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静经释义》连载15:对胸中感受的分别知见是烦恼的来源

(2015-01-27 11:57:35)
标签:

国学

经典

老子

修行

分类: 创办人著作

《清静经释义》连载15:对胸中感受的分别知见是烦恼的来源

第五章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常”就是日常的时时刻刻中,“遣”是去除,时时刻刻都能够返观气机的实相,遣去攀附在上面的对待知见,就是“常能遣其欲”的意思。所谓对待知见拿掉,指的不是拿掉头脑中的思考,不是让你的脑海里不要想起对错、美丑、或好坏等字眼,也不是让你不要想起我要、我不要等字眼,这样的见解对修行是毫无帮助的。

 

所谓不被贪嗔对待及分别知见所捆绑,是要对“胸中”任何正在升起的感受,不要加以分别取舍,只是看着它自在地发生,看着那股能量自在地来去,就像站在山头看着云雾在山头升降一般,投入其中,只是不与云雾有什么罣碍而已。

 

真正的“内心”就藏在我们的胸膛的两乳之中,深度约在皮下两三寸的地方,那才是情绪的战场,分别知见的所在。《黄帝内经》称它为“膻中”,帝尧以前有个修行人录图子称它为“黄庭”,孔子在《易经》中称它为“黄中”,佛陀称它为“心轮”,修行人称它为“方寸”,读书人称它为“寸衷、衷心”,众生称它为“心头、内心”。我则喜欢“黄庭”这名字,因为它出现在五教之前,没有派别的纷争。(有关黄庭的真相,请详阅愚著《失落的内心》,或上黄庭禅网站下载便能明了。)

 

佛家说 “观自在”就是在讲内心的自在意境。但要记得,内心的自在不是把感觉拿掉,或转移掉,也不是把想法、念头都拿掉,而是要把你对黄庭那股能量的分别取舍拿掉,把你对那股气的好恶知见拿掉!若真的能对黄庭的那股能量不存任何取舍知见,你必能任它在你的身中自在来去,不再因为它的存在、或有任何改变而有丝毫罣碍的。那时不论你的情绪如何地动荡,一点也不会因此而感到烦恼的。

 

若你还是想要把这一丁点本无意义的气机消灭掉、转移掉,那就表示你对它还有好恶取舍的知见存在,这不叫“观自在”,也不叫“如是观”。纵然你能抚平你的情绪而获得清静,这也是非常短暂的“假清静”而已。古圣先贤“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不二心法,其难以悟入的地方,就是在这个“气机实相”的环节上,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要观察你的“欲”在身中的真相并不难,只要静静地观察一个月,就能有很大的收获。但接下来要如何遣除你的“欲”呢?若不得要领,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好比你告诉自己不要再贪爱了,但是当全身充满一种贪爱的感觉的时候,脑中那个“不要贪”的想法,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你告诉自己不要在意,但当身中那一丁点能量充满“在意”的知见时,那脑中的理智往往毫无作用。因为“内心”那一丁点能量的冲动,往往会胜过脑袋中的理智。最后想法归想法,做法归做法,内心与想法常常矛盾不堪。

 

多数的人一听到“清静”就直觉地认为,是不是要把身体的所有不快感觉都拿掉,或是不是要把想法也拿掉?可惜感觉与想法都是我们生命的基本功能,就像眼能看,耳能听一样,它们永远不可能被拿掉的!就算没了肉体,做了鬼、做了佛,依然充满着感觉、思考、看、听的能力,若没了这些能力,那也无法感觉地狱的苦及天堂的乐了,那去天堂或地狱又有什么差别呢?

 

既然胸中那令我不快的感觉是拿不掉的,那么要如何不受感觉与想法所操控呢?其关键并不是要拿掉感觉及想法,而是要放下攀附在“黄庭感受上的分别知见。

 

不要让胸中的一丁点能量变化与好恶知见相联结,因为能量毕竟只是能量,不论它在胸中如何起伏变化,不论它在胸中如何来来去去,它依然不代表任何意义。透过观照的练习,你将保有这个原始的知觉,其余的知见都加不上去,这能量可以与你的心情无关,可以与你的欲望无关,请不要错以为它就是你的心情,也不要把它看成你的欲望。只是学习看着它本无意义的原貌,你的欲、你的烦恼罣碍自然就不见了。

 

假设这里有两个人,一个习惯看着胸中气机生灭起伏的实相,不论胸中发生什么感受,它总是悠闲地任其自然发生;一个则将胸中能量的变化解读为好恶的心情,一点点发生就奔忙于想要去改造或去除它。由于这两者于胸中感受知见的不同,而产生出来的心境质量,将有天壤之别。

 

习惯看能量实相的人,因为没有好恶知见,故不易受感受的牵累,脑中的思緖也将渐渐变得非常简单清晰,这是很自然的效果。而习惯把能量加上好恶知见的人,胸中只要有一点点感受在变化,就容易受到好恶的牵累,心一有了拖累,脑中的思绪也就渐渐变得非常的复杂飘荡。

 

这就像马和马车之间的关系,马走歪了,马车当然也会跟着走歪了。因此当马车走不正时,你要打马车还是打马呢?当然要打马才有用!就像情绪管理一样,脑中的念头就像马车,而黄庭中的情绪就像那匹马,这两者若出了问题,要处理谁才会有效果呢?答案是“内心的情绪”。只要内心气机上不再攀附知见,脑袋自然就会平稳下来。

 

但不幸的是,最后他总是误以为是脑袋的想法出了问题,整日都在设法想让脑袋停下来。好像那个愚笨的马夫,不断地鞭打马车一样,总是得不到好的效果。每当胸中的感受一来袭,他立即无法自拔,并且脑中还会因此激发出更多扰人的念头出来。这种情绪管理的方式其实是本末倒置,功效非常短暂的。

 

所以“遣其欲要从哪里遣呢?若比较“胸中感受及“脑中思考这两者来说,关键在于正了“你对胸中感受的知见,这点分别知见若能透过观照加以导正,则脑中多如牛毛的飘荡思緖,将不平而自平矣。

 

 (注:本文系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著作《清静经释义》之系列连载,未完待续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

创办人心语:大道至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