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导读激趣快乐阅读——导读课模式初探

(2020-07-05 11:56:16)
分类: 专题研修

导读激趣 快乐阅读

                   ——导读课模式初探

成都市站东小学校 张梅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中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面对这样的要求,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落实这样的阅读总量要求无疑是最好的。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用不同的引导方式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落实阅读。

其中,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生兴趣,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殿堂,关于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经过实践,总结出以下模式:

一、 创设轻松氛围,激发兴趣引入

岳乃红说:“导读课的目的是‘初步建立儿童与书的联系,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兴趣。’在教学时,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从导入的环节抓住学生的眼球,像磁石一样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整本书导读课的导入环节,应具有以下几个要素:足够有趣,足够贴近孩子,足够自然。教学中,教师可以由学生的日常生活谈起,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走进这本书,也可以通过与书关联的图片、文字、故事等导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以诗句导入;以书评导入;以插图导入;以精彩句段、动画片段导入;以故事导入;以谜语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更快地带领学生进入课堂,进入书本。

二、 整体感知书本,形成初步印象

当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本新书时,对书本的构成可能不会很清楚,就会产生很多疑问,关于作者、关于书本大概内容,关于封面、封底上呈现的各种信息。导读课就是要解答这些疑问,让学生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留下初步的印象,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 

导读大多从书的封面开始,引导学生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由此来猜一猜故事大概会写什么。在书的封面,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内容:书名,书的作者,封面上的图画及选取的重要文段,翻译者、出版者。课堂上,教师可以抓住书名的特点,借助封面和内容简介,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对这本书的作者、人物等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设置疑问,吊足学生阅读的胃口。这样,学生的阅读的欲望被激发,深入阅读也就顺理成章。同时还可以由封底的书评、推荐语等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参与阅读的兴趣。

三、 找准切入点,体验阅读乐趣

面对整本书,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本信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产生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呢?切入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像一则好的预告片就能引发人们观看的兴趣,导读课也有着这样的重任,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发话题,制造矛盾冲突点或引发价值取向不同点,由此激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愿望,是导读课的重点。

一本书的切入点有很多,从封面入手,让学生质疑,引发阅读期待,比如,《小王子》封面那孤独的星球、那立于星球之上的小男孩,还有那只小狐狸,他们之间会有怎样有趣的故事?从人物形象、经历入手,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时随着人物命运变化的过程加深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这种方法使用于人物传记、或有较多人物群像呈现的作品。从作者入手,讲述创作故事,引发阅读兴趣;从文中插图入手,猜想故事走向,调动阅读的欲望,这类比较适用于科普类或童话故事类,由有趣的图片、揭示重要情节的插画,引发学生的强烈好奇;从相关影视作品入手,激发兴趣;从精彩、有特色的语言入手,不同作家的作品闪耀着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老师在导读时,可以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

四、 设置相关悬念,再次激发兴趣

导读课的最后环节,在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戛然而止,设置疑问,勾起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望,进而满怀热情走进文本深入阅读。除了设置悬念以外,也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它信息,如获奖情况,名人和媒体的评价,以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等,使学生对本书的了解更加全面,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

另外,导读课上还可以适度自然地对学生渗透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指导,在教学时也可以把“传授方法,提出建议”做为一个环节,放在导读课中。(诸如朗读和默读的运用,精读、略读、跳读和浏览的不同要求,边读边想画面,边读边思考,以及如何抓要点,如何梳理故事情节,如何体会人物形象,如何揣摩语言的精妙,如何做摘抄、作批注、写体会等等。)老师在导读课上对这些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强调和点拨,会使学生读起来目的更明确,更有利于学生重点读、深入读。

以上是我们总结出的课外阅读整本书导读课的基本模式。四项内容相对独立,构成四个模块。主体部分是第二、三项,在第三项中可以适当传授阅读方法,提出阅读建议,也可以将方法指导这一环节单独列出。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几项内容之间的顺序,以及内容的增补,应根据书本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而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