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愧是首都,永远都是话题的中心。进入12月以来,下面几个新闻,颇为引人瞩目:
一是下水道里住人;二是地铁酝酿涨价,目标是让车厢内高峰时每平米从10个人降低到少于5个人;三是北京的人大代表和副市长一起呼吁,限制低端产业进京;四是今天的新闻: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要迁出中心城区。
北京想干什么?一位副市长的话道破天机:北京现在一年新增六七十万人,一些低端的第三产业、制造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使城市不堪重负。也就是说,他们在试图通过驱赶穷人,来解决北京的拥堵问题、污染问题。
其实这样的做法,根本无法缓解北京目前面临的城市病,反而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正确的做法是,北京应忍痛割爱放弃一些产业,从“高端迁移”开始,把一些产业全链条带走,而不是违反经济规律把一些东西“计划出去”。
一个城市的产业和一个产业下众多企业,都是金字塔式分布的,它们之所以会聚集到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城市带,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它们的聚合方式是高端带动低端,相互依存。即便那些看似无关的低端产业,比如废品回收,批发市场,它们之所以汇聚北京,是因为这里有人气、有需求,加上交易的规模大,成本就降低了,利润率就高。你能把北京收废品的人都赶走吗?那北京人的废品卖给谁?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是可以迁到河北,或者是六环以外,但还有人去吗?最终商家还会跑回来,因为顾客大多数都没有走。
我在此前的文章中说过,北京今年抢走了原本属于深圳后来曾经“许给”天津的“新三板”,事实上等于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在北京为人多钱多发愁的时候,有必要抢这些产业吗?天津为“新三板”准备的于家堡CBD都快变成鬼城了,而“新三板”本来就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一部分,这些资源有必要拿到北京吗?人家美国可没有成立华盛顿证券交易所吧。华盛顿到现在只有不到60万人口,连北京一年新增的人口都没有,大概相当于一个大的街道办事处而已。但谁能说美国不强大,华盛顿不重要?
北京要解决污染问题、交通拥堵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放弃追求GDP目标,放弃成为经济中心。国家在规划环渤海经济区的时候,已经明确将天津定位为经济中心,在这方面北京不应该跟天津争夺资源,更不应该跟远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上海、深圳争夺资源。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影视中心、出版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然而如果我们研究一下2012年主要城市的统计公报,就会发现北京除了是上述中心之外,还事实上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和金融中心。是的,如果看GDP,北京没有上海多。但是北京的各项存款总额已经是上海的1.33倍,比深圳广州总和还多,大概相当于4.5个天津!北京最近几年的金融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了上海。而上海是国家全力建设的金融中心,集中了那么多要素市场,但轻而易举就被北京超过了。现在“新三板”又扬言要建设中国的“纳斯达克”,显然一派“灭了深圳创业板”的气概。我相信,如果北京愿意,深圳证券交易所肯定完败,就连上海证券交易所都可能不是对手。但估计到那时候,北京的房价真是要每平米80万元了,而北京人开车上街,不仅要摇号,还要区分司机单眼皮和双眼皮。
所以,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只能从高端产业着手,全产业链放弃一些东西。比如金融业,要痛下决心,将资源分给上海、深圳和天津等城市,把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大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新三板”迁出北京。此外,中字头的国企总部,也可以选择一半迁走。而北京的大学,也可以适当迁走一部分。其中部分高端产业,可以迁移到河北,然后让河北的周边城市,放弃一些造成污染的产业。这样,与之配套的低端产业自然会流走一部分,北京面临的人口压力自然会减轻不少,空气质量也会好转。事实上,北京已经到了需要壮士断臂的时候了。
中国目前正在搞“新城镇化”,其中重要的内涵,就是要尽量均分公共资源和发展机遇,如果我们做不到,那未来中国必然出现人口突破5000万的超级城市,并在城郊形成贫民窟。因为政府拥有的驱赶某一人群的权力和合法性,将越来越少。而户籍制度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将逐步赋予人民自由迁徙的权力。
(“天天说钱”是一个原创财经评论的发布平台,其微信公众订阅号免费为你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你可以在“微信--通讯录--订阅号”里,通过点击右上角加号,搜索“天天说钱”,然后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