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艺术新课标研读心得

(2022-05-20 12:53:39)
分类: 读书心得

艺术课程标准的指向性和梯度性

澄阳小学 沈鑫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的4月21日进行了公布,在课题组的要求下,对课标进行了学习,目前共有两方面的感受。

一、指向性

这一次的课程标准的发布,和2011年版首先是信息量上有了很大的增强,将五个学科整合为艺术课程,也预示着今后的音乐教学有综合学习和跨主题学习的指向性。第二,以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类艺术实践,以及14个学习内容和10个学习任务中,其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对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以及怎么学有了很明确的指向性。第三,新增的学业质量,为4个核心素养也明确了评价的指向!

二、梯度性

梯度性是这一次我学习的第二大感受,特别是可以结合10个学习任务,按照“学业要求”方面的不同要求,梯度性的来阅读,会更容易对课程标准有深度的学习和了解。

《课程标准》是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化体现,对教师的音乐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同时在课堂上研究、应用。

学习单元教学,立足学生本位

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 汪成瑶

  课题研究期间我参加了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潘丽群老师讲授。她从五个方面(现象剖析、概念厘清、策略研究、案例呈现、价值探寻)向我们分享。每一个板块的内容潘老师都从自身经验学习与探索为落脚点出发,做到面面俱到,并且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潘老师分享的一句名言没有人能一开始想清楚,只有做起来,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晰。学术研究永无止境,就像张主任在结尾处分享的内容,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我们作为园丁要掌握足够的知识与技能,不停的学习与拓展。才能让孩子的成长找到一种更合适的方式。

  第一部分潘老师分享的现象剖析的案例,其实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范这样的错误。我们在撰写教学目标容易出现主题表述错误,核心内容抓不牢等、教学计划一成不变、甚至是学情分析也是笼统的表述,并没有真的做到下沉到学生的角度去完成一学期、一节课的有效教学设计。所以潘老师指出来的时候我深有感悟,也为我未来的教学思路转变提供了新想法新思路。

  第二部分概念厘清其实有一点深奥,在聆听的时候不是可以马上能理解,所以在结束时反复翻看讲座内容时,我把基本关键出现的书籍和论文记录下来,在以后学习中慢慢学习。什么是单元教学,潘老师总结主要为三类:自然单元、重组单元和情境单元。在潘老师说为什么强调单元学习时,我想起了我曾经把《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单元设计框架分享给以为数学老师观看,她与我说其实在语数英中单元设计一直在落实中,与你给我的模板很相似。简单的一个回答再对照为什么要强调单元教学,我得出的结论是要让学生学习不再片段零碎而是达成长期、持续的理解在最终学生能衍生到社会生活中。

  第三部分策略研究,这部分内容潘老师毫无保留的与我们分享,未来课改的方向以及即将会出现的一些变化。在仔细阅读后我发现内容更加简略高效且紧抓核心内容。

  第四部分案例探究,在潘老师的案例分享中有一个概念让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结构化。所有分享的内容都能抓住到一些共性即单元教学设计下的课时设计相互之间是一种关联递进、经验连续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每一节课时设计都能抓住本课时的关键特点后又能与其它单元课时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内在逻辑的延续的线形发展趋势。如何设计单元教学,我也抓住了几个关键点:基本问题、大概念、核心素养、持续性评价每一点都值得深挖和探究。

 最后一个部分潘老师非常真情实感从教师的角度向我们分享了,我们现在理解自己从哪里来,下一步到哪里去、怎么去、怎么知道自己已经到了都需要时间和实践不断磨练。我们要一直秉持一个观点就是回归育人本位,超越传递走向探究。以上就是我对本次讲座的一些不专业的心得。

新课标研读心得

澄阳小学 邵桂苏

接触新课标的时候还是比较模糊,但是研读了两边后才逐渐摸清头绪,2022版艺术类新课标中课程性质中提到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特定的媒介、语 言、形式和技艺等塑造艺术形象,反映自然、社会及人的创造性活 动。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 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 美好心灵。其中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 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 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 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坚持以美育人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艺术体验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 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突出课程综合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 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设计教学思路中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聚焦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围 绕欣赏(欣赏评述)、表现(造型表现)、创造(设计•应用)和 联系/融合(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活动,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遴 选和组织课程内容。体现艺术学习特点,优化评价机制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 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在新课标的研读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自己还要不断的学习。

学习心得

澄阳小学马菁菁

“音乐教育是什么?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应具有唤醒、联系、整合人格的力量。”这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作为音乐教师,我忍不住要为新教材欢呼,为新教材喝彩。
  1,新教材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音乐是最具有情感性的艺术,教师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体现课改,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备课,深刻地领悟教材,弄清重难点,理顺课堂思路,充分利用录音、投影,并创设教学情景和气氛,激发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内心情感,不能将教材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教学方法,用音乐的语言与学生沟通,用音乐的情感与学生交流,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提问、动听的范唱、优美的舞蹈、精湛的演奏来吸引学生。只有教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新教材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课堂中要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素质。一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为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算是优秀的教学。在备课中教师不但要按教材备课,还要根据学生情况来备课,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接受教师讲授,主动地思考教师提问,主动地进行唱、跳、奏等音乐活动。


学习心得

漕湖学校 郭艺苑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课题组的成员们就积极的展开了研读。而我由于下一次心得交流的分享任务,更是不能怠慢。课程标准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必须去反复阅读体会的,并且不能局限于阅读课程标准表面,还要了解其更深的理念与时代背景。

第一遍读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细致,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从体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多,从内容上不难看出,对课程内容的表述更多了,对教学所提供的建议也更加的使用,周到。并且在这一次的课程标准中还多出了一项学业质量标准。

再读后就是被本次新课程标准的结构化,所吸引。每一科目的第一张都会有一张十分清晰的结构表格,标出了不同学段,对标的核心素养以及十大学习任务。其实就是更加的注重学科的综合性,从标题就可以看出,从之前的音乐课程标准进而变成艺术课程标准,这也正凸显了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核心素养。紧接着就是更加注重幼小衔接,在最新的课标中,一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以唱游为主,更加关注到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身心特点。

三读课标后,不由得将其中的内容进行前后对比,去看看到底核心素养在哪里体现?首先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紧接着将核心素养进行了分类。再然后就是针对不同类别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教学内容对标、课程评价制定。

新课标的诞生,也呼应了双减政策,联系到最近所阅读的一些文章,以及关于单元教学的讲座,大概念、大方向的思路愈加的清晰。然而这几次的阅读,都不够深入,多少还是有点浮于表面,自己的一些理解也可能存在偏颇,因此在分享会后我还将继续研读新课程标准。真正的读懂、读透,最后达到灵活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