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面杀手的灯下小思24 秋季验收
(2016-10-29 14:56:05)分类: 夜灯下的思维碎片 |
进入互金行业已经近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我使出了洪荒之力,鬼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现在基本熟悉了新行业的节奏,也相对从容一些了,才有一点时间上网哈拉哈拉。
世界是浮躁的,互金行业尤甚。前年去年,互金还是众人口中的香饽饽,很多企业言必称互联网+,才一年时间,就完全变了样。现在大家闻互金色变,连我们老大都说,我们要改名,把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公司名称中的“互联网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去掉,我也是醉了。这就是实业和投资的不同。一年前,我看着互金股票风生水起,深知这事不靠谱,从不敢越雷池一步,结果却错失一次发财的机会。而现在,行业形势渐明,我也找到一家自己认为靠谱的过去工作,但与互金相关的股票早就是黄花菜了。
投资不同于做学问,不是你学会了分析框架,洋洋洒洒从头写到尾,然后就能成功,这从互金的实业和股票的严重不同步可以看出来。学会了分析框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通过分析框架抓住最关键的那个点。不然,你会因为两年前的互金行业鱼龙混杂而错失机会。
众所周知,互金行业最重要的就是大数据风控,其实这一套技术,传统银行也有,方法论、模型什么的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用于建模的衡量客户违约概率的字段。在传统银行领域,用到的字段很传统,无非就是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者央行的征信报告中的字段。即使是在互金行业,也不得不承担这些字段是很有效的。既然这些字段有效,那还有互金行业什么事呢?这是因为信息缺失,也就是说,有很多客户,是没有企业财务报表的,比如小微企业,或没有央行征信报告的,比如一些中低收入人群。对于这部分客户,互金行业可以收集到传统银行领域无法收集到的字段来建模。这不等于说互金收集到的字段比传统银行的字段更优,事实上,传统银行的字段效果是更好的,关键在于,那些没有传统银行字段的客户,你只能找其它字段来替代。
为什么说这一点呢,这就涉及到不同投资风格的差异了。众所周知,对于传统的价值股,我们习惯于看财报,一个利好,如果没在财报上反映,那就不是利好,你嘴炮多厉害也木有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传统价值股可以从财报上去衡量。而做成长股就不一样了,一来财报也不算准,二来成长股的利好往往是一两年就过去的,等反映到财报上,钱都被赚走了,你再买就是接盘侠了。在这种情况下,嘴炮就很有用了,反正你也证伪不了。在这样的世界观中,我们要找的就不是财务数据,而应该是所谓的“大逻辑”。
法尔胜大概就是这样一只股票。市值只有不到50亿,看现在这个样子,什么注册制都没有提了,所以壳价值本身就提供了很好的安全垫。而法尔胜所在的商业保理行业刚刚放开不久,典型的大行业小企业。保理,你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其实银行也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但做得很少。这是因为应收账款的管理比其它例如房产的要难。你知道的,银行生活在温室里,是不喜欢做脏活的,所以这一块银行就是没动力搞,这就为商业保理公司提供了机会。你知道的,中国现在有很多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合格的抵质押物。所谓的合格抵质押物,就比如房产之类的,银行容易控制的。但中小企业有大把的应收账款,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劣势,产品销售出去了,钱却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拿到,这就形成了应收账款了。而这些应收账款最终能不能收回来,关键是看买单企业的信用。如果你是卖货给中国电信,你基本不用担心会收不到钱。投资法尔胜的最大逻辑就是,现在这个行业还没到白热化的地步,市场上有大把的赊账给如中国电信之类的国企的应收账款,基于这部分应收账款质押的贷款,是大面能收回来的。等到这个行业变成红海了,行业中的参与者都饥不择食,啥货色的公司的应收都不得不接,到了那时,我们就要好好考虑一下坏账风险了。
我主要是没有时间,不然我也想在现在就好好分析一下法尔胜的坏账风险。这里我提供一个思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分析一下,记得要告诉我结果喔。首先,摩山保理的客户其实是很少的,应该不会超过十个,其中前五大客户找出来,逐个去看这五大客户的前五大客户。这样说有点绕,举个栗子,摩山保理的第一大客户假设为A,A就是摩山借钱的对象,而这笔钱还不还得了,关键是看A赊账的对象是谁,这时我们去看A的前五大客户,如果这些客户都是很有名的,或者说至少是国企等靠谱一点的企业,那说明风险比较小。如果A的前五大客户都是些不靠谱的企业,那就要赶快跑了。
