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货卖识家——老话新说之三百四十

(2022-04-01 09:03:05)
标签:

民俗文化

人生感悟

(此文已发表在今日的天津《中老年时报》上)

货卖识家”也是老天津卫人常讲的俗语之一。这句老话的本义是说,那些真正好的物品应该卖给懂行的人,才能够物尽其用。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不少。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和氏璧”典故。楚国的樵夫卞和砍柴时偶然发现一块玉璞,把它献给国君厉王。厉王找人鉴别,认为不过是一块普通石头,盛怒之下削去了他的左膝盖骨。武王登基以后,卞和二次献宝仍然是同样命运,又被削去了右膝盖骨。再后来文王当朝,卞和怀抱着玉璞在荆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后,让人把玉璞剖开检验,这才发现里面确实是稀世珍宝。

无独有偶。前些年某地一位孤寡老人,家里有件说碟子不是碟子、说碗不是碗的东西,上面还有道裂缝。据说这是她姥姥过门时带来的,起码得有上百年了。一天,农村老家来了个远房侄子,帮她打扫卫生,清理出一堆破烂准备扔掉,那件东西也在其中。老人不舍得,又把它捡了回来。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弄明白,这玩意儿居然是件宝贝,即便残缺了也还值好几万。

其实,货卖识家这句老话,更多的时候还是作为一种比喻,由东西的质量引申到人的才华能力,意思是说唯有伯乐才能知人识才。因为尽管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可毕竟还得要靠机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埋没人才的事情比比皆是。

爱好京剧的朋友们都知道,有一出“麒派”代表作叫《萧何月下追韩信》。说的是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出身微贱不肯重用,后者无奈弃官出走。宰相萧何深知韩信的才华过人,闻讯以后星夜走单骑将其追回,再次向刘邦郑重推荐。韩信不负厚望,辅助汉室成就了大业。这段千古佳话堪称是对“货卖识家”的完美诠释之一。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同样也有许多。就拿前不久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来说,剧中有个叫彭心生的角色,起初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助理。可是他事业心强又肯于动脑,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得到老板破格提拔,最后一直做到了集团的董事长。

窃以为,“货卖识家”是一种选择,处理好了就是双赢,成败则取决于掌权者。一方面,能发挥对方的聪明才智,为其提供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又可以解决己方的需求,关键问题是要知人善任,而且还要出以公心。诚然,讲亲情、重友情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可若是任人唯亲,甚至于徇私舞弊,那一切就都会适得其反。

君不见,某球员状态良好跃跃欲试,主教练偏把他放在替补席上;反之,球员们合起伙来出工不出力,也可能把主教练“做掉”。这些听起来仿佛不可思议,可却都实实在在地发生过。

社会上曾经流行这样的顺口溜:“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某种意义上讲还真是大实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