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问答集锦•人生事理等 |
导读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交朋友该多多益善、和光同尘?还是该精挑细选、远离损友呢?这两个方向,经典里似乎都提倡,让我觉得矛盾困惑,不知所从?求解惑。
小树苗问:
张讲师,您好。听您说择友要辨别“损者三友”和“益者三友”,朋友不需要那么多,也听您说过要“和光同尘”,到底要怎么交朋友呢?
张讲师答:
做学问要踏实地按部就班,拾级而上,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经典里面讲了那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每一句话要让上智和下愚都各蒙其益,说实话并不简单。
因此有时候某句经文是要对下愚者说法的,有时候则是要对上智者说法的,所以用词意境就会不一样。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比如现在中国做桥梁,桥的跨距动不动就超过1公里,一千多公尺,这是在世界上都了不起的成就呀!
因此,现在要在中国造一个跨距是500米或400米的桥,那简直是不用讨论的,是小儿科了。
但是在15年、18年前,中国所造的桥最大跨距也才差不多400米,那已经是当时的极限了,但从现在来看,那简直是小儿科了。 那么市面上有那么多的书,有教跨距20米的桥怎么造的,50米的怎么造、100米的怎么造、400米的怎么造的,但还没有人写到跨距1000多米的桥到底怎么造。 现在中国已经可以写这样一本书了,教跨距1000多米的桥到底要怎么造。那么你就会问了,这一本说这么做,那一本说那么做,到底我要听谁的才对呢?
同样的道理,经典写做人要“和光同尘”,那是在说造1000多米跨距的桥的事情呀!
而有时又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要我们选择好的朋友才交。
《弟子规》里还说“而亲仁”,叫我们交友时特别要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时你就纳闷了,有的时候叫你不用选朋友,有的时候叫你要选朋友,我要何去何从呢?
如果你有这种疑问,那么你就该按部就班去挑有仁德的人、有德性的人做朋友。
至于那些道德高超的人,就好比给人们治病的医生,不论人的品格高低,都是他的病人。
医生的天职就是照顾病人,任何人得了严重的病,得了黑死病,得了SARS,医生还是会去救他。
因为医生有专业,懂得怎么去防范,救了病人自己不会有危险。但是如果是一般人碰到有严重的传染病的人,那应该怎么办呢?
你要尽快走开,甚至要与病人隔离。你是医生就可以接近病人,你不是医生就要被隔离开来。
这时若你问我,遇到得了危险的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我到底是应该和医生一样去接近他,还是要被隔离开?
你这么一问就知道你不是医生,那就赶快隔离!
因此,你要知道自己此刻是在什么位置上。 你是站在医生的位置上,还是普通人的位置上?
说任何人的小错误我们都应该宽容,都应该和他交往,这是要道德、智慧、定力都高超的人才能这样的。
若是你是非分不清,自己的位置也分不清,智慧也没特别好,定力又不足,那么就选择益者三友来结交,而损者三友则尽量远离吧。
社会上的人,层次有很多等,经典是写给普罗大众看的,每句话都要让高层次、低层次的人感觉切中他的需求,实际上这是很不简单的。
因此读经典时,要懂得选择里面更适合自己的层次的部分来精进,才是最有益的。
问答集锦 黄庭禅电子报第3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