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静经释义》连载3:大道的造化

(2015-01-15 16:34:14)
标签:

经典

老子

修行

国学

分类: 创办人著作

第二章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夫道者,有清有浊:

“夫”是发语词。老子语重心长地说:“这个道呀!里面包含着清,也包含着浊。”清浊就是阴阳,道的造化就是阴阳二气的造化,道的运行就是阴阳二气的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造”与“化”。“造”是立起来,好比建造房屋,由无而变有,慢慢、慢慢地变出来;“化”是转换掉,就是由现在的形态转化成另外一种形态,由有变无,慢慢地转化了。

 

凡物由无变有、由小变大称为“造”。像婴儿慢慢地茁壮叫做“造”。造到了顶点,物极必反,它必须转化,就像人到了最壮年后,便会慢慢地衰老,这个叫做“化”。造化是万物不变的变化规则,有了造化万物才生生不息,而这个变化规则是由谁来主导的呢?就是“道”。

 

好比水的源头本来是清的,但在奔流的过程中,加入某些因素的变化,就会有的清、有的浊了。道的源头本来也是清的,但在变化的过程中分出了阴与阳,同时也就产生了清与浊。以整体来说称为“道”,分开来说就有阴阳清浊。

 

道既然有清浊,道所生的万物当然也会有清浊。这也表示当你往内去觉照你的一身之道时,也会如大道般,有时经验到清的感受,有时经验到浊的感受。因此当你在返观觉照时,应本于大道自然之理。不论它是清的感受,还是浊的感受,是细微的感受,还是粗重的感受,我们依然应当以不分别取舍的心境,对它全部包容接纳,和平相处,不必与之有一点点的抗拒或罣碍,这才符合率性无为之道。

 

有动有静:

上一句说道有清的一面,也有浊的一面。而这一句说,它还有静的一面,更有动的一面。道既然有动静,那么由道所创的万物有没有动静呢?必然也同时含有动、静两个层面的。

 

就像人们有动的时候,也有静的时候。无论你个性再怎么好动,也不能没有静的时候。不论你的个性再怎么好静,也不能没有动的时候。这动静两种特性是同时共存于大道本体之中的。

 

而“动静”究竟什么意思呢?就像一棵长在路边的植物,看起来一动也不动,够静了吧。但这植物内在的造化却是动的、是活的。如果把这植物内的细微造化过程拍成影片播放出来,这动态连世上第一流的科学家都会大为赞叹的。

 

道既然有“清浊”、“动静”的层面同时存在,但这对你有什么意义呢?例如当你在返观周身之气的时候,有时候你感觉神清气爽,这就是“清”,可是有时候觉得神昏气暗,这就是“浊”;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今天气血非常宁静,有的时候却觉得气血非常活跃。这些不同状态的呈现,都是很自然而正常的,因为“动静清浊”都是大道的变化形态之一,当然它也会随时在你的身中交互呈现着。

 

动静清浊若不交互变化,则不能完成造化。这些形态交替推演的过程,阴阳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造化。好比春、夏、秋、冬不同的气息不停地在轮转,因而才能完成一年的万物变化。春夏秋冬如果不轮转,万物的造化就全部停止了。因为它不停地在更替,才能推动着阴阳造化不断往前推进。

 

人身也是一样,人身之内一天里就可以有春夏秋冬、动静清浊的变化,一个时刻、一个念头的剎那里,也具足着春夏秋冬、动静清浊的变化。气机有了动静清浊的变化,本性自然的造化才能往前推进。

 

因此当你往内去觉照一身之气时,身中气机有时清、有时浊、有时动、有时静、有时酸痛、有时麻痒……永远没有一定的形态,这皆是本于大道的自然之理,你都应该全部包容接纳,和平相处,丝毫没有好恶取舍,这才是佛家“如实观照”及道家“率性无为”的经意所在。

 

(注:本文系黄庭禅创办人张庆祥讲师著作《清静经释义》之系列连载,未完待续)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

创办人心语:大道至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