞叹,当我急于把每一部分都阅读完,急着去吃透时,她可以稳重的关注到她所擅长的一二年级的领域,针对她更有经验的部分进行了梳理。这都是我往后要学习的地方。
在最后一部分沈鑫老师的总结中,我也发现了我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每一次的学习都是阶段性的,并且学完后并不能主动将他们联系起来,或许在这一阶段我确实下功夫去认真解读了,但是不能讲所研究的内容前后结合,织成一张网,那我就犯了以往在教学中会犯的同样的错误,不注重单元意识,而我本身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研讨,这多少令我有点惭愧,自己在学习中不能够做到大框架、大结构,何以在教学中体现呢。沈鑫老师提出我多次关注到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这一块,突然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令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顿悟感。我甚至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原来我确实对这一块比较感兴趣,每一次的研讨或者实践中我也会不自觉的关注到这上面来。一方面我自己不够细心,另一方面就是我自己的学习还没有真正的做到单元学习。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会改掉我急躁的毛病,不着急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吃透,而是真正的定下心来研究自己擅长的部分,并且不仅是日常的教学,我对于我自己的学习,也要有单元的大概念,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课题心得
澄阳小学汪成瑶
万众瞩目中,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在5月份发布了,结合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再一次齐聚线上,共同研究和解读《音乐课程标准》。
最后沈鑫校长总体点评了几位老师的讲座内容,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学习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设和学习要点,针对课题的发展方向制定下一阶段的内容。以上就是我对本次课题的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新课标“新”在哪?
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
一、优化了课程方案
新课标的变化
1优化了课程内容机构(教什么)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
2.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
3.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郭艺苑对于新课标的评价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启发老师对于课程设计给出心得思路。
学业质量标准(教到什么程度)
1.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
2.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3增强了指导性(怎么教)
4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
5.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
6.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
我对于课表的梳理节选了比较小的一块1-2年级的学习内容,有四个方面构成,提出自己简单的想法,对于年级段对于音乐的学习做了简单梳理。
新课标研讨会议心得
澄阳小学邵桂苏
2022年5月12日,课题组第四次会议顺利开展了。第一位发言的是漕湖学校的郭艺苑老师,郭艺苑对于新课标的评价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启发老师对于课程设计给出心得思路。她重点强调优化了课程内容机构(教什么)优化课程内容结构:1.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2.优化组织形式: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3.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第二位讲座的是我们澄阳小学的汪成瑶老师,他的主题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汪老师依据2022版《艺术课程标准》先分享核心素养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课程教育理念不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和发展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然后分析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最后汪老师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一)厘清教学角度、(二)看清教学站位认真专研课标,有效分析教材、(三)增进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
第三位是干娅婷的微讲座,她聚焦低年级阶段学习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详细分析每一点如何落实和发展。在她的讲述中让我第一阶段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学业学习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最后沈鑫校长总体点评了几位老师的讲座内容,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学习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设和学习要点,针对课题的发展方向制定下一阶段的内容。三位老师微讲座和沈校的精准点评让我学习很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进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