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濮语解读——第七卷 海外西经
(2016-05-25 19:44:03)
|
|
|
注释:[1]灭蒙鸟:指妈妈僚、娘僚,今娘演变为凉,即凉山僚。在四川凉山州。
译文:从海外西南角记述到西北角。
|
|
|
注释:[1]大运山:指大伊山,即峨眉山。又称峨眉洪所。
译文:峨眉山高三百仞,在娘僚国的北面。
|
|
|
注释:[1]三身国:读叟都国,指泗坪国,在四川雅安。泗、三,都是音译,原意是鸡和鳯。后来按鸡译为雅。
译文:泗坪国在峨边的北面,是雅族的泗坪国。
|
|
|
注释:[1]一臂国:指大金川国。
译文:大金川国在北面,那里有大金川氏族,梭磨河氏族,河杜柯河氏族。那里还有马尔山、岷山氏族,是梭磨河边的大氏族。
|
|
|
注释:[1]奇肱国:指孜肱国,即孜门国。今称肱孜或甘孜。
译文:甘孜国在西南面,集镇在雅江边的高地上,分南北两个聚居区,座落于水岸边。有一群人,是利吐东山的沙鲁里支系青濮。
|
|
|
注释:[1]形天与帝至此争神:色达北端的嘎琼扎赛。
译文:色达北端的嘎琼扎赛,是北端的氏族部落,座落于长雅山。他们以乳为粮,以牛角为杯子,是长须干玛曲流域的部落。
|
|
|
注释:[1]女祭女戚:指瑪沁部落和瑪曲部落。即今青海的玛沁县城和瑪曲县城。
译文:玛沁部落和玛曲部落在北面,座落于黄河的两岸,玛曲部落座落于黄河的下游,玛沁部落座落于上游。
|
|
|
注释:[1]䳐鸟:指同德。濮语称河为僚,契语称河为德。
译文:同德部落和贵德部落,贵德的水清,同德的水黄,他们都是共工国的部落。在玛沁部落的北面,同德的集镇在山上。又说叫南河部落与东河部落,是黄河边的部落。
|
|
|
注释:[1]丈夫国:指折山国。刚察山,又称折夷刚德山,简称折山,读为折胡,谐音丈夫。
译文:折山国在南河部落的北面,定都在折夷刚德部落。
|
|
|
注释:[1]女丑之尸:指临泽之肆。泽读策音,与丑谐音。
译文:临泽之肆,是建于张掖之外的集肆。在折山国的北面。是由裕固族管理那个地方。张掖在北面,临泽在北面的北面。
|
|
|
注释:[1]巫咸国:指久部落国,今跟据“久”谐音称为酒泉。
译文:酒泉部落国在临泽北面,他的东边是东肆,西边是犬肆。在嘉峪关,关里关外的部落人群都要从这里经过。
|
|
|
注释:[1]并封国:指沘汾国。即东河国。沘汾,今称北大河。
译文:东河国在酒泉部落的东面,属农业部落国,是东塔部落的氏族,是哈萨克族。
|
|
|
注释:[1]女子国:指勒者国,濮语读勒疏国,今称疏勒。
译文:疏勒国在酒泉部落国的北面,有两个疏勒部落,一个是玉门,一个是瓜州,疏勒河水照顾着他们。有说,玉门部落是宗主部落。
|
|
|
注释:[1]轩辕国:指匈夷国。在新疆哈密地区。
译文:匈夷国支系是东博尔羌山的部落支系,其氏族为巴里坤部落氏族,在疏勒国的北面。他们是塞族居民,管理着塞上地区。
|
|
|
注释:[1]穷山:指博尔羌山,实际为西博尔羌山,又称博格达山。
译文:博尔羌山在北面,是博格羲氏族的区域,南面是匈夷城。在匈夷国的北面,东边是博尔羌部落统治区。有四个塞族部落治理着这个地方。
|
|
|
注释:[1]诸夭之野:指准葛尔之乡。
译文:在准葛尔之乡,有西部人的城镇,东部人的部落;东部人是原住民;外来民住在北面,北面是斋桑夷东迁之乡,人们在布尔斯王河建立部落,定都在吉木乃,都城氏族是冲乎尔支系。在四塞族部落的北面。
|
|
|
|
|
|
注释:[1]龙鱼陵居:指鄂沘瑙尔国,在鄂沘的源头。鄂沘,即鄂毕河。华夏称鳄为龙,鄂沘就称为龙溢,称鄂沘瑙尔国为龙溢瑙纪,谐音龙鱼陵居。今称巴尔瑙尔。
译文:鄂沘瑙尔国在北面,氏族是尼塞族。也有说是罗刹族。各部落的氏族人群都从这里行走九乡。又说鄂沘在准葛尔的北面,既为河,也是交通线路。
注释:[1]白民国:指伯利亚国。在新西伯利亚。民,读米,指地方;利亚,指地方。
译文:伯利亚国在鄂沘瑙尔国的北面,在伯利亚河岸边。那里有骆驼,形状像马,背上有驼峰,乘着它可以到达托木斯克。
|
|
|
注释:[1]肃慎国:指苏真斯克国。全称“安热罗苏真斯克”。
译文:苏真斯克国在伯利亚国的北面。那里有个氏族名叫匈奴游牧民,住在安热罗河北岸,是河边的茨克氏族支系。
|
|
|
注释:[1]长股国:指斜尔古国,今称苏尔古特。
译文:斜尔古国在匈奴移民国的北面,在河岸边。又说叫下瓦尔国。
|
|
|
注释:[1]西方蓐收:西面是罗刹国。
译文:西面是罗刹国,是著名的国家。有两条河养育着这个国家,一条是伏尔加河,一条是顿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