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加仓了!”
顿时,雪球从“洗大普崩”变成“喜大普奔”。20万粉丝足以将交易标的托住至少一小段时间。
先来看看这三笔交易。由于没有公布买入仓位,只能以“百箭一号”作为标准。在交易之前,总仓位是80%略高,交易之后,是85%略低。其中,南女实盘加了,但由于百箭中原来就有10%,所以没有再加;光大证券仓位由2.83%加到5%,增幅2.17%;中国银行仓位由0%加到1%,三笔交易下来,累计增仓3.17%。
从以上三笔交易可以看出:
1.
加仓与否,与价格有关,也与既定仓位有关。之前我在21.86元加了华泰证券,我认为,辛巴不加,不等于我不能加,因为他的券商仓位是足够的,所以要等最好的机会,而我券商仓位不足,有比较好的机会就要上。今天的操作映证了这一点,实盘南女少,所以加了;模拟盘南女多,所以没动。
2. 熊市中,一口一小点;牛市中,也是一口小一点。前段时间大幅增仓,是不是只有在熊牛切换中才出现呢?这一点尚待考证。
以上两点,也是我今天不加的依据。因为之前我已经在21.86元加了华泰证券了,这一笔的仓位大概是6%,也则是说,如果我当时不加这一笔,那么我的仓位也差不多是80%--和辛巴今天没加之前一样,而辛巴今天加完之后,我和他的仓位也基本是一致的。这等于说,我先于他一小段时间加了仓,而这一笔加仓,截至到今天的收益大概是6%,如此说来,我当时加,比今天加还赚了一点。
这么来说,我还真有点水平呢!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华泰的那一笔,我不是加的,而是换的,从之前的攀钢、京东方换过来的,所以,如果我没有换华泰,那我的仓位仍是85%上下。多出的5%,就是没有及时减仓导致的。
那么,为什么没有及时减仓呢?
话说辛巴对减仓的论述,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实盘的大盘股,我一股也不减。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依样画葫芦的一股不减。
2. 不过,他在仓位达到89%之后,减了很多消费股和小盘股,使得仓位降至80%。而我这时没有太多消费股和小盘股,所以我也没减。
3. 模拟盘中,他也减到了80%前后。按他的说法,他也不知要减哪一只,只好每一只都减一点。
以上三点说明,我是一个小白,只记得他说的“大盘股一股也不减”。其实,之所以大盘股一股也不减,前提是他有很多消费股和小盘股可以减。总之,目标是减到80%,如果有消费股和小盘股,就减之,没有的话,就每一只都减一点点。
再进一步地,为什么他有那么多消费股和小盘股可以减,而我没有呢?
说到底,是我对“超买”没理解透。
记得有一段时间,辛巴加了很多大盘股,同时由于小盘股没有卖出的机会,所以他并没有同时卖出,这导致了他的仓位达到历史罕见的89%。而我对超买是比较回避的,所以我在买入大盘股的同时,又卖出小盘股,仓位保持在85%左右。
所以,故事是这样的:
本来两人的仓位都是85%左右,他一直加,加到89%,而我由于没有超买的意识,所以加大盘的同时减小盘,一直保持在85%左右。然后有一天,他把89%减至80%,减的是消费股和小盘股,而我一看我没有小盘股,同时记着他说的“大盘股一股也不减”,所以我还是85%。所以,今天他能从80%加到85%,我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对比,并不是说我非得和他一模一样,只是这样思考,有利于理清思路。
1. 今天调仓后,两人的总仓位基本一致了,都是85%上下,不过结构上有所不同。他好像20%左右的好想你是不卖的,随着总市值的增加,好想你的仓位会有所减少,不过加上其它几只消费股,我估计消费股总计也是这个数上下。而我好想你大概是9%,所以我的周期股其实是占比更大的。
2. 现在仓位布局基本完成了,所以一口一小点,只是优化,有没有跟,其实并不影响大局。因为我认为,调仓是不得已而为之,可以不动就不动,除非有好机会,不然就不跟了。不过,由于我是小白一枚,我决定在总仓位上盯住“百箭一号”。
3. 但是,在具体的买卖上,我个人性格不太喜欢拿很多只,一只一点点。所以,如果在此之后辛巴加了原来就持有的股票,那我也就跟着加一点点。如果是加一只我之前没拿的,那就不跟了,反正也就1%左右,影响不大,反而看着这么多只股票心情就不好。
4.
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的券商股,我们的仓位基本是一致的,都是25%左右,所以预计之后关于券商股的调整步伐会比较一致。
5.
今后会进一步关注“超买”,如果没有“超买”,那么整个现金管理体系是不通畅的,现金管理的作用,不在于多赚收益,而在于化被动为主动,所以,现金管理体系一旦不通畅,就等于失去了化被动为主动的能力了,这对一个体系的打击是巨大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