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历案》中感受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变革

标签:
教育 |
分类: 活动简报 |

在《学历案》中感受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变革
——蓉营两地名师工作室“学历案”的学思行线上联合研修活动
2022年5月24日下午2点,成都市李建荣市区两级三届名师工作室的45名成员与四川师范大学—营山校地共建魏良平名师工作室的14名成员,以“学历案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变革”为主题开展联合研修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交流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优质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本次活动分为两大板块,一是李建荣老师交流“《学历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二是李建荣工作室成员杨芙蓉、唐天、李刘怡以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阅读教学为例,用《学历案》思路分别交流阅读课三种基本课型的设计与实施。活动由营山县教师进修学校魏良平校长主持。
《学历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
李建荣老师先用语文大家、专家的观点引证,提出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心中无人、传递已知、主客错位、目标混沌、方法缺失等真实问题,指出老师还是话语拥有者、知识传播者、行为裁决者。为了学生,我们必须转变角色,《学历案》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抓手。
什么是《学历案》?李老师就《学历案》的转变目标、价值追求、实践建构提出看法。一要立足于学,服务于生,实现思想上的转变;二要由逐篇讲读到大单元整体推进,实现策略上的转变;三要由写教案转到写《学历案》,实现教学方案设计上的转变。在教学中,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从而变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虚假学习、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基于《学历案》,李老师提出三种阅读课型:导学明法课、试水用法课、得法运用课,能有效实现“讲——扶——放”的层递关系,促进螺旋上升。
学有所思,交流心得
活动上,魏良平名师工作室成员何婷、徐枫老师分别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她们觉得《学历案》指向了素养的养成,着眼于学生的收获,实现了课堂从“讲到扶再到放”的转变,更新了自身的认识,自己将会不断探索学历案相关理论。
会后,老师们反响热烈,心得丰富,在微信群展开了积极讨论,李建荣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精彩分享如下:
成都万汇学校廖燕梅:通过今天的学习受益匪浅,特别是三位老师以案例详细讲解,让我对《学历案》的认知更加清晰明了,“大单元教学”是从“大”的观念、任务、问题等角度出发,聚焦学生的语文素养,合理设置单元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以大任务统领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通过对教材的把握、整合、处理,使之形成结构化系统,据此制定整个单元的教学方案,这种任务学习是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的主动建构,需要多种连贯的学习活动的支持。并立足于学生的学科课程核心素养,以主题为线索,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进行连续课时的单元整体教学。
成都市双水小学校王霞:在今天下午的研修活动中,李建荣老师的一句“老师心中装的是知识,追求的是分数,学生成了‘知识容器’”直击我的心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学生,如何看待文本,如何看待语文教学,该如何切实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之道,即教师要真正做到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教师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杨芙蓉老师阐述的学历案的价值追求正是对这些理念的完美诠释,唐天老师设计的学历案与教学目标形成了精准的对接,李刘怡老师的学历案丰富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更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得见,摸得着”。作为聆听者,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学历案”,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选择!
邛崃市北街小学任丽丹:参加今天的活动,我真正理解了“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的含义。今天三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为我们分享了三节精彩纷呈的导学明法课、试水用法课、得法运用课。这三位老师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在教学环节的实施,抑或是在课后的反思中,都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学,真正做到了眼中有学生。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地渗透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了心中有目标。同时,每一种课型都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渗透其中,将教学的方法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全面落实了手中有方法。这三位老师的很多教学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成都市建设路小学张雪:今天的交流活动,让我更加深了一个理念——语文教学需要变革!语文教学应以育人为导向,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整体意识,在大单元整合下,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方法,变“追问式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改变评价方式,变“结果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龙潭分校何家安:长期以来,教案都是从“导入”开始写教学过程,课堂教学都是在老师“高控”的状态下进行。李老师对学历案准确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如醍醐灌顶般改变了我对教案和课堂教学的认知。杨芙蓉、唐天、李刘怡三位老师分享的实践路径和过程,使我清楚地认识如何运用学历案进行实践操作。老师应该转变观念,变教案为学历案,变老师“怎么教”为学生“怎么学”,最终提升课堂质量,实现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育。
“与众人焉共进乎仁,则其浸灌熏陶之厚,规切磨砺之益。”与众人学习,萌生知识新芽,促进认识更新。通过联合研修,两地工作室的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享了课堂实践经验和学习心得,这必然对《学历案》的认识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