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员心得与故事 |
导读 巴掌大的小本随身记录着善行,有多大意义吗?这不仅仅是行善积德,更能帮助改变习性,促进正气的存养,还是找到本我的最佳途径。

自从张讲师提倡记录善本以来,巴掌大的小本本随身带,体会到记录能增加每日内观次数,让我存养到正气。
每日善本的质量和数量与微笑时长和自身清明程度成正比。
善本好处多多,首先我用善本来对抗根深蒂固的旧习气。
我会在善本上连载:
“对先生宽和第一天,对先生宽和第二天……”
“不带情绪说话,正念帮助他人第一天;不带情绪说话,正念帮助他人第二天……”
“做事不拖延第一天,做事不拖延第二天……”
虽然不是立竿见影,但好的习惯在日渐养成,也越来越轻松。
记录善本也成了我和孩子晚间的睡前仪式。每天都往我们“善”的扑满里存钱。
刚开始“帮妈妈倒水,帮妈妈挤牙膏,帮妈妈铺床”,都一一记下。
过了一段时间就对孩子说:“这些事妈妈力所能及,我们看看能不能做更有意义的事。”自然就将讲师提倡的“敬”带进了孩子的善本。
这招儿很管用。以前孩子好动,上课思想不集中,作业拖拉。
四年级上学期之前,校内作业几乎都是带回家完成,为这事我经常被老师叫到学校。从学校回来,继续“不带情绪说话,正念帮助他人第N天”。
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老师的无限敬意:“你们都坐着听课,老师一站就是40分钟,滔滔不绝,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回家还要批改作业,我们想想办法能不能让韦老师不那么辛苦,这也是一善哦。”
很神奇,这半学期孩子在学校能完成所有课堂作业,把“敬”落实在了实处。
有次孩子对我说:“妈妈,我发现老师发的科学资料里绿色环境标志的名称和图标不符,就想告诉所有同学。等我再仔细一看,是我自己搞错了,这次考试我写对了。原来想要帮助别人的心,反过来还能帮到自己呢。”
“作业不拖拉,认真完成,不让爸爸妈妈为我吵架。”
“和妈妈进寿司店,赶紧把妈妈推出去,因为寿司店的空调太冷了。”
记录善本已然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点滴记录来自内心的感动。与其说我们在行善,还不如说是善本在滋养我们。
有次同事抱怨婆婆的不是,我并不急着去安抚或谏言,而是微笑着把她引入另一个情境。
聊天在柔软的话语中结束,她看到了长辈的不容易及对她的默默支持,也看到了自己的开阔。
每次记录也是分清大小先后的练习。
找到本我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丢掉自我。善本,正让我们轻松走在这条“寻找本我”的康庄大道上。
厚生集 黄庭禅电子报第313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