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海外北经.无晵国
海外自东北陬至西北陬者[1]。
无晵之国[2]在长股东[3],为人无晵[4]。
注释:[1]海外自东北陬至西北陬者:此句话虽然范围没有错,但记述顺序是相反的。应为从西北角记述到东北角。故译文中不作解读。
[2]无晵国:指乌鲁木克齐国。乌鲁木克齐,意为蜘蛛城。在新疆乌鲁木齐。
[3]在长股东:长股国在乌鲁木齐北面的俄罗斯境内,此处的长股应是指乌鲁木齐西面的昌城,今称昌吉。
[4]为人无晵:定都于无鲁木克齐。
译文:乌鲁木克齐国在昌吉的东面,定都于乌鲁木克齐。
钟山烛阴
钟山之神[1],名曰烛阴[2],视为昼[3],瞑为夜[4],吹为冬,呼为夏[5],不饮,不食,不息[6],息为风[7]。身长千里[8]。在无晵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9],居钟山下。
注释:[1]钟山之神:指天山的氏族。
[2]烛阴:指草原氏族。
[3]视为昼:烛指草。昼是烛的变写,视是蓍的变写。
[4]瞑为夜:阴指原。夜是阴的变写;瞑是米,指地,即原。
[5]吹为冬,呼为夏:这两句是将吹呼与冬夏肢解了。吹呼,指草原胡,冬夏,指国家。
[6]不饮,不食,不息:指哈萨克族,车师氏族和匈奴。车师氏即丁伶人。
[7]息为风:匈奴为王族。
[8]身长千里:指游牧的东部黎。长,指游牧;千里,读且黎,即东部黎。
[9]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部落居民是塞族游牧氏族。
译文:天山的氏族名叫草原氏族,烛指草,阴指原,是国家的草原胡,他们是哈萨克族、车师氏族和匈奴,匈奴奴为王族。他们是游牧的东部黎,部落居民是塞族游牧氏族,住在天山下。
一目国
一目国[1]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2],一曰有手足[3]。
注释:[1]一目国:指伊吾国。目,在此读乌音,乌、吾同音。
[2]一目中其面而居:伊吾山地区的国家。伊吾是裕固族部落的简称。
[3]有手足:裕固族支系。“有手”读“裕属”,是裕固族的简称。
译文:伊吾国在东面,是伊吾山地区的国家,又说是裕固族支系的国家。
柔利国
柔利国[1]在一目国东,为人一手一足[2],反膝[3],曲足居上[4]。一云留利[5]之国,人足反折[6]。
注释:[1]柔利国:指狼山国。柔利,读惹嶷,指狼山。
[2]一手一足:指大明之村,今称大一明镇。在甘肃玉门市最北端。
[3]反膝:读扶切,指包谷、包米,这里指包米呼都格。
[4]曲足居上:曲足居,指伯氻吉,今称巴力吉呼都格;上,指旁边。
[5]留利:读腊利,指红石山。
[6]人足反折:定都狼山村。足反,读如冯,指狼山。
译文:狼山国在伊吾国的东面,定都大明村,在包米、巴力吉旁边。又说叫红石山国,定都狼山村。
共工之臣相柳氏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1],九首,以食于九山[2]。相柳之所抵[3],厥为泽谿[4]。禹杀相柳[5],其血腥[6],不可以树五谷种[7]。禹厥之,三仞三沮[8],乃以为众帝之台[9]。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10],九首人面[11],蛇身而青[12]。不敢北射[13],畏共工之台[14]。台在其东[15]。台四方[16],隅有一蛇,虎色[17],首冲南方[18]。
注释:[1]共工之臣相柳氏:索额苏吉的沼泽河肆。今称额济纳。
[2]九首以食于九山:是索族建立的索部落。山,在此指部落。
[3]相柳之所抵:沼泽河旁边的坝子。
[4]厥为泽谿:皆为湿地。
[5]禹杀相柳:水进入沼泽河,
[6]其血腥:成为沼泽。
[7]不可以树五谷种:补苦氏用它来种五谷。补苦氏,是周族的祖先,属东胡族。
[8]禹厥之,三仞三沮:水养育了索额苏吉。
[9]乃以为众帝之台:勒伊维尚德区域。
[10]相柳者:沼泽河支系。
[11]九首人面:索族居民。有说是共工氏,有说是乌孙氏。但下一句强调是塞族的东部氏族,就为乌孙氏。
[12]蛇身而青:塞族的东部氏族。
[13]不敢北射:宝格山的北面。即巴彦宝都格的北面。射,读耶,指阴。
[14]畏共工之台:为索额苏吉的管理区。
[15]台在其东:管理着部落。东,读栋,指部落。
[16]台四方:管理着四方。
[17]隅有一蛇,虎色:边境上有一个氏族,是游牧族。
[18]首冲南方:照看着南方,守卫着南方。
