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静经释义》连载14:如何在欲望的当下获得解脱

(2015-01-27 11:37:35)
标签:

国学

经典

老子

修行

分类: 创办人著作

 

仔细地返观自身,你终究会发现,所谓的“欲就是一种能量的冲动;而所谓能量的冲动,就是气在胸中的一丁点变化而已,而那气的变化本无意义,本无烦恼。但那气的变化的当下,却被你误判为具有贪嗔意义的冲动,你不是因此堕入抗拒不已,就是堕入贪爱不已,这才是罪与烦恼的根源。您若能在自身中经验到这个事实,将“欲与“气机的真相比对出个究竟来,烦恼的当下即刻获得解脱。

 

因此想要寻求解脱的人,必须要开始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什么叫欲。为什么我说欲是攀附在气上?为什么心跟气有关?你要常常观察身心的关系。例如你疲惫的时候,你要观察身体的什么地方使你有这种感觉?你饿了的时候就观察,那个想吃的渴望在哪里发生?除了胃部有感觉以外,其它什么地方有冲动的感觉?身体用什么形式传达给你这么渴求食物的欲望?

 

想上厕所的时候就观察,那个使我迫不及待一定要去的感觉从哪儿散发出来?你一定觉得膀胱有一点胀,但只有这样吗?你要自己找答案,这个答案我给你是没有用的,你必须亲身去经验。

 

当你昏昏沉沉快睡去的时候,那个昏沉感在哪里?从哪里发生?你躺在床上,于身体上一区区地找。你先动动手,手很困吗?不会,你动动头,头很困吗?你说对啊,头很困,在哪里?左边还是右边?比较看看。这是我多年前常做的事。当你觉得有一种渴望、一种心情,你就动动这边动动那边,常常往自身上观察,这就是内观你的本体的开始。

 

《清静经》在第七章中,老子就会讲到内观的重要及内观的方法。内观就是观察自己身上的一切感受变化与起心动念之间的关系。这学问你所凭借的就是你的感觉、感受,去感觉你是如何将本无意义的气机变化分出好恶的。这点你得先看出一个眉目,起码你要知道“欲在身中究竟是长什么样子,再进入《清静经》的下一章时才能切入主轴。因为下一章说“能遣其欲,而心自静,能够遣除你的欲,心自然静下来了。你如果连“欲攀附在哪儿都分不清楚的话,就无从体验起了。

 

也许你会说,欲望是什么,我还要你讲吗?我从小活到这么大,我还不知道什么叫欲嘛!这话可别说得太满,那可未必尽然。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自己身中欲望的真相呢!当你仔细地观察,你会发现就连这个最简单的欲念——“我好想拥有那个东西哦”,你未必知道发出这个念头之前,胸中到底先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会说:“就只是我想要呀!”是吗?那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这是不对的,他还在脑袋里不断地对自己说“不行”,但是最后还是去犯错了?这是他想要吗?其实他不想要,但是理智战不过冲动,最后主宰他的,往往是胸中“冲动”的那一丁点感觉而已。

 

再例如说:“那人讲话,听了真烦!”碰到这种情况,先不要去分析他为什么令我很烦,也不需要急着找一些好听的道理来转移自己心中的那个不快。因为这样总是在“时时勤拂拭”,没完没了的!不如干脆直接观察那个“烦”在我身上的什么位置发生呢,你想都不用想就会说“在心里”!但心在哪里呢?摸摸看,用手去触摸那个不快的感觉,你就能摸到胸口了!

 

而此刻胸口里面发生了什么事令你如此难过呢?是什么感觉令你“好烦”,你会说里面好烦,但这样等于没有说出答案。里面到底是什么感觉让你觉得烦呢?这些是你的功课,你要在自己身中体会观察,才能知道“欲”是什么。

 

欲在身中是什么真相?经过不断地观察,你终究会发现,“欲”一动的当下,也就是胸中气机在暗潮汹涌的当下,这是同一剎那的事。你的胸中有一股气在萦绕的时候,你的思维便会随着这一股气而开始飘动不已。除了少数的智者能够跳脱这个气血波动的控制之外,绝大多数的众生都会跟着气血的起伏翩然起舞,而不能自已。

 

对于众生来说,胸中的气一动就代表欲在动,欲在动就代表心在动,心一动则不仅只有行为会偏差,连内在的“神性”也一并被牵动。神性一动则周身的先天造化完全被扰乱了,这就是众生无法走向天堂之路的原因所在。

 

这个“欲”字在你身中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思考而已。好比“我很喜欢这个人”,这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个思考。不是头脑说“喜欢吧!”你就会喜欢的;但是当喜欢的感觉缠住你的时候,纵然你脑袋不断地说:“不喜欢!”但你的内心依然喜欢得不得了!

