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求原来有多少)》教案与反思

标签:
体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解决问题(求原来有多少)》教案与反思
单位:塘下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8页例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在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中,学会用画图、想象等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 “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情境引入
1.小游戏。
教师请学生在盒子里拿1个礼物,观察盒子还剩多少礼物。
师: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礼物?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拿走的先拿回来,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
2.情境引入。
和喜羊羊一起玩闯关游戏,帮喜羊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知,明晰思路
(一)出示图片,收集信息。
1.出示情境图:
一个盒子里装满哨子,被体育老师领走了7个,还剩下5个。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
(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到前面边指边说吗?
(2)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原来”是什么意思?
你希望体育老师帮我们做什么,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原来有几个哨子了?谁能到前面指一指哪些是原来的哨子?
(3)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同桌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明晰思路。
1.把图上的信息和问题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并列出算式。
学生活动
2.交流汇报,理清思路。
(1)展示、汇报
(2)师边板书图和算式,学生边说图意。
(3)同桌边指图边说算式的意思。
(三)检验反思,总结回顾
1.检验
解答正确吗?
2.小结
三、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1.完成P98页的“做一做”。鸡蛋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遍。列式解答。指名回答,说清理由。
2.P100页第8题。小鱼图(改编)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是同样多?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列式解答。指名回答,说清理由。
3.小结。
问:这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怎么解决的?
4、编一编,说一说。
像这样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也一定遇到过,你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教后反思】
“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教学“逆向”的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体会画图是分析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教学中,我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直观操作,理解题意。
学生对“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原因在于此类问题与学生以往解决的问题有所不同。以往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求出发生之后的结果。而此类问题是由现在去推想事情发生之前的数量,对学生来说需要逆向思考,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见到题目中“剩下”二字,就容易想到减法,造成选择运算上的错误。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送礼物的小游戏引入,在现场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原来”的现实意义,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原来”就是事情还没发生之前的样子,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在教学例6时,我提出“你希望体育老师帮我们做什么,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出原来有几个哨子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还原还没领走哨子之前的画面,并指一指“哪些是原来的哨子?”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画图策略,加深理解。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本课之前,学生通过“6、7的解决问题”、“排队问题”的学习,初步学会了用简单图形表示具体情境的画图方法,本课时的教学力图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因此,在理解题意后,我要求学生“把图上的信息和问题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并列出算式。”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画图理解各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算式的含义,理解“将领走的先拿回来和剩下的合在一起,就是原来有多少,”这一数量关系。
3.对比总结,建立模型。
新课标注重“模型思想”的培养,因此我有意识地培养一年级学生初步学会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在完成练习后,我提出“这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怎么解决的?”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从几个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某一类的数学问题,并总结求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数量关系,初步体会建模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http://s16/mw690/004bBw7fgy6FBQG30nR8f&690
http://s16/mw690/004bBw7fgy6FBQHHlkbc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