译文:索额苏吉的沼泽河肆,是索族建立的索部落。沼泽河旁边的坝子,皆为湿地。水进入沼泽河,成为沼泽。,补苦氏用它来种五谷。水养育了索额苏吉、勒伊维尚德区域。在昆仑的北面,在狼山国的东面。沼泽河支系,是乌孙族居民,是塞族的东部夷。在包格山的北面,为索额苏吉的管理区,管理着部落,管理着四方。边境上有一个氏族,是游牧族,守卫着南方。
深目国
深目国[1]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2]。在共工台东。
注释:[1]深目国:指善目国。目,指管理中心。今称阿拉善盟。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2]举一手一目:林夷族之目,即林胡族的中心。
译文:善目国在东面,定都于林胡族的中心。在索额苏吉的东面。
无肠国
无肠之国[1]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2]。
注释:[1]无肠国:指乌桑国。因地处黄河的内湾边,故称为桑。在内蒙古乌海市。
[2]长而无肠:黄河的乌桑,今称海勃湾。长,指长河,黄河的别称。
译文:乌桑国在善目国的东面,定都于黄河岸边的乌桑。
聶耳国
聶耳之国[1]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2],为人两手聶其耳[3]。县居海水中[4],及水所出如奇物[5]。两虎在其东[6]。
注释:[1]聶耳国:指淖尔国。淖尔指沼泽。这里指巴颜淖尔。
[2]使两文虎:统治着两个水边的胡族部落。
[3]两手聶其耳:定都于淖尔。
[4]县居海水中:黄河部落杭族的农业区域。海水,指杭族;中,指农业区域。
[5]及水所出如奇物:乌加尔水所出灌溉着谷物。奇物,指穄物。穄,读奇音。
[6]两虎在其东:“两虎”指“良浮”,今称包头。
译文:淖尔国在乌桑国的东面,统治着两个水边的胡族部落,定都于巴彦淖尔,是黄河部落杭族的农业区域。乌加尔水所出灌溉着谷物。良浮国在他的东面。
夸父与日逐走
夸父与日逐走[1],入日[2],渴欲得饮[3],饮于河渭[4],河渭不足[5],北饮大泽[6]。未至,道渴而死[7]。弃其杖[8]。化为邓林[9]。
注释:[1]夸父与日逐走:北胡的集镇卓资。
[2]如日:是一个管理的集镇。
[3]渴欲得饮:在阴凉湖的北面。
[4]饮于河渭:阴夷洪南面,即阴山南面。
[5]河渭不足:南面的氏族。不足,读补则,即氏族支系。
[6]北饮大泽:巴颜鞑支系。
[7]未至,道渴而死:南方疆域的托克氏。
[8]弃其杖:迁到东部疆域。
[9]化为邓林:开辟为镇府。邓林,指镇府。也称政府。
译文:北胡的集镇卓资,是一个管理的集镇,在阴凉湖的北面,阴山的南面。南面的氏族是巴颜鞑支系在南部疆域的托克氏,他们迁到东部疆域,将卓资开辟为政府。
博父国
博父国[1]在聶耳东,其为人大[2],右手操青蛇[3],左手操黄蛇[4]。邓林在其东[5],二树木[6]。一曰博父[7]。
注释:[1]博父国:指巴颜胡国。
[2]大:指达尔罕。
[3]右手操青蛇:东边统治着东胡氏族。
[4]左手操黄蛇:西边统治着乌孙氏族。
[5]邓林:指卓资政府。
[6]二树木:第二次建的政治中心。
[7]一曰博父:又说叫北胡国。
译文:巴颜胡国在聶耳国的东面,早期的都镇在达尔罕,东边统治着东胡氏族,西边统治着乌孙氏族。现在的政府在东面,是第二次建的政治中心。又说叫北胡国。
禹所积石山
禹所积石之山[1]在其东,河水所入[2]。
注释:[1]禹所积石山:指伊索金霍洛地区,今称伊金霍洛旗。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实际在北胡国的南面。
[2]河水所入:指牧羊氏族居住的地方。
译文:伊金霍洛山在北胡国的南面,是牧羊氏族居住的地区。
拘缨国
拘缨之国[1]在其东,一手把缨[2]。一曰利缨之国[3]。
注释:[1]拘缨国:读诸夭国,指准格尔低地。在内蒙古准格尔旗。
[2]一手把缨:氏族为巴颜氏。
[3]利缨:指低山。
译文:准格尔国在伊金霍洛山的东面,氏族为巴颜氏。又说叫低山之国。
寻木
寻木长千里[1],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2]。
注释:[1]寻木长千里:寻木指偏关。千里,读芊黎,意为偏关。今山西偏关县城。
[2]生河上西北:建在黄河边的东山。西,读须,指东;北,读博,指山。
译文:寻木指偏关,在准格尔南面,建在黄河边的东山上。
跂踵国
