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敲竹杠与碰瓷儿——老话新说之三百四十一

(2022-04-08 09:52:51)
标签:

民俗文化

人生感悟

(此文已发表在今日的天津《中老年时报》上)

敲竹杠碰瓷儿”,皆为常讲的俗语这两句老话的共同之处,都是利用他人的弱点或不利地位,借机索取财物从中渔利。由于二者的性质均为贬义,因此被人们深恶痛绝。

然而,它们之间又有差异。实施敲竹杠行为的,一般都是有权势或是蛮横不讲理的人;而受害者绝大部分是弱势群体,要不就是“做了亏心事,唯恐鬼叫门”,被人抓住了把柄。碰瓷儿”的人则不一样,他们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故意制造莫须有的理由和借口,以此向对方进行敲诈勒索;受害者本来都是无辜的,可往往又“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只能委屈求全地吃亏上当。

作为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口头语言,其确凿的出处已经难以考证。据说清代年间鸦片走私猖獗,朝廷在水陆要道设立关卡缉查,可仍旧有人在暴利之下铤而走险。某日,码头停靠了一只装满毛竹的货船,缉查官员上去检验。那年代的人们时兴抽烟袋,就是电视剧里纪晓岚终日拿在手中的那种。他用烟袋锅在一捆毛竹上敲了两下,随口问道:“就是这个,没有别的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原来,船上一部分毛竹里面还真藏有烟土。客商大吃一惊,以为对方发现了破绽。他赶紧掏出银票塞过去,居然蒙混过关。于是乎,便有了“敲竹杠”一说。

碰瓷儿”出现的时间比起它来要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世代受封吃皇粮的八旗子弟如同“铁杆儿庄稼被撂倒在田边”。家境殷实点的靠着变卖典当尚可维持,而不少人则需要考虑如何养家糊口。其中,有些无良之辈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们把一件普通瓷器用布包上,前往闹市街头寻找目标,故意让过往的车马行人“碰”一下,手中的瓷器落地摔碎。他就緾住对方,说这是祖传的东西,“义正辞严”地要求索赔。

被他讹诈的人反应不同。有的为了急于赶路,不惜花钱买时间;也有的不愿招惹是非,宁肯破财免灾;还有的不肯就这样认头背锅,想要跟他据理力争。此时,“碰瓷儿”者就会大耍无赖,他的同伙也在一旁助纣为虐,受害者很难全身而退。

现实生活中,“碰瓷儿”的事例屡见不鲜。譬如捡财物“平分”、人为制造交通事故、将商品掉包向超市索赔、伪装被狗咬讹诈主人等,诈骗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令善良的百姓防不胜防。有不少地方甚至呈现了团伙作案的趋势,若是敲诈不成便殴打事主,公开实施抢劫,犯罪性质非常恶劣,已经激起了民愤。

为依法惩治这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根据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自此之后,“碰瓷儿”的行为在法律上有了明确的定义,对那些不法之徒是有力的震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