总地来说,法尔胜现在主要还是看成长,而不是看风险。这里引用一个财务专家给我的分析结论:2016年前三季度摩山保理的营收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而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0.29%。
基于以上逻辑,如有深跌,我还会加买法尔胜。
我们再来看看古越龙山。回忆一下这只股票的投资逻辑,一是处于多年的困境的安全垫,二是行业联合提价带来的毛利上升,三是行业有做大销售的动力。
第一点我们就不提了,这个是事实,没什么好说。关于第二点,我逐个分析了古越龙山,会稽山和金枫酒业,发现提价对利润几乎是没有贡献的。相反的,从2015年到2016年第三季度,这三家酒企的销售毛利率是在下降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很可能是因为人力成本上升。本来,人力成本上升就是各大酒企提价时打出的旗号。看来这事还真不止是旗号,而是事实。这等于说,你提价了,还无法保住毛利率,提价是不得不为之的事,而提价是可能带来营收降低的。
那营收怎样呢,还好,这三家酒企都是升的,我理解主要是第三个原因的作用,也就是行业做大销售的动力,这伴随的是三费的上升。但是这三家酒企的提价和促销的过程和结果却不大一样。首先,大家提价肯定不是一二三同时提的,不同酒企的提价幅度,提价时点不一样。我们选取年初至今营收作为衡量指标,可看出,到目前为止,古越龙山营收同比增长最大,达到16.83%,另外两家大概是7%。但是别忙,如果看逐季营收可以发现另一个规律,就是会稽山和金枫酒业在上半年并没有发力,而到了第三季度,古越龙山营收增长已经乏力了,单季只有2.33%,而另外两家则是后半程才发力。
总地来看,由于这个行业处于困境中提供了很好的安全垫,所以即使这笔投资不如人意,但还是安全的。但目前看来,提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行业的增长主要是靠促销实现的。接下来的故事会怎样,我也不知道,是古越龙山乏力一季度之后再往上而另两家开始乏力,还是古越龙山再乏力而另两家继续发力,还是三家一齐发力,还是三家一齐乏力,关键还是看整个行业对提价的承受力和对促销的接受度。
结论是,这笔投资目前还算安全,但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如果有好的机会,比如短期大涨,还是其它股票大跌,我会卖出或换成其它股。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古越龙山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得很快,这个是没有意义的,你拉开它各季的数去看就知道了,除去年第三委度外,各季相差不大的,只不过去年三季度那个数异常的小而已。
接下来是昆药。昆药的逻辑是长期持有,因为他是好学生,白马股,四平八稳,你不要期望它会大涨,或者大跌。三季度的增长没有上半年高,研报说主要是受贝克诺顿海关収货延迟以及天眩清受招标限价影响。企业发展有高潮有低潮很正常,这不是大事。如果有深跌,会加买。
看看杨农,杨农的逻辑一是产品价格触底反弹可能性很大而成本却已经被锁定,二是新项目开工会再造一个扬农。
对于第一个逻辑,我选取了单季营收和毛利率来衡量。很明显,扬农第三季度营收增长4.8%,而第一、二季度都是-11%左右,而销售毛利率近三季分别是11.89%、13.68%和14.07%,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第一个逻辑是靠谱的。而如东项目,我看了一个研报,说是今年年中按期开工,项目全部建成预计要2年时间,这个还要追踪进度。
可看出,扬农真是买对了,真是佩服锐大的眼光,可惜我买得太少,是持仓中占比最小的一只。
最后看看科伦药业吧。逻辑一是处于行业困境提供的安全垫,逻辑二是川宁项目已经接近成功,三是研发成果带来的估值变动。总体来看,科伦要有大收获,靠的是第三个逻辑,所以买科伦,其实我是有赌的成份的,只不过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赌而已。
川宁项目,从去年大家对能否满产的巨大分歧,到现在大家基本对这个问题达成一致了,现在大家关心的是几时能真的满产(之前是能不能满产,性质不一样),因为从现在看来,营收的增长有限,肯定是没有满产的,而另一方面,如果真不满产,那么转固之后的大量折旧是会使利润表很难看的,所以从短期来看,留给科伦的时间不多了。但对于我来说,既然是一笔长期投资,利润表恶化了如果能使价格下降,那才是好事呢。
阿胶的季报还没出,不过作为一只白马股,我不会太看重季报,不过目前它的占比还是很大,我有可能会换股。另外,油气和恒生就不分析了。拜了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