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等核心概念,其中,将数感放在了首位。良好的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1.在感知中初步建立数感
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培养往往借助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亲自感受,体验数的概念,从而构建数感。
2.在运算中建立数感
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因为数感较差,计算错误百出,而数感较好的学生计算速度快、准确度高。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数的特征,如哪些数相加能凑整,哪些数相乘能凑整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个位1和9、2和8、3和7、4和6,这些数相加能凑整,25×4、125×8,这些数相乘能凑整。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计算中建立数感,
再将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分数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3.在估算中培养数感
学生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应该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在计算前估算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如计算1.97×5.1时,首先判断出结果一定是三位小数,然后将1.97估成2,5.1估成5,积一定在10左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