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日报》:剪枝记
剪枝记
乔凯凯
在旧书桌的抽屉里,翻出一沓泛黄的稿纸,是大学时写的小说,密密麻麻改了又改,最后卡在某个情节里,写不下去了。那时总不甘心,觉得再熬熬就能写出满意的结局,就这样带着这份“未完成”的执念走了许多年。
直到某天,我被一个项目折磨得苦不堪言,一向争强好胜的我选择了放弃,拱手让给其他同事。坐在办公室放空的瞬间,我忽然想起那沓稿纸——原来有些卡住的路,不是熬就能通的。
回家后我拿出那沓稿纸,没再看上面那些字句,而是径直走到楼下,将撕碎的纸片塞进垃圾桶,心里竟有种莫名的轻松。
我想起外婆每年清明前后,她总会搬来木梯打理葡萄架。那些熬过冬天的藤蔓看着精神,其实藏着不少枯枝,还有些疯长的枝条,缠缠绕绕爬得老高,却一朵花也不肯结。外婆专挑粗硬的老藤下手,咔嚓一声,枝条就落了地。我在一旁可惜:“长得多好啊,剪了不可惜吗?”外婆停下来,指着剪口渗出的汁液说:“你看,养分都被这些乱枝抢去了,不剪掉,今年的葡萄怎么甜得起来?”果不其然,那些被修剪过的藤蔓,不久就冒出嫩红的芽,到了夏天,果然缀满了紫莹莹的果子。
放弃从来不是终点。就像秋天的树抖落所有叶子,不是认输,而是为了把养分藏进根里,等春风一来,再抽出新的绿。那些被我们果断放下的执念、卡住的路、不合适的选择,其实是给更重要的事腾地方。有时候果断的割舍里,藏着另一种新生。
《海口日报》2025年10月25日
前一篇:《厦门晚报》:父亲的冬瓜
后一篇:《清远日报》:生活里的“轻社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