 

因此“欲”是一种在内心冲动不已的感觉。而感觉的激荡起伏,其实就是一股气机在激荡。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一股能量在变化而已。然而能量不论怎么变化,它本不代表任何意义的!而众生对方寸中那股能量变化的看法产生了问题。他们把某种形态的能量看成喜欢,又把某种形态的能量看成不喜欢。当六根接受到外物的讯息,而在内心产生些微能量变化的同时,众生们就不停地对无意义的气机,攀附上无限的贪嗔好恶(欲)的分别知见。并且愿意终身受那一丁点能量变化及错误知见的操控,这是天下众生早已根深蒂固的习性模式!

 

然而心中会有陷入欲的时候,也有无欲的时候。我们所要治的是“欲”,而不是“无欲”的部分。因为没有欲的部分本来就不会牵扰人,也不会牵扰到我们的神性,它当然可以自由存在的。这个差异你一定得分清楚,才不会修了半天,欲没除掉反而修成一身的顽空执着。稍加观察,你就能分出它们的不同,也才能了解这个主题对于你的日常生活影响有多大,危害到什么程度。

 

当然很多人觉得“欲”这个字还不简单,欲就是欲念、就是欲望,这样就可以一语带过,何必讲那么多!但这样的解释对于你的实修又有什么帮助?还有大家在修行的一开始,每天都在研究怎么样没有欲,怎么样使欲望消退。我说这样虽然好,但不够根本。因为想要有所进步,一开始你就要耐住性子慢慢返观。你得要先了解什么是欲,看出你的欲在胸中是什么真相?它在哪里?怎么发生?一天大概发作几次?大半属于哪种类型的欲?它每次来多久才散去?你多半用什么方法对治?能不能在当下得到解脱?有没有符合“如是观”及“无为”的经意,有没有究竟?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些根本的问题,如果无法在自身中验证出个眉目来,想要看懂任何一部经文,讲实在话,你只能做白话翻译。至于真正的内涵,根本无法了解的。就像《清静经》中的“欲”字,指的是胸中的气机、胸中的冲动能量,而你说的“欲”,只是欲望两字,或是脑中的一个想法,丝毫没有交集,经读得再多,修得再久,也没丝毫效用的。

 

但这过程中,也许你会像一些学员一样,刚开始观察时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欲望,觉得自己很完美。但是观了几个月后慢慢发现我的欲望怎么这么多!都是那个张庆祥害的,教我什么观察,才让我变成这么多欲,这么丑陋!我曾经接到几通这种指责的电话,说他没学黄庭禅以前本来是很好的,学了黄庭禅以后,怎么自己变这么丑陋!我说丑陋不是我造成的,你本来就这样,只是你以前没有仔细地自我观察而已。

 

修行就像在为自己治病一样,一开始要先找出自己的病。这是好事,绝不是坏事。隐藏自己的病情才是无可救药。看到自己不净的欲是如此的多,看到自己的内在是如此的鄙陋,这就像是找到病因一样,这才是踏上修行的第一步。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心中那些“要”与“不要”的冲动都算欲,“喜欢”与“讨厌”也都算欲,凡是有贪嗔好恶的对待感受都算!你说:“很讨厌!”你嘴巴说很讨厌,那不叫讨厌,讨厌是在心中充满一个感觉、一种抗拒,那个才叫讨厌、才叫欲。

 

大多数的人都很怕人家批评,而这也代表喜欢人家褒奖。但如果人家褒奖你,你又说没有啦,又开始扭捏,因为你会害羞,害羞时又有一种讨厌感浮上来,我讨厌被众目睽睽所注目,我们就是这样子,一天之中心情起起伏伏到底有几回!

 

在一般人的生活中,信手拈来都是欲的影子。这对待之害是这么的无孔不入,人心几乎是时时刻刻都在被牵扰,我们的神性几乎没有完好的一刻!为什么说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因为清楚欲望是什么的人很少,而能藉由返观去认清的又更少!

 

 (注:本文系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著作《清静经释义》之系列连载,未完待续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

创办人心语:大道至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