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友应该“和光同尘”还是只交“益者三友”?

(2019-07-04 09:57:47)
标签:

杂谈

分类: 问答集锦•人生事理等

导读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交朋友该多多益善、和光同尘?还是该精挑细选、远离损友呢?这两个方向,经典里似乎都提倡,让我觉得矛盾困惑,不知所从?求解惑。


交友应该“和光同尘”还是只交“益者三友”?


小树苗问: 

张讲师,您好。听您说择友要辨别“损者三友”和“益者三友”,朋友不需要那么多,也听您说过要“和光同尘”,到底要怎么交朋友呢? 


张讲师答: 

做学问要踏实地按部就班,拾级而上,千万不要好高骛远。 

经典里面讲了那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每一句话要让上智和下愚都各蒙其益,说实话并不简单。 

因此有时候某句经文是要对下愚者说法的,有时候则是要对上智者说法的,所以用词意境就会不一样。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比如现在中国做桥梁,桥的跨距动不动就超过1公里,一千多公尺,这是在世界上都了不起的成就呀! 

因此,现在要在中国造一个跨距是500米或400米的桥,那简直是不用讨论的,是小儿科了。 

但是在15年、18年前,中国所造的桥最大跨距也才差不多400米,那已经是当时的极限了,但从现在来看,那简直是小儿科了。 那么市面上有那么多的书,有教跨距20米的桥怎么造的,50米的怎么造、100米的怎么造、400米的怎么造的,但还没有人写到跨距1000多米的桥到底怎么造。 现在中国已经可以写这样一本书了,教跨距1000多米的桥到底要怎么造。那么你就会问了,这一本说这么做,那一本说那么做,到底我要听谁的才对呢?

 听你这么一问,就知道你不曾造过桥了。既然没造过桥,你就得从最小的跨距开始学起,而不应该一开始就从1000多米的跨距做起,那样风险太高了,对不对呀? 

同样的道理,经典写做人要“和光同尘”,那是在说造1000多米跨距的桥的事情呀! 而有时又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要我们选择好的朋友才交。 《弟子规》里还说“而亲仁”,叫我们交友时特别要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时你就纳闷了,有的时候叫你不用选朋友,有的时候叫你要选朋友,我要何去何从呢? 

如果你有这种疑问,那么你就该按部就班去挑有仁德的人、有德性的人做朋友。 

至于那些道德高超的人,就好比给人们治病的医生,不论人的品格高低,都是他的病人。 医生的天职就是照顾病人,任何人得了严重的病,得了黑死病,得了SARS,医生还是会去救他。 因为医生有专业,懂得怎么去防范,救了病人自己不会有危险。但是如果是一般人碰到有严重的传染病的人,那应该怎么办呢? 你要尽快走开,甚至要与病人隔离。你是医生就可以接近病人,你不是医生就要被隔离开来。 这时若你问我,遇到得了危险的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我到底是应该和医生一样去接近他,还是要被隔离开? 你这么一问就知道你不是医生,那就赶快隔离! 

因此,你要知道自己此刻是在什么位置上。 你是站在医生的位置上,还是普通人的位置上? 说任何人的小错误我们都应该宽容,都应该和他交往,这是要道德、智慧、定力都高超的人才能这样的。 若是你是非分不清,自己的位置也分不清,智慧也没特别好,定力又不足,那么就选择益者三友来结交,而损者三友则尽量远离吧。 


社会上的人,层次有很多等,经典是写给普罗大众看的,每句话都要让高层次、低层次的人感觉切中他的需求,实际上这是很不简单的。 

因此读经典时,要懂得选择里面更适合自己的层次的部分来精进,才是最有益的。 


问答集锦 黄庭禅电子报第31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