跂踵国[1]在拘缨东,其为人大[2],两足亦大[3]。一曰大踵[4]。
注释:[1]跂踵国:指采照国,即采凉山国。照,指山。
[2]其为人大:建集镇于大同。
[3]两足亦大:都城也在大同。
[4]大踵:读呆照,指打雷山国。
译文:采凉山国在准格尔东面,建集镇于大同,都城也在大同。又说叫打雷山国。
欧丝之野
欧丝之野[1]在大踵东,一女子[2]跪据[3]树欧丝[4]。
注释:[1]欧丝之野:指化稍之乡。今河北省阳原县化稍营镇。
[2]一女子:耶律支系。
[3]跪据:北方部落。
[4]树欧丝:建立化稍集镇。在此仍称化稍营。
译文:化稍之乡在打雷山的东面,是耶律支系的北方部落建立的化稍营。
三桑无枝
三桑无枝[1],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2],无枝[3]。
注释:[1]三桑无枝:富饶的北平。
[2]其木长百仞:这个检目是昌平部落的集镇。百,读巴音,指部落;仞,读惹音,指集镇。
[3]无枝:称为北平。
译文:富饶的北平,在化稍营的东面,这个检目是昌平部落的集镇,称为北平。
范林
范林[1],方三百里[2],在三桑东,洲环其下[3]。
注释:[1]范林:读法能,指红峰,即赤峰。在内蒙古赤峰市,是红山文化中心。在北平的东北面。
[2]方三百里:王都在宝丰山下。方,指冯,即王都;三百,读桑博,指丰山;里,本指上,在此指下。
[3]洲环其下:照恒其须,指称王东方。
译文:赤峰国,王都在宝丰山下,在北平的东北面,称王东方。
务隅山
务隅之山[1],帝颛顼葬于阳[2],九嫔葬于阴[3],一曰有熊、罴、文虎、离朱、【丘鸟】久、视肉[4]。
注释:[1]务隅山:指濮夷山,后音变为巫医山(南方的武夷山也是如此)。在辽宁省锦州市北面。南至锦州市,北至阜新市。
[2]帝颛顼葬于阳:北照羲的疆域在南面。
[3]九嫔葬于阴:九濮的疆域在北面。濮,可读pu音,也可读fu音,今称阜新。
[4]熊、罴、文虎、离朱、【丘鸟】久、视肉:指九到岭、清河门、卧凤山、凌渚,东梁和龙湾等村落。
译文:巫医山地区,北照羲的疆域在南面,九濮的疆域在北面。又说,有九道岭、清河门、卧凤山、凌渚、东梁、和龙湾等村落氏族在那里居住。
平丘
平丘[1]在三桑东。爰有遗玉[2]、青鸟[3]、视肉[4]、杨柳[5]、甘柤[6]、甘华[7],百果所生[8]。有两山夹上谷[9],二大丘居中[10],名曰平丘。
注释:[1]平丘:指板城。分为上板城和下板城两部分。代表滦河地区,今称承德地区。
[2]遗玉:指水泉,今称水泉镇。
[3]青鸟:东河,今称东营子。
[4]视肉:指龙须门,今称龙须门镇。
[5]杨柳:指大柳河部落,今称大营子镇。
[6]甘柤:指甲山,今称甲山镇。
[7]甘华:指化皮部落,今称化皮溜子镇。
[8]百果所生:建有很多部落国。
[9]有两山夹上谷:是滦河流域的国家。两山,读滦奢,指滦河;夹上,读颉苏,指经过,在此作流域解。
[10]二大丘居中:指上板城河下板称居中间。
译文:板城在北平东面。那里有水泉、青河、龙须门、大柳河、甲山、化皮等,是多个部落建立的国家,是滦河流域的国家。有两大城镇居中间,称为板城。
北海诸兽
北海内有兽[1],其状如马[2],名曰騊駼[3]。有兽焉,其名曰駮[4],状如白马,锯牙[5],食虎豹[6]。有素兽焉[7],状如马,名曰蛩蛩[8]。有青兽[9]焉,状如虎[9],名曰罗罗[11]。
注释:[1]诸兽:指诸氏族。
[2]马:指胡族。
[3]騊駼:指饕餮氏,是一个善于治理朝政的胡族。也有可能是黄帝族妥鲁则柯氏。
[4]駮:指巴颜氏。
[5]白马,锯牙:巴颜蒙的钜燕氏族。
[6]食虎豹:从是游牧和农业两种老动。
[7]素兽:指狩猎氏族。
[8]蛩蛩:指移民支系的氏族,读羌羌更恰当。
[9]青兽:指犬戎族。
[10]虎:指胡族。
[11]罗罗:指来自西部的氏族。
译文:北海外有氏族,是胡族,名叫饕餮。有一个氏族,名叫巴颜氏,是巴颜蒙的钜燕氏族,从事游牧业和农业两种劳动。有一个狩猎氏族,服饰像胡族,名叫羌羌氏。有一个犬戎族,是游牧氏族,名叫罗罗。
北方禺彊
北方禺彊[1],人面鸟身[2],珥两青蛇,践两青蛇[3]。
注释:[1]北方禺彊:指巫医山以北地区的氏族。禺彊,指夷疆。
[2]人面鸟身:是僚族居民,所以传承为辽河文化区与。辽,即僚。
[3]珥两青蛇,践两青蛇:这是一种肢解表达,应为珥践四青蛇,指管理着四周的东胡氏族。东胡,也称东濮。
译文:巫医山北面是夷疆地区,住着僚族居民,管理着四周的东胡氏族区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