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
加强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很多学生不认真审题,甚至省略了审题这一步骤,
提笔就算,不是抄错数,就是抄错运算符号,犯了低级错误,特别是小学四年级的简便运算,更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准确抓住数的特征,根据题目中数的特征,对题目有一个整体认知,再判断符合的运算定律,提高正确率。例如,在简便计算时,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75
25-75
25”,学生马上就想凑整,不管题目中有没有括号,也不管能不能用简变算法,导致计算出错。
2.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计算时,书写认真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书写依赖橡皮,总是涂涂改改,字迹不清,经常出现看错数字的现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摆脱对橡皮的依赖。其次,要从低年级起规范数字和运算符号的书写。有些学生书写潦草,如0和6不区分,把
写成×或把×写成 ,把÷写成 或把 写成÷,这些都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
3.认真检查的习惯
检查是计算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计算正确与否的有效措施。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
验算方法,养成检查的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