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行内人说行外话的文章,原因在于我虽然在这个行业浸了几年,还是始终不得其要领,大概就是人家所说的“没有慧根”,以至于看到很多分析师的文章,总是不明觉厉。
今天借着这个机会说一说,没想黑谁,就是纯乱吹。
在我刚接触这个行业时,民生银行的名声并不是很好。有人说,“民生”银行,没有“名声”。在找工作时,也请教了一些前辈的观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种观点,说女孩子如果要做客户经理,在其它行问题不大,毕竟现在客户也不太敢明目张胆,甚至有时下黑手的不是客户,而是支行行长。但是--但是民生银行就别去了,因为这家行没有背景,所以有一种在夹缝里生存的感觉,要做成业务,往往要使用非常规手段。
以上说法是否属实,我没去考证,因为我并不是做业务的,也不知道业务部门的规则。不过,以前和我同院的一个漂亮女孩,就去了民生某分行,她死不肯做业务,就在办公室工作。她跟我说,有时领导会拉她去接待客户,不过她的原则是,除了厅级干部或以上,否则一杯酒都不喝。她好像做了一年多办公室就离开了。
再后来,就听说了民生银行在业内是比较前卫的,比如选择在最好的光景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关于事业部制,网上不少评论,说这个制度多好,但我总是很疑惑。事业部制,我个人觉得最好的优势在于专人做专事,专业又高效。问题是真是这样吗?在中国,大多数人是没有职业精神的,所以职责边界分不清,问题就很大。比如说吧,专人做专事,意味着每一笔业务都要划清边界,我不知道在民生这个问题能不能有效遏制,但就我看到的情况,本来很容易做的一件事,就因为这样划得太细,根本无法协调。再一个,高效就意味着,审批的职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这与前几年流行的前中后台分离不一样。审批和业务结合在一起,风险还能怎么控?你明明觉得这笔贷款有问题,甚至你很明显地发现,那合同的章都是假的,老大让你通过,你敢不通过?
其实,整个中国的经济,市场化是很低的,所以整个市场是扭曲的,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你无法说这是哪方面的问题。比如说零售业务吧,大家都说,中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太小,所以招行进行了转型,做得相当不错。然后呢,就有人说,你这是乱收费,霸王条款,然后监管就介入了。虽然我也是被收费的对象很不爽,不过我觉得这事很不可理解。你看银行布局ATM、布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花了多少钱啊?你开个户,几年不用,我收你点费,是为了使你别乱开户,浪费资源,这明明是对的,怎么就变成是乱收费了?
再说说柜台服务吧。中国银行的柜员是很惨的,连最基本的尊严都没有。很多人说,外国的服务好,请你去试试国外银行的服务再说吧。人家国外,是以人人平等,相互尊重为前提的服务,所以就算你是客户,你也要尊重别人,也要讲理。中国人讲理吗?我就见过,有一个硬不排队,硬是要插队的,大堂经理好说歹说,他动不动就要叫领导来,什么脏话都出来了。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人不讲理呢?这个再追溯下去我就要被和谐掉了,停住。
银行员工也很苦命。昨天看到一个群里有师妹在抱怨,说领导开会能开到凌晨两点。半夜三点发微信布置任务,还截了图为证。就这种情况,还谁敢说是“以人为本”呢?
说说监管吧,有些银行是有钱可以放贷的,偏偏你要存贷比,还要合意贷款额度,全是行政命令。所以我就见到一个监管机构的“领导”,看到我行存贷比很低,大夸我们转型转得好,他以为我们是因为不靠信贷,靠中间业务收入赚钱,认为是转型。我是无比的汗,我们这么低,是因为你们不让我们放啊大哥,你不让放,那钱就通过金融市场业务,转了几圈出去了,事情还是照干,只不过你们监管起来不好管,然后我们已经有时也不知放了多少出去而已。
呵呵,总之,整个体系是扭曲的,我说的不止是银行业,而是整个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缺失,颠倒是非,所以,女孩子以传统中国社会为由说自己不用赚钱还要花男人的钱,同时以外国为由说女的不用干家务还要经济独立,无耻至极。银行客户也一样,比服务态度时不说国外银行的态度不如国内银行,比收费时说国外不收费你收费,同个德性,总之无原则无节操无下限,哪对自己有利就倒向哪,就如蝙蝠有时说是兽,有时说是鸟一样。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为什么民生这几年这么牛?是因为民企?是因为事业部制?因为小微?就我说,人家平安银行用买保险的逻辑做银行,不也做得很好么?所以,你要做得良好,只要人和就可以了,你要做到优秀,那才要靠专业。在中国没有优秀,所以你只要人和,就是良好,在别人看来就是优秀了。
什么是人和?人和,就是别乱折腾。
我听说几年前,招行一个客户经理给客户做贷款,搞完手续之后都晚上8点了,那客户要回去,这客户经理连忙叫住他,向行里申请了辆公车,把他送回家了。你说,为什么这个客户经理会这么自觉地这么做?跟我说这事的是星展银行的一个客户经理,她说,招行的服务质量,比星展好多了。
我也看到过,一件事本应该两个部门协作,结果双方都不想干,推推推,截止时间到了,双方还没有划清职责边界。我是真无语了。
最近看到有人调侃说,某股份制行从倒数第三做到倒数第一,没出点事能整出这成绩吗?哈,我记得几年前这行说过,要在五年内超招行。我当时看了两家行的规模,说,招行从今天起规模不再增长,你赶五年还不一定赶得上,哈哈。是的,天天斗,窝里反,除了怒其不争还能说什么呢?
所以,什么招行的零售、民生的小微、兴业的同业,我看都不是护城河,甚至,它的作用连规模效应都比不上。就看这几年吧,股份行和国有行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我的意思是,国有行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之所以前几年招商、民生、兴业做得好,简单,招来想赚钱的人,给足钱他,让不想做事的人不挡路,别折腾,就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