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会议心得
(2022-04-27 12:30:30)分类: 课题研究 |
向“用心做”前行
澄阳小学 沈鑫
3月10日晚,张琴主任、课题组成员以及黄埭实验小学、黄埭中心小学的音乐老师们齐聚线上,就《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轮开展了研讨。为了更好的引领好课题组成员的工作,现就活动心得总结如下:
一、学员分享认真且全力以赴
三位老师的分享均立于自己的阅读章节谈了具体内容和感受。有5点优点。一是微讲座内容十分的丰富,呈现出了学员们的认真对待;二是微讲座的内容逻辑呈现得较为清晰,把握住了关键词、关键概念;三是讲座中老师们的表达能力较强、举例较为合适;四是善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开展思考;五是呈现了优秀的PPT制作能力,为课题的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还有2点可提升的地方。一是过于理论化和重复化,自己的思考虽有但充分;二是没有充分的展现自己教学经验谈感受,需要聚焦于自己喜欢的点、有感悟的点,谈得再深入会更好。这两点的调整,可以提升微讲座的内容和水平,为争取今后的区级微讲座提升竞争力,展现自己的教育认知和风采。
二、点评人员需要更专注、更直接
相比上一次的点评,本次点评人员未能很好的聚焦于微讲座的优点和缺点,这样不能给主讲人提供调整及优化的机会,不够高效和直接,有浪费时间之嫌。这需要点评人提高认识、丰富点评的方法、放开心态,以学习者、交流者的学术心态参加活动。这样,在今后更大的市区级平台上,方能展示自己即兴点评的能力。
三、《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单元教学设计交流不深刻
面对这一情况,有2点原因。一是第一轮4人小组,在研讨过程中面对单元教学设计思考得不够透彻,特别是单元教学结构图还没有梳理出来,所以表述的内容相对理论化,没能讲得很透彻,很接地气,让老师们在听得过程中,难理解。二是成员在解读过程,思考得不够多。相比黄埭中心小学陈曦老师的思考,我们在水平上有差距、在态度上有差距,需要继续阅读、特别是阅读中的思考,同时避免应付了事的心态。
四、3月规划
一是继续《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7—12章的阅读,开展微讲座,形成理论学习的闭环;二是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第一轮4人小组通过线上演课,梳理出单元教学结构图,形成文本。三是作为主持人需进一步提升自身水平,特别是加强与市区级专家的联系,汇报单元教学设计的情况,通过他们的指导,把好课题和成员发展的正确方向。
课题是个持久战,让我们向“用心做”前行。
澄阳小学马菁菁
3.9号的课题研讨是基于上一次的深入研究,会议主要围绕《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展开。首先由马菁菁老师分享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她将书本内容融合自己的理解,条例清晰罗列出来。逆向设计是本次课题教学设计的方式与途径,什么是逆向设计?如何有效设计,马老师一一为大家讲述。
我的分享继马老师之后也随之展开,深入浅出将理解六侧面剖析:解释跟理论相关,阐明跟意义相关,应用跟技能相关,洞察跟理性认知相关,神入跟共情相关,最后自知跟自我梳理相关。那么理解六侧面应用到单元教学目标中要具有迁移性,就是帮助学生发展每个维度上的理解,认识它们的重要性。
最后郭老师结合书本意识到所有教学设计的前提就是先要理解何谓理解,才能慢慢进入单元教学设计。在书中第三第四章已经带领读者慢慢进入教学设计当中,能够具有迁移且具有持续性的就是好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提出就要思考为何提出?是否有效等,在郭老师《把握基本问题,架构教学目标》的讲述中,让大家对基本问题如何设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研讨让我对课题研究了解更加渗透,还需要多多学习,收获成长。
澄阳小学
继马老师之后,汪老师和郭老师也对本书第三到第六单元有一定得分析。汪老师将理解六侧面剖析,自我梳理并且输出。那么理解六侧面应用到单元教学目标中要具有迁移性,就是帮助学生发展每个维度上的理解,认识它们的重要性。
郭老师结合书本意识到所有教学设计的前提就是先要理解何谓理解,才能慢慢进入单元教学设计。本次线上会议让我收获良多!
会议心得
澄阳小学邵桂苏
第二位为讲座是汪成瑶老师,她深入浅出将理解六侧面剖析:解释跟理论相关,阐明跟意义相关,应用跟技能相关,洞察跟理性认知相关,神入跟共情相关,最后自知跟自我梳理相关。那么理解六侧面应用到单元教学目标中要具有迁移性,就是帮助学生发展每个维度上的理解,认识它们的重要性。
最后郭老师结合书本意识到所有教学设计的前提就是先要理解何谓理解,才能慢慢进入单元教学设计。在郭老师《把握基本问题,架构教学目标》的讲述中,让大家对基本问题如何设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书中第三第四章已经带领读者慢慢进入教学设计当中,能够具有迁移且具有持续性的就是好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提出就要思考为何提出?在为后文的教学设计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