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内心》连载9:黄庭禅的禅学内涵
(2014-11-13 11:53:10)
标签:
佛学国学经典身心灵安宁 |
分类: 创办人著作 |
古老的中国有个修行人叫录图子(帝喾时生)讲黄庭经五十卷,其中的「黄庭」指的正是这个位置。为什么称内心为「黄庭」呢?「黄」是五色之中,象征五行的「中气」,也就是无极之真所赋予人者,这个字代表它是人身最中正精华、感应最敏锐的一股「气」;「庭」象征元神所居的神室,也就是这股精粹敏锐之气所存在的地方,这就是「黄庭」两字的由来。
在《圣贤实学》这本书里面,对于黄庭一窍的功用及位置有几段非常详细的记载:「黄庭在何处?在脾胃夹中处也。脾属土,因土之色黄,故曰『黄』;此穴是神明之舍,虚灵之府,元神之家庭,故曰『庭』。此穴乃脾胃夹中虚悬一穴,故儒曰腔子,又曰衷。因脾为土,故儒曰心地。此穴约广寸余,故儒曰方寸,又曰寸衷。此穴其形似田,故儒曰心田,道曰中丹田。此穴上通心,下通肾,此穴居中,故儒曰中,又曰中心。此黄庭诸般异名之义也。」又曰:「后天父母五行之气,散于周身,而统于黄庭;先天五行之气,聚于黄庭,至虚至灵,主宰一身。黄庭一穴,一寸三分宽,在脾胃夹中处,离外肉皮三寸三分。黄庭为心田,心居黄庭。未发为中,发而中节为和,此中和之根源也。」
又有《修真捷径》这本书说:「元神识神居于黄庭,为神明之舍,虚灵之府。维皇降衷,降于此处;心存腔子里,存于此处。」既然「维皇降衷降于此处」,也就等于「这就是我所在的地方!」因为我的忧伤在这个地方发生,我的喜乐也在这个地方发生!我的罣碍源于对这里小小发生的一场误会,当然我的解脱也是源于对这里小小真相的认识!
因为人生中内内外外的一切最后都在这里感应着,也都在这里发生着,虽然这一股「气」实际上从未代表什么意义,然而由于它的感应是那么得敏锐多变,给予人们太多的感受,因此长久以来,众生在不知不觉中早就习惯以这里所有的大小感觉为「我」了!
好比这里的气稍微一动,人们就说「我心动了!」这里的感觉稍微一酸,人们就说「我心酸、我心碎了!」这里的气稍微一沉,人们就说「我好沮丧!」虽然这里面存在很多误会等待厘清,但此刻这里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是众生的「家」,是众生「喜乐与安宁」的家,更是众生所有「烦恼与罣碍」的家!它真是一个让人百感交集、又爱又恨的家!然而却鲜少有人曾经进过这个家的厅堂,因此一直无法揭开它的真相,更无法逃脱它的控制!因为这个「家」一直躲在那三根巨大的柱子背后,使得自古以来的无数众生很少有人能够发现它的存在。即使是习于观察自己心思数十年的修行人,依然很少人感受到这小小的一方寸之地对于修行到底有什么重要性!它实在是躲藏得太紧密了!
希望经由以上几则古人智慧的引证,有助于引领您去体验黄庭这一窍实是人类「内心」所在的共同事实,并非小子敢任意编篡。小子蒙天之佑,在微妙机缘下有幸得窥此窍内的小小真相,因不敢私藏,欲竭尽所能公诸于世。然而很多前贤大德初次听到这个说法,不是感到极为陌生,就是高唱「道心无所不在」的论调,而将这「直指人心」的学问批为无稽之谈!此乃势之必然,还望君子海涵莫笑。
我很喜欢「黄庭」这个名字,原因不仅因为这名字出现在五教创立之前,超越宗教派别的限制,更因为「黄」这个字足以显示出它是由一股气、一股能量所组成,又显示出这股气来自无极的中和、精粹、敏锐等意义,而「庭」这个字还显示出它原来是有「位置」的。因此我以「黄庭禅」来作为这个「直指人心」的禅学名称。
古人所谓的「禅」是以照见自性本来清静的真相而获得自在解脱的学问,因此直接观照罣碍于黄庭一方寸里那股感应敏锐的气机起伏真相,卸下深埋在这「人心」里的所有捆绑与烦恼,享受无所不自在的喜乐与禅悦,进而与古人所谓「四大周流无所不在」的「道心」相接轨,这便是余之所以创办「黄庭禅」这个直指人心的禅学内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