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促成长思行共芬芳

标签:
教育 |
分类: 活动简报 |

教研促成长 思行共芬芳
草芽舒展,细雨如丝,目之所及,满眼新绿。3月31日上午,成华小学秀美校区语文大组教研的关键词是“分享”。应成华小学邀请,李建荣成都市第二届名师工作室成员、石室天府中学附属小学杨敏老师到校分享了“阅读,指向最美的表达”的专题交流。
秀美校区语文大组长陈静简介杨敏老师后,交流活动便拉开了序幕。
首先,杨敏老师引用作家莫言的话“创作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作为交流引言。杨老师说,写作是阅读积累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输出,阅读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准备。她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关联,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那么,除了阅读,教师还能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呢?杨老师给出了三个法宝,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写作难题。
一是以兴趣为抓手。兴趣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写作启蒙期,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杨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为例,她没有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写300字的作文,而是借助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观察单元导语中描述秋天的小诗,并布置了特别的写作活动:召开新诗发布会——以“留住秋天”为主题写一首诗。于是,小诗人们在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将自己眼中的秋天变成了一首首可爱的小诗,将秋天真正留在了自己的诗歌里。
二是以活动促积累。在杨老师的班级,活动就是活动,写作就是写作。班上的孩子都知道,搞活动之后不需要写一篇作文,搞活动就是要充分的享受过程。杨老师强调,如果学生带着写作文的心去参加活动,难免会有些不够尽兴,所以,活动就是活动,只有充分享受过程,才能产生美好的记忆,才值得被记录。果然,在每一次节日活动之后,班上不断的有孩子主动的拿起笔杆,记录起活动中的种种美好,这些活动也无形中转换成了日后写作的绝佳素材。
三是以方法作支架。杨老师在写作教学中采取一文一带作文教学法,以问题为突破口,让基于学情的习作指导、练习更有针对性;从仿写入手,降低习作难度,提高写作兴趣;关注细节,从格式、标点、结构等方面进行细致指导,让孩子学到最基本的习作知识。
杨老师的交流结束后,成华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李建荣主任作了简要总结。他用六个字对杨老师的交流作出了评价,那就是“接地气”“有效果”。李主任说,孩子对阅读、写作的兴趣,以及老师和学生写作的累累硕果,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杨老师的方法既接地气,又有效果。李主任还对成华小学与会的语文老师提出了建议: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呢?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深思和探索的话题。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树木在森林中依偎生长,繁星在银行中辉映璀璨,思维在互相碰撞中获得新知。春天因斑斓的色彩而美丽,教师因深邃的思考而睿智。相信,每一位老师都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受到良多启发,教研同行,我们终将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