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鳞片状的洋葱模型结构
(2023-11-22 13:09:40)
由于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地球形状像球而略扁,赤道半径是6378,2公里,极半径是6356,8公里,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昼夜,绕太阳一周时间是一年。地球像鸡蛋分为蛋壳,蛋白,蛋黄一样,也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更像洋葱头一样,可以进一步分成一层一层更细的层次。
地壳是地球的表层部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其中大陆地层较厚,平均为33公里。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公里。盆地地壳较薄,厚度只有几公里。海洋地壳厚度较薄,一般只有5-6公里。大陆地壳是双层结构,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大洋地壳多为单层结构,只有硅镁层。
地幔,为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了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称为莫霍面。德国科学家古登堡发现了地核与地幔的分界面,称为古登堡面。从而确定地幔厚度在2800公里以上。地幔物质平均密度为4,54克/厘米3,地幔体积占地球体积的82,26%。地幔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67,0%。
地幔又可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随密度的变化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平均密度3,5克/厘米3,地震波速度较低。下地幔由于压力随深度增加,物质密度增加,下地幔平均密度为5,18克/厘米3,地震波传播速度也增加。
地核,为地球的中心部位。半径约为3470公里,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有较高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温度相当高,为摄氏4000
度-6800度。地核的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体积占地球体积的16,2%。
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发现地核也有外核与内核之别。内外核的分界面约在5155公里深处。因为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透外核,所以推测外核是由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构成。外核物质在地球自转时,缓慢运动可产生0,5-0,6高斯的磁场。由于横波在内核存在,所以推测内核是固态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