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谋划新教学

标签:
教育 |
分类: 活动简报 |

聚焦新课标
——李建荣两级三届名师工作室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为更新团队教育理念、提升团队教师学科素养,领衔人李建荣老师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阅读和学习交流活动。
6月13日晚8点,李建荣两级三届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腾讯会议进行“一月一约读,聚焦新课标”在线读书交流活动。成员们踊跃发言,畅谈心得体会。
成都市桂林小学贺莉:学习了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语文课程标准,我体会到:此次修订内容强调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导向,在学科整合上,进一步加强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以“双减政策”为导向,明确提出了作业习题设计要求,要减少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增强作业针对性,增强实践性作业,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
成都市站东小学马启凤:新课标中统领总体目标的是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应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新课标中给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提出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觉得以后说一个人“语文很好”,不仅是卷面分数高,综合来说是要具备极高的思辨性评价能力。“新课标”中,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内容之一。无论阅读或者创作,如果太范式化,孩子们很难长远地、自驱地让自己成为终身阅读者或终身表达者。教师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平等表达与思考的场域,积极引导、引申、激发孩子的表达。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中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想法是被认同的,不断地迈向自驱性的思考和表达。总之,学习新课标,让我明白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回到培养学生“创新思辨”的素养上来,引导孩子适应当今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
成都市桂林小学曾小英: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相比于以前的版本,内容变得更多更具体了,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它也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它明确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语文老师身兼班主任工作,我们要利用语文学科阵地,结合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必备的一些优秀品格。
成都市成华小学袁新欣:如果说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指向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那么语文学习任务群则是指向怎样培养人。对于课程标准提到的三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我们可以以单元教学为主,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特点,来落实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学习的经验,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列五书池学校阳旭:2022版《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新概念,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语言文字的运用需要在具体、真实、富有意义的情境中去学习、积累和实施。教师要突破过去较为单一的教学课型,采用丰富多样的课型。特别是阅读教学,需突破单篇文本精讲精练的形式,将单篇文本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等不同课型有机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成都市桂林小学陈瑜:新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具有以下特点: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体现的是真实的语文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和典型的实践活动;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强调任务意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认真研读每个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我们可以发现其指导思想和学习方式跟我们之前倡导和实施的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是一致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以学习任务群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成都市成华小学邱晋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鼓励老师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师视线要放得更加长远,真正的立足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真正的从教学生转变为教语文,把抽象的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让孩子在思考、发问、探索和想象中获得语文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成都市成华小学校蒋妮伶:新课标强调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乐于和他人分享阅读所得,使学生有意识地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学生有顺序地说与有条理地写,离不开老师与学生富有创意地设计和参与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细致地观察周遭,乐于表达。由此,我认为学生说和写能力的展现是学生兴致勃勃、扎实的阅读与思考,是老师进行创造性的巧妙的教学策略,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融会与贯通。
成都市海滨小学校钱韵伊:新课标把“价值引领、以文化人”放在了首位。翻开新课标的不同版块,不难发现育人导向一直贯穿其中,其实这是在进一步强调语文课程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所以,在教学中,要以语文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建立文化自信。除此之外,新课标还优化了课程内容的设置,特别是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样一个概念。以任务驱动学习,以任务开展自主性学习,最终指向的其实还是学生学习的思维与方法。这也提醒着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更要学会“用语文”,重方法胜过重内容。
熊猫路小学邱秀菊:新课标提出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4个方面,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新课标明确了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学习任务群不只是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老师改变我们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式,以任务来引领教学,以任务驱动学习。
听完大家的交流,领衔人李建荣老师对工作室成员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结合新课标和教学实践,李老师对工作室成员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指导,提出了七个“变”的要求。
一变角色。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多学习、研究新课标理念,把新课标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二变思路。语文教学直指单元语文要素,采用大单元整体推进的方式,积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怎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用好语文教材去教语文。
三变设计。由单一课程向融合课程延伸,挖掘学科知识的关键点,有效创设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学习方式。
四变教的方式。老师退后,学生向前,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做中学、创中学。
五变学的方式。学生成为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鼓励他们勇于实践、乐于探索,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六变作业。变单一为多样、变负担为乐意,实行分层、分批作业,体现探究性、综合性,切实“减负增质”。
七变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真实的学习,变单一评价为综合评价,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全面推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向评价落地。
最后,李老师殷切希望工作室里成员能在以后的课堂中改变自己,积极探索新方法,实现新突破,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
撰稿:阳旭
初审:陈瑜
编辑:李刘怡
终审:李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