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百科
老百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303
  • 关注人气: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2024-09-12 07:50)
标签:

杂谈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朱元璋起兵后,他作为朱元璋的谋士,协助朱元璋统一中国,并对明初典章制度多所规划。刘基还是诗文并善的作家,他的散文风格古朴浑厚,逻辑性强,其中有不少优秀的讽刺小品。《卖柑者言》就是其中之一。
      《卖柑者言》,作者通过一个卖柑小贩的议论,用形象的比喻揭露了那些‘佩虎符,坐皋比,峨大冠,拖长绅’的封建士大夫,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败类。
        文章情节如下:元末明初,柑橘是杭州的重要水果。有些小贩善于保存,在寒暑季节也不溃烂,看上去仍然新鲜如初,在市场上高于正常价钱的十倍,人们还争着购买。
       刘基也买了一个,剥皮时有烟扑口鼻,看其中则干的像败絮。于是问之:“这果子卖给人,用于祭祀,送给客人吗?外表晃人眼睛可以欺骗愚瞎之人?太骗人了。”
        卖柑者笑道:'我做这种生意多年,并赖此养活自己,我卖,人买,从无人言,而独不满足你的要求?世界上欺骗人的事情不少,而独有我吗?你考虑了吗。当今,配载虎符,坐虎皮交椅的武将
(2024-09-09 08:02)
标签:

杂谈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生于楚国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他为了楚国强大呕心沥血,奋斗终身,以命抗争。但受到当权的投降派不断地打击和迫害。他写下了以《离骚》为代表的大量爱国主义的诗歌来抗争。
      楚国在长江两岸,秭归是我国橘子的原产地。秭归,地处长江之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橘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晏子使楚的故事,以橘子的生长受环境影响,引申到人受环境的影响。而屈原的诗歌《橘颂》则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是歌颂橘树,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表述,表明诗人宁志不移,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橘,古时也称,柑,柑橘,橘柑。据《水经注》记载:在古代湖北江陵一带曾广泛种植,达数千颗橘树以上,被认为吉祥之树。屈原也喜欢这种树,因此写下了《橘颂》一诗。意思如下:
                        橘树,你为适应南方水土,皇天后土庇护下的吉祥之树。
      &nb
标签:

杂谈

       橘子树,芸香科,是常绿乔木,树枝细,通常有刺,叶子长卵圆形,果实球形稍扁,果皮红黄色,果肉多汁,味道甜。果皮,种子,树叶等中医都入药。
       枳树,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上有刺,叶为复叶,有小叶三片,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春末开花,花白色,浆果小,球形,黄绿色,味酸苦,不堪食用,也叫,臭橘,枸橘。
       中国在3000年前,就有橘子树的栽培种植。据周公旦所著《周礼-考工记序》记载:‘橘愈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意思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而在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这是由气候不同所造成。可见在3000年前,我国就注意到气候对树木生长的影响。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代齐国政治家晏婴主导的历史变化。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有《晏子使楚》的故事。中间有晏婴与楚王之间的一段对话: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024-09-03 06:27)
标签:

杂谈

      热带是指赤道两侧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回归线是地球上赤道南北两侧各23度27分处纬度圈。北边的叫北回归线,南边的叫南回归线。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范围限于两条纬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叫回归线。
      热带受到太阳的热量最多,冬季夏季的昼夜时间相差不多,全年气温的变化不大,降雨多而均匀,有全年皆夏的特征,年平均气温22-26度。由于气候炎热,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适宜植物生长,因而热带生长着丰富的植物。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热带森林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除了大量热带木材外,还提供如橡胶,油棕,椰子,咖啡,可可,金鸡纳霜,剑麻等重要原料。
      橡胶树,常绿乔木,枝细长,复叶由三片小叶构成,小叶长椭圆形,花白色,有香气,结硕果,球形。原产巴西,现在热带地方多有栽培,是最主要的产橡胶的树种。
     油棕,常绿乔木,和椰子树极相似,羽状复叶,叶柄的边缘有刺,肉穗花序,花单性,果实卵圆形,黄褐色。
(2024-08-31 15:01)
标签:

杂谈

      寒带是指南极圈,北极圈以内的地带。极圈为地球上66度33分的纬线所形成的圈,在北半球的叫北极圈,在南半球的叫南极圈。那里气候寒冷,最暖的月份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以下。近两极的地方,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
      在这寒冷的地带,主要生长着针叶林树种。如挪威的云杉,为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叶子针形,略弯曲,球果长椭圆形,褐色。木材白色,质坚而致密,供建筑和制器具用。
      欧洲赤松,为常绿乔木,茎高大,树皮暗红色叶子形状像针。雄花绿色。球果尖卵形,种子褐色。木材可供建筑和制造器物用。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泰加林,泰加林,俄语原意为‘广阔的森林’,通常称北方针叶林为泰加林。西西伯利亚泰加林,主要构成是云杉和冷杉。冷杉,常绿乔木,茎高大,树皮灰色,小枝红褐色,有光泽,叶子条形,果实椭圆形,暗紫色。木材可制器具。也叫枞树。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主要为西伯利亚落叶松和兴安岭落叶松。落叶松,为落叶乔木,叶子针状,条形,雄花黄色,雌花绿褐色,果实卵圆形,表面有鳞片。木材坚硬致密
标签:

