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推荐一下吐槽帝@岗仁波齐。这位前辈很有意思,说别人装神弄鬼常用老子、庄子的名言,自己却也经常用;说别人讨论时引用一大堆数据,自己说牛来了时也用了好多,还上图了。
但他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我要辩解的是,我并不是最近大涨才关注他的。上研究生时,我们老师教我一种写论文的思路,就是先找一篇比较热门比较受欢迎的,看完了就去看他最后引用的文献,再找这些文献看,然后,再看文献的文献。这确实是一条有效而省力的方法。朱文朱大师在辛巴写五粮液时留言了,我见他很有见解就关注了他,接着我又发现了,朱大师是很少回复人的,但他经常回复@岗仁波齐。你造的,通常这类人都是只回复自己看得起的人。随便说一下,路大是因为有人跟我说,他的朋友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辛巴,另一个是路大。路大大概也是比较高傲的,比如我问他的问题他都不回我,雪球上只关注一人,那人是雪球运营方的,应该是当时邀请他入雪球的。这样一个高傲的人,在他这么多年的博文中,只点过一个人的名,那就是风神。所以,尽管江湖中确实流传着很多风神的传说,但我主要是因为路大才认可他(毕竟我还没怎么接触他,不能盲信)。
言归正传。回顾一下本人投资历程。2009年8月入的市,开始只投基金,不买股票。入市不久之后上证就到顶了,一直跌到现在。当时入市倒不是因为被牛市引进来的,很简单,8月份我第一次拿工资。然后2010年小盘牛了一把,但上证却不怎么好看。当时我也不懂,看着手头上的基金赚了,还以为基金经理牛。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晨星上的基金,怎么都买小盘啊,一查小盘PE都超50了,我怀疑这帮基金不靠谱,就买掉一半买了银行股,后来就把基金全卖了。说这些,已经是事后的了,我的意思是,在这个小盘牛市中,我是牛走了才知道原来有牛。然后就是2013年创小板的牛市了,同样的,等到2013年末,我才发现牛来了(之所以老这样,是因为我主要精力在于研究容错系统了,没空去看市场)。2014创小板也有一个牛市,但我其实已经向主板转移了,虽然也得益了一点,但那是容错系统的功劳,和我无关。
说这么多,我想表述的是,尽量我也有近4年的股龄了(开始投基金的不算),但事实上,积累的是多年熊市的经验,牛市的经验,本人一片空白,可以说是一个初学者。承认这一点,是接下来思考的基础。
半年前,我注意到巴菲特早年的交易方式。买入并持有,如果一直不涨,就买成控股,然后清算。这种思路牛B之处在于,做决策时不必做是否买成控股的判断,一切是顺势而为,在此过程中,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筹码去调整和纠错。
而容错系统,似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典型的就是2012年的小盘股,先预定买25%,然后看到大跌,就买了个大仓位。在这个过程中,是顺势而为,见机行事。现在问题来了:如果市场扭转过去7年的熊市思维,容错系统给了你充足的机会去调整,那怎么调呢?
就如@岗仁波齐所言,现在雪球上大多是近10年才入市的新股民,对他们来说,7年的大跌确立了他们长期的熊市思维,思考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是最难的,尤其是对自己过于自信或者信心不足的人。“坚守原则而又灵活变通才是取胜的关键”。
尽管模模糊糊,尽管不太确定,但我隐约感觉到以上这段话是正确的。所以前几天我才说,现在雪球上都讨论辛巴的五档买入,但事实上现在他的思维已经不是五档买入了。(当时我还没看到@岗仁波齐这篇文章)
过去几年,我一直祈求牛别来,这不是装13,而是我的资金还没积累够。如果只有10万元,10倍只有100万,那有啥意义呢?但是,牛来不来,毕竟不是烧烧香就能祈求得来的,既然它来了(至少目前看好像是这样的子),那也就只好赶鸭子上架了。经过几天的思考,我规定以下大原则:
1. 时刻记住自己是个牛市新人,以这样的心态去品味市场。
2. 跟着大神走,不要有太多自己的主意,自己的主意等下个轮回再说。
3. 这轮牛市力争既赚经验又赚钱。
加载中,请稍候......