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活动5—课题沙龙
(2019-11-20 10:47:14)
标签:
教育 |
课题研究活动5—课题沙龙
一、活动内容: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沙龙
(一)活动时间:2019年11月8日
(二)活动地点:二年级办公室
(三)主 持 人:朱兴安
(四)参加人员:朱桂玉、李春兰、季明忠、王海燕、王珍
(五)活动主题、内容:课题沙龙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1、对课题研究活动的进行阶段性总结。
2、几位老师分别谈谈课题研究活动中自己的收获,总结取得的成果及不足。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活动对半年来所作的工作进行回顾,在反思总结中提升对课堂提问的认识,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通过本次活动总结出近半年课题研究的取得的成果和收获,撰写心得。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题目:小学数学低年级“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反思
朱桂玉: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动的生理特点,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处在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此时,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学习上片面追求书本知识的累加,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父母又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加上受学前班仅重视兴趣与快乐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忽视纠正不良行为的影响,少数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导致出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做小动作、走神、发呆行为。因此造成学习成绩低下,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成为学困生。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实施发展性心理辅导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的。
一、制定学困生的有效辅导计划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在开学初,对所帮教的学困生作全面的心理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教措施,制定有效的辅导计划,设计了课堂行为分析表、学困生个案跟踪记录表,学困生一帮一记录表,及时的记录学困生的各方面情况,并针对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的辅导。如:学困生对教师讲课的反应、课堂作业时的反应、不安定的课堂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等,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二、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多是在于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走神,作业不认真,不爱预习,总之一句话: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在辅导学困生生时,首先要求他们做到:课前预习的习惯。把第二天要学的内容认真预习,把看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对于他们来说能做到这些就行,不能要求太高。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正确,规范,整洁。、遵守纪律的习惯。上课不说话,不做小动作。认真倾听的习惯。上课不走神,能知道老师讲了什么。现在我班的学困生在这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这些习惯难于一时养成,学生的反复性也大,但是只要长期的坚持,我想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季明忠:学困生学习成绩差是主要原因,如何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搞好学习是发展性心理辅导不可忽视的工作。帮助学困生搞好学习,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有信心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要给予学法指导,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例如我班的周正飞同学,上课总是做小动作,听讲不认真,作业拖拉,书写也不整洁。自从我要求她认真预习以来,她作业的情况逐渐好转,有一次我发现她的作业比以前又有进步了,我奖励了她一朵预习好的小红花,贴在了预习一栏里。她看着那朵小红花开心的笑了。在第二天的她母亲告诉我,她回家很开心告诉她老师奖励了我一朵小红花,我非常高兴,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简短的话语,却可以看出孩子内心的喜悦之情。在这之后,只要是她在学习上有点滴的进步,我都及时的表扬她,鼓励她,她现在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成功体验是积极情绪的一个组成部分,获得成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成功能使人信心倍增,并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这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心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对学困生采用学习要求低起点,学习进度小步子,教学活动分层次,点滴进步多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性,增强自信心。
王海燕: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去拼搏,去努力取得成就,目的就是为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一个人的辛勤努力,长期得不到肯定,那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啊!”“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你坐得真端正,听得认真,举手也规范。”“你的字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啊!”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从侧面引导,学困生就能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王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时说:“学校教育应当领导家庭教育,但决不能少了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这是学校教育的最有益的补充。”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班主任和家长同为教育者,都为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孩子而努力。
虽然我是县城学校,但是是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生大都是农村孩子,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我就利用家长会或者打电话教给家长如何培养孩子预习,怎么样整理学习用品,督促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等。对于学困生,我除了家长会外,我还经常给家长打电话,我知道,对于学生要用赏识教育,对于家长也要善于激励,学生一有进步,我就表扬家长,这些都与家长得密切配合分不开的。家长心里高兴,就更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了。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以上是我在前一阶段研究过程中的点滴想法和做法,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会继续不断的探究摸索着,我会在课题组的大力支持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