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释义》连载13:“欲”是如何捆绑我们的?

标签:
道国学经典老子修行 |
分类: 创办人著作 |
然而本性被“心”给扰乱了,而心则是被“欲”给牵累了!心不先清明,则性无以显现。所以佛家说:“明心而后才见性,见性而后成佛”。“明心”就是把那心中的“欲”都认清,都拔除,扰乱性的因素拔除之后,才能见性,这是圣贤一贯的修行脉络,这便是修行的次第。由此也可见老子所提倡的修行理论,与释迦牟尼佛所提倡的,实际上完全一致。
很多人听到这里常常有个疑惑,难道人的心不能有什么思考吗?可以的,思考、计划事情的本身不叫做动心,也不会破坏本性的造化;只有胸中气血有“欲牵之”的时候,才称为动心,才会破坏本性中的造化。这一定要分辨清楚才行。
“欲”就是夹杂情绪的冲动。譬如:我想要一台车,我朝朝暮暮想着一台车,得不到时心里就好烦,好冲动!这就是“欲”。如果只是脑中想着“我想要一台车”,这并没有欲;但是我要一台车,想到没有要到就不行,我觉得没有这台车子很没有面子,为此我觉得很难过,这样便是“欲牵之”的当下了。反过来说,当我有一台名贵的车,所以在别人面前我感觉倍感尊荣,得意洋洋,这样也是“欲牵之”的当下了。
我所要表达的是,“欲”是一种情绪,是胸中的一种冲动,是一种不能自已、不能释怀的感觉,那个胸中的感觉才叫“欲念”。然而那股感觉的真相,只是一股气的变化,一种能量的变化,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一种感受的变化。
“欲”是一种好恶的感觉,对着无意义的气血活动,竟攀附了好恶的意义,这就是“欲”。这种感受会演变成我们的情绪。情绪常常牵动我们,我们就会感到疲累,因为它牵扰了我们的神性,损失了我们的元气,更会不断牵扰我们的心思,造成更多的情绪。因此我们不要老是误以为烦恼的元凶是脑中的想法,其实真正的元凶是胸中的“感受”。
当你要一个东西、渴求一个东西的时候,返观你的身体必有一些冲动,那个冲动致使你必须要、你很想要,那个感觉在你渴求任何东西的时候都会出现,那个感觉才称为“欲”。
反之当我内心产生抗拒、不悦、厌烦、忧伤的时候,身中也必有一股股感受冲动正在升起,是它使我久久不能自已,那个冲动也称为 “欲”。这“贪嗔”两者的形态虽有一点差别,但都离不开气的消长形态而已。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