杂谈

      人类发展早期,与自然界斗争能力很低,人们主要依靠双手采集现成的野生植物为食物。如野菜,果实(浆果,橡实,栗子等),根茎等为食料。并于渔猎活动相结合,解决生存的基本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需要,穿衣,吃饭,居住和行路的问题。
      从猿到人的演化,就是首先知道利用借用外物建立屏障,减少外界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人的生理影响。如天气的温度变化,风霜雨雪的侵扰。这个随身的外物就是衣服,
     最早的衣物,是人们在渔猎过程中获得的兽皮或鱼皮,经过简单的加工用来遮风挡雨。如狐皮,集腋成裘,商朝比干是狐裘的发明者。而鱼皮衣服发明一直传到现在,中国赫哲族一直保留制作鱼皮衣物的传统。用草和棕榈叶子制作的衣物也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叫做蓑衣。
     关于衣服的制作,在《墨子-辞过》中有详细的描述:在上古时代人们不知道做衣服的时候,穿着兽皮,草索制成的腰带,冬天不够轻便温暖,夏天不够轻便凉爽。后来人们学会制作丝麻,织布匹,以此制作衣物。冬天穿生丝,麻线制作的衣物,只求轻便而温暖;夏天穿葛麻制作的衣物,只求轻便而
(2024-08-10 13:30)
标签:

杂谈

       道教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一样,也有不同门派。道教最重要的门派是‘正一道’和‘全真道’。正一道的‘正一’意味‘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正一道又称正一派,其始祖是汉末张道陵及其开创的‘正一盟威’之道。又称天师道。全真道,为金代王重阳创立。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圆能,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奉《道德经》,《清静经》,《孝经》,《心经》,《全真立教十五论》为主要经典。
       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生活相对世俗化,不忌荤腥。但有四忌食之说:即不吃牛肉,狗肉,乌鱼,鸿雁。因为牛一生劳作,还为人类提供牛奶,是善的象征,老子骑牛过函谷关,牛是道教恩人,因此道教不吃牛肉。狗是人类忠实朋友,终生随主,为主效劳,因此被认为具有忠的品质。乌鱼,在产卵期间,两眼昏花,只能靠鱼仔供养,这种行为被视为孝,因此不吃乌鱼。鸿雁,一生忠贞不渝,即使一方死亡,另一方也会终生独居,这种精神被视为贞,因此不食 。
       正一派教义,主要以符箓斋醮,祈福禳灾,降邪驱鬼,超度追荐,为主要修行内容。正一派在民间影
(2024-08-08 08:17)
标签:

杂谈

       道教经过南北朝的陆修静和寇谦之的整理,逐渐由原始的分散状态进入相对统一成熟阶段。由民间的宗教,逐渐走入上层社会。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持,成为统治阶级控制的官方宗教。
       李唐建国初期,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说明其政权的合法性,认识到道教是可以利用的工具。因此,大力宣传唐朝李氏家族,是古代道学家老子后裔,李耳是其先祖,是道教的祖师爷,创始人,并由庄子,列子等一路传承下来。《老子》,《庄子》,《列子》等,为道教的经典,大量注释出版,修建道观,一再加封,供奉道家先哲,给与各种名号。从上到下形成一股潮流,从王官贵族到文人学士,无不以与道教相关为荣。
       太平公主(约665-713年),她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最受宠爱的小女儿。开创了皇帝女儿当女道士的先例,公元670年,太平公主八岁时,其外祖母荣国夫人在洛阳去世,武则天就让五六岁的小女儿出家祈福,道号太平,这也是太平公主名称由来。虽然号称出家,她却一直住在宫中。这相当于一次镀金过程。
       杨玉环(719-756年),山西人,初嫁唐玄宗儿子李琩为妃,
(2024-07-31 11:37)
标签:

杂谈

      佛是古代印度语(梵语)buddha(佛陀)音译的略称。亦译为‘佛图’,‘浮屠’等。意译‘觉醒者’。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醒悟),觉醒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层次。凡夫缺此三项,普萨缺最 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佛,是小乘佛教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佛教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认为其数甚众。
     佛教,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许多国家,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小乘佛教,是早期佛教的主要流派,尊释迦牟尼为圆满导师。主张自渡或自利,修成阿罗汉为最高目标。坚持声闻圆觉之道,注重三十七道品宗教道德修养。以《阿含经》等为主要经典。小乘佛教主要流传于东南亚各国。大乘佛教认为小乘佛教教义繁琐,不能超渡很多人,因此贬称它为小乘。
     大乘佛教,大是对小而言,乘是指运载工具。大乘佛教是公元一,二世纪流行的佛教派别,自以为可以普渡众生,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众生,从生死大河的此岸达到菩提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所以自命为大乘。大乘佛教以《般若经》,
(2024-07-20 05:36)
标签:

杂谈

    血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色或鲜红色,有腥味,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其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给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
     血球,为血液中的细胞,由红骨髓脾脏等制造出来,分红血球和白血球两种。红血球,为血球的一种,比白血球小,是圆饼状的细胞,红色,无细胞核,含血红蛋白,产生于红骨髓中。作用是输送氧气到各个组织,并把二氧化碳带到肺胞内。也叫红细胞。白血球,比红细胞大,无色,有核,产生在骨髓,脾脏和淋巴结中。有吞噬病菌,中和病菌分泌的毒素等作用。也叫白细胞。
    血小板,血液组成部分之一,比血球小,形状不规则。含有凝血致活素,能帮助血液凝固。血浆,血液中除血球,血小板之外的部分,无色透明的液体,含有水,无机盐,营养物质,激素,尿酸等。血浆经过毛细管过滤就成为组织液。
     贫血,人体的血液中红血球的数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的数值时叫做贫血。成年男性红血球为540万/微升左右,血红蛋白为16克/分升。女性红血球为80万/微升左右,血红蛋白为14克/分升左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