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释义》连载2:一阴一阳之谓道

标签:
道老子修行真理经典 |
分类: 创办人著作 |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有个东西,它虽然没有形象,但它具足了一切的智能与规则,万古如斯不停地变化着。它造就万物由生到死所有一切的变化过程,生生不息,永无止境。这个莫可名状的真宰,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勉强称它为“道”吧!
老君用这段话告诉我们,有形生命的背后,还有一个无形的主宰存在着。那主宰虽然看不到,却比有形的万物更具体、更重要,那才是我们生命的本源与出处。只有那个本源,才是一切学问的根本。而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实际上却已经处在最末端了。但人们做学问常以看得到、摸得到的才认为存在,这样的做学问态度不免有所疏漏。
孔夫子在《易经·系辞传》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他把这个无形的“道”,解释得更确切。把不好表达的道拆开来,用“阴阳”的造化规则来表达,而阴阳这两个字就是“气”!新时代的人喜欢用“能量”这两个字来称呼道,而所谓“正能量”与“负能量”其实也就是阴阳。可谓各宗派称呼虽然稍有不同,而实际上的本质却是一致的。
孔子发现这个“道”不外乎就是阴阳二气所组成的,道的变化规则就是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则,所以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虽然这阴阳两字目前还很难用科学仪器验证,但它正是万物的根本,也是所有学问甚至科学最终的归根处。追求学问最重要的就是找一个根本,古圣先贤追寻到所有生命学问最后的根本处,发现这个共同的根本就是“阴阳”两字!
阴阳的造化规则,就是道的造化规则。了解阴阳的造化规则,就是了解大道的造化规则,也等于是了解了自身的造化规则。自身的造化规则就是你的“性”,而那规则在天地就称为“道”。因此懂得观察一身阴阳的人,就是懂得观察自身大道的人,懂得运用身中阴阳的人,就是懂得运用一身之道的人。
因此古哲人之所以能够悟彻大道,是由哪里入手的呢?就是由检验“自身”的阴阳之道来入手的。这句“一阴一阳之谓道”真是给我们非常好的启发。因为它让我们在观照自身时,有一个确切的标的可以把握。此后众生可以观照自身阴阳消长的自然,作为直通万物根源的捷径,而不会再误入向外求玄的左道旁门了!
现代科学有一个好处,就是将学问分门别类。但这样的分类模式也有一个弱点,就是这些学问若不知怎么去整合找出它们最后的归结处的话,它们彼此间就会像一盘散沙,不仅各不相干,而且相互抵触。这就是学问没有抓到根本的原因。如果抓到根本,便能够大到天文地理,小到人身精气、心思、性命都能触类旁通而相辅相成了。
孔夫子求学问求了一辈子,都在寻找这一盘散沙的归结处。求到最后,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意思是说,有股无形的“气”贯穿着万物,万物都是由它的规则所生化出来的。它才是所有学问的根本处,了解了这股气的自然造化规则,自己的性命就有把握了,天下道理也就能触类旁通而不再相抵触了。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